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立誌要成功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常常會陷入這樣一個誤區。他們認為,既然自己選擇了成功,那做的就應該都是轟轟烈烈的大事,不應該大材小用地去做一些任憑誰都能做的小事,好像隻有不做小事才能顯示出自己的胸懷大誌和與眾不同。他們的這種心態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我國曆史上一個叫陳蕃的人。
東漢的時候,有一個叫陳蕃的年輕人,他自命不凡,一心隻想幹大事業。一天,其父之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院內雜草叢生、紙屑滿地、滿目蕭然,便對他說:“你這小子為什麼不灑掃庭院來接待客人啊?”
陳蕃回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薛勤歎了一口氣,說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掃天下”與“掃一屋”的哲學關係,說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積累而成的。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往往不屑於小事。其實連小事也做不好的人大事也很難做成功。殊不知,大事皆由小事而成,小事不願做、不屑做、拒絕做,大事就隻能成為空想。
大家都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的道理,可就是很難把每件小事都做好做實,究其根源,還是素養、品質上的不足。如果你真的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克服誌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壞毛病,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每一個所謂的“大事業”就是由許多小事構成的,每一個“大事業”也都是從小事做起的。
工作中無小事
工作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分工,有些人負責一些比較重要且引人矚目的工作,另外也有一些人負責的是常被人們忽視的瑣事。假如你擔任的工作正好是這些不受重視的瑣事,你或許很容易就感到沮喪。其實。越是不顯眼的地方越要好好地表現,這才是成功的關鍵。
在工作中,任何細節,都會事關大局,牽一發而動全身,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都會通過放大效應而突顯其重要影響。工作無小事,任何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由一個又一個小事構成的。企業中的每一個員工,都是企業運轉的一個小環節,他們的工作質量會影響到整個企業的工作質量。因此,作為一個員工,無論事大事小,隻要是工作上的事情,我們就要努力去做好。
重點大學畢業出來的劉銘,如願以償應聘進入一家大公司。為此,他豪情萬丈,躊躇滿誌,暗暗在心中立誌一定要好好地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在公司幹出一番事業來。不料,上班後才發現,每天的工作都是些瑣碎事務,既不需太多的智能,也看不出什麼成果,原本是想到這個公司來成就大事的,沒想到跟一個勤雜工差不多,這讓劉銘深感失望,有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一顆火熱的心便漸漸地冷卻了下來。
一次,公司召開全國性經銷商會議,所有其他準備工作都做好了,為會議提供宣傳冊的印刷品才送來,第二天,就要召開會議了,部門同仁徹夜整理這些印刷品和有關文件,分配給他的工作是裝訂和封套。
部門經理再三叮囑:“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別到時弄得措手不及。”
劉銘聽了不以為然,在心裏暗暗抱怨道:“這種連初中生也會做的小事,讓我這樣的高材生做還用得著這樣囑咐,真是小題大做。”
同事們忙忙碌碌,劉銘也懶得幫忙,隻在旁邊看報紙。文件終於交到他手裏。他開始一件件裝訂,沒想到隻訂了十幾份,訂書機“喀”地一響,針用完了。
他漫不經心地抽開訂書針的紙盒,頓時傻眼了——裏麵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