第三十九章掃除陰霾(2 / 3)

至此,法淨才算知道,去往西天取經的僧人叫唐僧,且有徒弟跟隨,目前,還沒有將佛廣為流傳。這對他來說,不能說不是一件好事。不過,他所奇怪的是,人們竟然在心急火燎的期盼著唐僧之經,並且心甘情願的信奉。這活生生的現實,簡直把他氣得半死。

法淨後悔莫及,他以前怎麼不到這裏來一趟呢?

隻見他瞪著兩隻螃蟹眼,雙手亂抖,禪杖也隨著顫悠。這顫悠的禪杖,簡直是根哭喪棒。他雖然認為,此時到來不算甚晚,但為這裏的人們如此叨念唐僧而感到沮喪。不由得在惱恨唐僧的同時,更惱恨這裏的人們。

他把牙齒咬得“咯咯”響,似乎頃刻間巴不得毀掉唐僧在人們心中的期待,很快的就有自己在此傳佛,使得人們忠誠信奉。果真這樣,也不算枉下金山。

想到這裏,他把眼光掃向人們,卻沒有一個人看見他。

他心灰意冷,心裏盤算著:即使一隻將要斷氣的蒼蠅從這裏飛過,也要發出一種微弱的“嗡嗡〝聲,就這,也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何況他比蒼蠅大的不可比擬呢?

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法淨覺得,他不能再繼續“鱉”氣不吭了。所以便有意識地“阿彌陀佛!”的嚎了一聲。

人們正在興高采烈、喋喋不休地說笑著,忽然傳來一聲“阿彌陀佛!”,便順聲看去,見是個和尚,和唐僧一樣,披袈裟,念佛語。於是你一言、他一語地又議論起來:

“這兒真有福份,總是有善良的高僧前來造化。”

“看來,說不定這裏將是風水寶地哩!”

“怎麼說不定?應該是一定。”

“不用亂猜,問一下這位高僧,不就妥了?”

“對!對!對!趕緊問!趕緊問!”

法淨聽到議論,心裏總算舒暢一點,尤其聽到“造化”二字,還把他和唐僧一樣看待,大悅他心,不由得再次把目光瞥向他們。

法淨如此之舉,真是恬不知恥。這不,他已刁計萌生,不但抓緊在這裏傳佛,同時還要泯滅唐僧在這裏的威望。

就在他想入非非之時,些些話兒劈頭蓋臉向他襲來:

“你認識唐僧嗎?”

“你知道孫悟空嗎?”

“你曉得牛魔王嗎?”

“你也是來此大發慈悲,給我們造福嗎?”

……

孫悟空?他是誰?五指山下被壓的那個猴子?他與唐僧又有什麼聯係呢?為了摸清一些問題,必須穩住人心,且不能暴露身份。法淨想到這裏,盡力控製住煩亂的心理,佯裝心平氣和的樣子,開始信口雌黃地說:“認得,認得。”

一陣歡呼,憨厚的人們越顯高興起來。

法淨借機大耍其能,隻見他口出狂言,猶若懸河地瞎編胡造道:“阿彌陀佛!唐僧是他的徒弟,牛魔王將禍及人生,隻是那個孫悟空不知是何來曆。老衲雲遊四海,不圖勞累,隻求世間黎民都能安安生生地生活下去。此乃吾佛慈悲,阿彌陀佛!”

經法淨這滿嘴糞蛋兒一噴,竟把人們嚇得不知如何是好。於是語無倫次的話兒開始紛紛。

有的人問他:

“你能保護我們嗎?”

“孫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本領忒大,他也加害我們嗎?”

“孫悟空在五百年前可是鬧過天宮,太厲害了。他若給我們過不去,可就慘了。”

也有的人說:

“我們憑什麼相信這個和尚?牛魔王什麼時候害過百姓?”

“是啊!不是孫悟空來到這兒,能滅火焰山嗎?”

“對!咱們不要相信這話!”

於是,大部分人兒向法淨投來懷疑的目光。

都說做賊心虛,然而,法淨卻不是這樣。當他發現人們不會輕易上當時,竟然擠出兩滴淚來,同時繼續編造謊言道:“阿彌陀佛!我佛向來慈悲為世。牛魔王乃是野牛成精所變,而今為魔,曆來魔與人不共戴天。現在,牛魔王之所以沒有害人,乃是時機不到,一旦野性大發,定是百姓血流成河。老衲一心傳佛,救濟蒼生,還望善良的人們好自為知。很快,唐僧就會與牛魔王合汙,背天行道。如此嚴重之後果,老衲怎不痛定?也怨老衲管教不嚴,使得唐僧禍亂人間。無奈之下,老衲親自下山,尋之而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