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員工不能正確對待同事之間的競爭(1 / 2)

達爾文的進化論,得出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重要結論。人類社會要生存和發展就要優於自己的競爭對手,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

在競爭愈演愈烈的職場中,同事之間,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或明或暗的競爭。在一些合資公司,特別是外資公司裏,追求工作成績,希望贏得上司的好感,獲得升遷,以及其他種種利害衝突,使得同事間很自然地存在著一種競爭關係。而這種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又不是一種單純的真刀實槍的實力較量,而是摻雜了個人感情的好惡,與上司關係等複雜因素。表麵上大家同心同德、平平安安、和和氣氣,內心裏卻可能各打各的算盤。

俗語說得好,“一山不能藏二虎”。在一個單位如果遇上一位資曆、能力與你不相上下的人,無論他怎麼善於偽裝自己,也必然會成為與你明爭暗鬥的競爭對手。

劉銘和陳春是公司最得力的兩名幹將,又同在市場部工作。最近公司準備提升一名業務主管,陳春積極向老板寫了很多自薦信,來證明她是升職的最佳人選;為了論述她升職後的宏偉藍圖的含金量,又大肆抨擊她的前任上司的錯誤。

劉銘也向老板寫了自薦信,簡要地談了升職後的工作設想,但隻字未提前任上司的事。工作之餘,劉銘又分別邀請幾名副總裁共進午餐,較詳細地談了任職後的工作方案。

當老板考慮給劉銘升職時,劉銘突然發現自己簽發的文件漏洞百出。她懷疑有人竊取了她的電腦密碼,暗地裏把文件給塗改了,但苦於沒有證據,便決定采取以靜製動的策略,忍氣吞聲默默承受著“工作失誤”的委屈。

果然,事隔不久,在一次中層人士會議上,製造“文件事件”的始作俑者陳春沉不住氣了,借“文件事件”大肆發揮,終於暴露了她害人的不道德行徑。

老板對此非常憤怒,將陳春趕出了公司。陳春的失敗之處在於她並不清楚:沒有老板會把一個心胸狹隘、與同事矛盾重重的人放到最重要的職位上。

很多時候我們會將自己的競爭對手看作是死敵,為了成為那個令人豔羨的成功者,也許你會不擇手段地排擠對手:或是拉幫結派,或在上司麵前曆數別人的不是,或設下一個又一個巧計使得對方“馬失前蹄”,但可悲的是,處心積慮的人有時並沒能成為最終的贏家,收獲的隻是一腔沮喪和悔恨。

競爭本來是一件有益的事情,競爭應該是公平的。采取一些卑鄙的、不道德的手段,那就是一種畸形的競爭了,自然不會有好的結果。

職場競爭的最高境界是合作共贏

職場競爭的最高境界不是你輸我贏,而是合作共贏,隻有共贏才是真正的贏。一個職業人,進入職場伊始,就應當力求這樣的結果。“互利互惠”才能“共贏”,這是與競爭對手尋求共同利益的最好辦法。

在新時代的職場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競爭。適當的競爭能夠促進一個人快速成長,也能促進一個人各方麵不斷成熟起來。有了競爭對手,不是整天盤算著如何打擊對方,而是從共贏和合作的角度,去追求攜手共贏。

江儀在競爭記者部主任一職時敗給了競爭對手蘇樂,心裏很不是滋味,擔心自己以後沒有好日子過,就想調離記者部去做專職編輯,可又不甘心放下風雲浪尖般的記者生涯。正在猶豫不決之間,忽然得到一項重要任務:負責一個重大選題的采訪,並被任命為首席記者。

這就是記者部主任蘇樂對待同事兼競爭對手的策略:“如果我不任命她為首席記者,不委以重任,部門裏就會形成以她和我為中心的兩個幫派。有了這樣一個對峙的小團體,工作還怎麼展開?我的目標就是讓我這個部門做得更出色,取得更大的成績,而不是打擊我的對手。隻有讓我這個部門的人同心協力,我才能做得更好,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所以我盡量對江儀委以重任,給他一些重大且富有挑戰性的采訪任務,讓他有受器重的感覺。何況她還是整個部裏最有實力的記者,工作能力很強,又有威望,處理得好,會成為我最得力的助手。”

果然,很快江儀就對蘇樂心服口服,忠心輔助蘇樂,辦公室裏的向心力也大大增強。蘇樂也因此在事業上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