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1 / 2)

序二

在如水的歲月中行走

海 蓮

2007年冬天的一個上午,窗外飄著雪花,大片大片的雪花像蝴蝶飛舞,我的目光穿過雪花透明的翅膀,仿佛看見新的生命正悄然怒放。香水味飄進了詩意的瞬間,我聞到玫瑰花的味道,不用回頭,就知道是外甥女。她遞給我一本《散文》雜誌,說裏麵有一篇文章《土地》寫得不錯,你看看。倘若是別人說,我會一笑了之,但她是文學碩士,並且是個有思想有品位的女孩,讀書,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我接過書,開始閱讀。這篇散文視角新穎,敘述自然,大氣、厚重、深刻,鄉土氣息濃鬱。借用童年的影像緩緩回顧:農民與土地的親密關係,農民對故土的眷戀,以及那種骨肉相連的親情,親人之間的惦念,還有父親與祖父的土地夢等。“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風景不是單一的,它突破了家鄉老村那一片溝溝坎坎,而融入了另外許多地方的景色。這源於父親不穩定的工作,他每到一個鄉鎮,我們常常是舉家前往。”敘述舒緩樸實、平穩成熟,結構嚴謹綿密、筆觸深沉,捕捉到生活本身存在著卻又高於現實的境況,用孩童的心靈輕輕觸摸家園。“在如水的歲月中,我們不停地用獨輪車在春天將土肥和種子送到地裏,在秋天將那些穀穗……推回自家的院子,然後經過捶打將它們變成糧食。一輛獨輪車,來來去去丈量著鄉村道路的長短,也丈量著我的童年歲月。”回憶的片段,跳躍著時光賦予人性的溫暖,字裏行間滲透出對流逝歲月的回望,或許還有某種無法言說的鄉愁。童年的歲月,像一幅多色的素描刻在心海深處。“逃離那片土地後,雖然我還時常回到鄉村,也偶爾參加幾次土地上的勞作,但那卻都成為象征性的了。……我知道,對於那片土地而言,我已成了一個觀望者……”是留戀?是欣慰?簡潔的語言釋懷著複雜的情愫,語言嫻熟,有一種穿透精神抵達到靈魂邊緣的寓意,同時給讀者留下空白與各種想象的可能。更重要的是,用真情實感深思熟慮地駕馭了浮在心靈角落中的遺憾。結尾:“其實對於父親而言,我們又何嚐不是他辛勤培育的禾苗呢?隻不過與我們相比,禾苗的路隻有四季長,而我們卻費了他一生的辛勞和心血。”意味深長的比喻,不僅加強了藝術感染力,而且提升了這篇散文的質感和思想高度。這是一篇內涵豐富、新穎別致的作品,讀後,讓人掩卷深思。過後,我才知道這篇散文是我市青年作家安海眾多優秀散文中的其中之一。後來,這篇散文果然被大家相中,被收入百花文藝出版社《最受當代青年喜歡的精致小品——伊戀自然》一書,這部書名家居多,《土地》能被收入進去,證明了安海的創作實力。

安海的創作題材多樣,風格迥異,《紛飛飄舞的白色精靈》,與《土地》截然不同,文字空靈剔透,在虛實結合的語境氛圍中穿梭,哲學意味溢滿於文字的中心地帶。“看著那紛飛飄舞的白色精靈,感受著她給我帶來的慰藉和詩意,心靈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如今她卻並不多見,……據說,這是由於暖冬的緣故。”這篇散文雖然不長,但是隱含著橫跨時光背影的橘色憂傷,飄動出懷舊的縷縷清香,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憐惜之情和發自內心的熱愛。“我也更希望人們能善待環境,為我們自己,為我們的孩子,讓綠色多起來,讓白色多起來,讓綠色的田野和潔白的雪花能夠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夢裏。”作者的憂思情結在不經意之間,如雨滴悄悄滑落在草葉上,一顆善良美好的心編織著美麗的夢境,在如水的歲月中行走,愛意濃濃地蕩漾在心靈淨土的遠方,燦爛著希望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