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員工常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來為自己辯解(1 / 2)

讓我們先理清“功勞”與“苦勞”這兩個觀念。

功勞是針對企業目標或產出而定的,隻有當員工的所作所為有助於達成企業目標時,我們才可以說這位員工立下了功勞。

苦勞則是針對員工所出的力量而言,與企業目標並不相關;因此,才有所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現象。

在企業中最受重視的員工,並不是那些隻知道埋頭苦幹的員工,隻有那些出成果、重成效的員工,才最有發展前途。著名的IT企業聯想集團有這樣一個理念:“不重過程重結果,不重苦勞重功勞。”企業裏最重視的是你的“功”,而不是你有多“苦”作為一個員工,你要追求的不是“苦勞”,而是“功勞”。

然而,在工作中,有一句話常常被提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特別是那些能力不夠的、對待工作沒有盡力的人,這句話常常被用來安慰自己,也常常成為抱怨的借口。他們認為,一項工作,隻要做了,不管有沒有結果,就應該算成績。

當今企業中,有不少員工存在這樣的想法。當上司交給的任務沒有成功地完成的時候,就會產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觀念,覺得管理者會諒解自己的難處,會考慮自己的努力因素。

在一家民營企業的項目總結會,項目經理喘著氣說:“老板,這三個月大家不眠不休,如期完成了項目,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其他主管低著頭,用眼睛偷偷瞄老板。

沒想到老板卻發火了:“這年頭,沒有功勞,就隻有疲勞,項目沒有收益,就是浪費!”

在計劃經濟時代,一些沒有做成事的人常常用“沒有功勞,還有苦勞”來為自己辯解。是的,不管成果如何,隻要你付出了努力,人們也看到你做事兢兢業業,有關方麵會為你安排一個好的位置,讓你滿意。

但是,商業時代以效率為先,靠業績說話;不管你多麼辛苦,不管你多麼忙碌,如果你缺乏效率,沒有業績,那麼一切辛苦皆是白費,一切付出均沒有價值。一切用成功說話,隻有成功,你的付出才能得到回報,你經曆的苦難才有價值。這是一個靠業績說話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隻有功勞,沒有苦勞。

傳統觀念認為“沒功勞有苦勞,沒苦勞有疲勞。”這是涉及價值觀的問題,多少年來一直被人們所認同。當員工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而不被肯定時,這句話就會變成員工潛意識的怨言,從傳統觀念上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市場隻認效率,顧客隻認功勞,消費者有選擇你的權利,但沒有選擇你的義務。假如你的產品質量不好,不可能說你的產品雖然質量不好,但也是通過你們員工千辛萬苦製造出來的,顧客就將就買去吧。

海爾集團OEC管理法總結起來可以用五句話概括:總賬不漏項、事事有人管、人人都有事、管事憑效率、管人憑考核。管事憑效率體現了隻認功勞,不認苦勞,更不能認疲勞。可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沒功勞有苦勞,沒苦勞有疲勞”的觀點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