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苦勞是具有嚴重的危害性的,承認苦勞就承認低效率,遷就懶漢。海爾要求全體員工每天必須進步一點點。在行業競爭策略上要求一定要比對方快一步,如不能快一步快半步也行,員工每天必須有進步。隻有承認功勞才會有進步,承認苦勞後果隻能是退步。
在海爾沒有“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之說,“無功便是過”。海爾有一個定額淘汰製度,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範圍內,必須有百分之幾的人員被淘汰。這在某種意義上說比較殘酷,但對企業長遠發展還是有好處的。
“沒功勞有苦勞,沒苦勞有疲勞。”如果追求效果,這句話就應演變成沒有功勞就沒有苦勞,沒有苦勞更沒有疲勞!企業的各項工作必須追逐效果的完成,沒有效果的工作至少是對人力和時間的浪費。沒有效果的苦勞,對於企業又有什麼作用呢?
在沒有功勞的時候,強調苦勞也是毫無意義的。苦勞隻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功勞才是業績的具體表現。衡量一個人的能力主要是看結果,以結果論成敗,以結果論英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憑再高,工作再努力,如果沒有業績,一切都將是空談。試想,一個公司的全體員工都非常勤奮,非常敬業,但最終企業產品銷售不出去,無從盈利,企業將如何生存?所以說,再吃苦,再勤奮,苦勞再多,創造不了價值,業績都等於零,更不用談功勞之所在。
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各類繪圖軟件開始深入建築、家私、五金等企業。年輕人很快接受了這一新興事物,並且運用到工作中,特別是在繪圖計算方麵,這類軟件更是有著獨特的優勢。
有一位老工程師,因循守舊,手工繪圖計算特別在行,並且他也習慣了手工繪製圖紙,結果他廢寢忘食、沒日沒夜的用了一個星期才繪製出來的某建築大廈的內部構造設計圖,年輕人隻花了半天的時間就利用繪圖軟件把它給繪製了出來。同樣一份工作,同樣一個結果,一個人用了一個星期,一個人才用了半天,相比之下,我們更看重哪一個呢?由此可見,苦勞固然重要,但功勞才是業績與能力的最佳體現。
在當今社會上,很多企業都是以績論功,以功論酬。不在乎過程,隻在乎結果。誰能為企業帶來效益,誰就是英雄。
苦勞固然使人感動,但隻有具備“結果思維”,不斷創造功勞的人,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老板發了火,我們應該怎麼做?
在工作職場上經常聽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句話。乍一聽覺得很有道理,隻要辛苦地工作了,即使沒有功勞,也問心無愧了,也應該值得肯定或表揚了!
但是,商業時代以效率為先,靠業績說話;不管你多麼辛苦,不管你多麼忙碌,如果你缺乏效率,沒有業績,那麼一切辛苦皆是白費,一切付出均沒有價值。一切用成功說話,隻有成功,你的付出才能得到回報,你經曆的苦難才有價值。這是一個靠業績說話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隻有功勞,沒有苦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