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51生的藝術
我曾以《赤橙黃綠青藍紫》為題寫過一部中篇小說,現在重提這幾個字不是為它寫續篇,而是想以這個“色譜”比喻人的美和生活的美應該是豐富多采的。“萬紫千紅才是春”,五顏六色才是大千世界。真實的世界要比門捷列夫圖表上的元素還要複雜,主宰世界的人,難道不更應該五顏六色一些嗎?什麼都是標準件,統一規格,全國通行,成龍配套,便於組織,便於領導,好處無窮。這是工業生產,係列化和標準化的確行之有效。然而人們的生活呢,也應該係列化和標準化嗎?也應該隨大流一窩蜂整齊劃一嗎?
旅遊者每到一地,總喜歡找出那個地方獨特的風格。我一到貝爾格萊德,也就想找出這個城市規律性的特征,經過了解得出的結論卻是:沒有規律就是它的規律;人人都有自己的特征,就是貝爾格萊德人的特征。
樓房林立,卻一座一個樣式,很少能找到兩座一模一樣的房子。他們為什麼不嫌麻煩?像我們北京前三門的大板樓,整齊一致,如排隊一樣好看。設計出一個圖樣,大家都可以照著樣子蓋,這要省多少事!就連貝爾格萊德城郊的私人別墅的柵欄也是一家一個樣兒,你搞鐵的,我就搞木頭的,你出這種花樣,我變那種圖案,實在不行還種上一圈花木當圍牆,反正不跟別人重複。屋裏的裝飾更是花樣翻新,有的掛畫兒,有的擺工藝品。我在農村的一個私人飯店裏看到牆上掛滿了五米、辣椒和各神動物標本,有山雞、鬆鼠,還有老鷹嘴裏叼著一條眼鏡蛇,栩栩如生,倒也別有興趣。
我到一位作家的家裏去做客,一走進客廳看見迎麵牆上掛著一隻足有半米長的巨形皮鞋,鞋的前麵有一個向上翹起的鉤子,鞋窩裏放著瓷器和工藝品。這是按照十四世紀塞爾維亞反抗土耳其人侵略的民族英雄卡拉驕耶維奇穿的鞋式仿製的。
人們的生活情趣很濃,想盡辦法用各種各樣的形式來點綴生活。一方麵享受現代化的物質文明,一方麵又想把大自然的美抱在懷裏。孔雀、鴿子、鬆鼠等可以成群結隊在大街上逛來逛去汽車都要給它們讓路,和人享受平等的權力。保護它們當然是為了人類自己,至少可以調劑人們的情緒。當爾心情煩悶、部部寡歡的時候,琿些野生的飛禽小獸飛到你的腳邊,爬上你的膝頭,你的心胸不知不覺會開朗起來。在貝爾格萊德大大小小的商店裏和各種各樣的家庭裏,都養著很多鮮花,種類繁多,各家也都有自己所愛,多數不重複。鮮花是美的,它可以寄托和表達各種美好的感情,送朋友和獻給烈士碑都用鮮花,我沒有看見塑料做成的假花。好像美必須真,美而不真,不是真美。
南斯拉夫人的衣賑更是多種多樣,可以說樸素而不雷同。在大街上很少看到有兩個婦女是穿一樣的衣服,客;:連他們腳上穿的鞋,手裏提的包,也是一人一個樣兒。脹裝店裏的衣脤全用衣裳架掛出來,任頋客挑選你若是想買一百件不同顏色、不同樣式的跟裝很容易;若是想買十件同神顏色、同琳樣式的服裝,就會難壞了商店的尿務員,隻好往別的商店打電話求援,能否給您湊足也很難說:虎美在背,人美在內。”我曾和南斯拉夫朋友談論過他們的跟裝和種種關於美化生活的話題,開始他們感到驚異,因為他們並沒有留意這些現象。
熱愛中國曆史和文學、極為崇拜李白的文藝批評家米路丁說過一段話,給我的印象很深。他說:“你們中國作家觀察得真細,真是旁觀者清。我們認為設計房屋是一種創造,既然是創造,別人已經有的,你就應該避開,拿出你認為是最新的樣式,人的個性五花八門審美觀不一樣,智力也不等他、她)們的眼裝怎麼能千篇一律呢'廣有一次我路過一家很大的皮鞋店本不想進去隻掃了一踉它的櫥窗,就不得不停下了舞步。在幹淨漂亮的大櫥窗裏擺著好像是闡從森林裏鋸下來的半截樺木樹身,那一雙雙樣式新穎的高跟皮鞋,就擺在粗糙的樹幹上,渾樹皮上仿佛還掛著泥土,長著青苔。那時髦的皮鞋和土裏土氣的木頭擺在一起。店裏的布置就更新奇了,僅屋頂的設計就可以看出鞋店經理的創造風格。他沒有櫬塑料紙,沒有刷油漆沒有畫出任何圖案和花紋,而是把粗細不等的樹截成了一片今加任何修飾,鑲嵌在屋頂。樹木本身琉密不等的年輪組成了一組組美妙的圖案,有一種特殊的大自然的風韻和從原始森林裏吹來的野味。
你可以不讚成這種設計,但不能不欽佩這種創造精神不是七安理得地享受生活的美,而是千方百計地為生活增添美每個人的才能都可以施展丨每個人性格中美好的部分都可以充分發揮心裏怎樣想,嘴就怎樣說身體就怎樣去行動。美的生命是真誠的,而不必虛偽和矯飾。
努力創造吧,創造物質美的同時,不要丟掉精神美,提高生活的藝術,讓生命永遠充滿新的活力!1981年冬
52死的藝術
一個秋高氣爽的星期天,我參觀了有名的克索瓦教堂。出來後,陪同的人提出要看看教堂對麵的墓地。我不以為然,心想:墳地有什麼好看的!我從小害怕走墳地,種種叫人毛骨悚然的傳說總是和墳墓有關聯;“鬼打牆”、“鬼吹燈”大都發生在有墳頭的地方;就連墳地裏的老鬆樹上,也常有巨蛇怪蟒棲身,一口能吞下從墳地邊走過的小孩子。這都是幼時留在我心裏的印象。“人死如虎”,墳場就是凶地。但是,出於禮貌我還是跟了過去。來到墓地的門前我卻一下子驚呆了,禁不住在心裏讚歎:“哦呀,墳地原來還可以搞得這樣美!”這裏沒有墳頭,隻有一塊挨一塊的墓碑,大小不等,形狀不同,顏色不一。有的高如門樓,雄偉莊嚴;有的小如算盤,玲瓏剔透。有的華麗,有的樸素,有的熱烈,有的安洋。有的用大理石雕成,有的用水磨石砌成,有的用天然石刻成。每塊墓碑上都鑲有死者的照片,那照片也選擇得很講究,富有生活氣息,栩栩如生。墓碑的前麵,有的開出一塊長方形的土地,上麵種上花草;有的鋪上一塊長方形的大理石板,石板上擺了一盆花;有的碑前堆放著親人送來的鮮花和食品。
墓地像一個建築和雕刻藝術的展覽會,千姿百態,奇花異彩。這裏把死和恐怖分開了。用藝術使死者長留人間,用藝術寄托了生者對死者的悼念和哀思。活著的人什麼時候想念死去的親人和朋友,來到墓地,站到他們的墓碑前,看著死者生動的照片,為他們碑前的鮮花澆上一點水,就會覺得死者如生,就在眼前。
我想,這比那些勢不可擋的深埋隊,將墳頭一律削平,將逝者埋到地心深處要好得多。那樣,生者找不到親人安息的地方。墓碑隻好豎在自己的心頭,千種哀思,萬般懷念全壓在心裏,人怎能經受得起,感情越積越沉,會形成一種無法排遣的心病。
不要小看這死的藝術,它表達了人的價值,撫慰著活人的靈魂。
我抬頭再望鉭對麵雄偉的克索瓦教堂,忽然有了新的感受心裏湧出一耽奠名其妙的肅穆的情緒。嚴峻挺拔的教堂主樓,顯得脫俗超塵,傲視著蒼穹,鎮懾著四方八界。它周圍那I十個氣勢森嚴的塔樓丨則像守衛天涯宇環廳的金剛衛士。特別是在它腳下還有這樣一片變死為生、令人眼花繚亂的墓地,用藝術的光彩戰勝了死神的恐怖,造成了一種人能永生精神長在的氣氛:更增加了教堂的赫赫威勢,給教堂罩上了一種神聖的、莊嚴肅穆的光圈。
奇怪的菴剛才參觀教堂的時候並無這種感覺。克索瓦教堂鏈到星期天才接納來祈禱的人舉行祈禱的儀弍。到了這一天神父才開著小汽車來上班,真像神一樣飄然而至。我們見到來祈禱的人不過―幾位還不如參觀看熱鬧的人多,多數是婦女,其中有一泣漂亮的年青婦女,體態端莊1穿著考究、懷裏還抱著個小孩。我猜想很多參現的人都想知道她祈禱的內容:陪著這些祈禱者的是十幾個四十歲以上的修女。她[廠:的祈禱&和中國和尚念經的聲音差不名,那突然放出高調的神父,則像領誦的大和尚。她們的神色是虔誠的,隻有小孩?東張西望,X大汄真神父在正麵最莊嚴的小廳堂裏,迸進出出,一邊口中念念有詞,邊還做著各種動作。忙忙碌碌有一點應付差事的樣子。教堂裏籠音,祈禱聲嗡嗡地撞巾著垵壁:發出低沉的共鳴,使這合唱聲傳出教堂,在墓地的上空回蕩死去的人們可以朝朝暮暮在這祈禱聲中安眠。
終女引我們舞觀了她們的銜舍廣代化的小禱現代化的設備,兮淨肋漂亮、今然V光有電視機和電冰箱,牆上還掛有聖母和聖徒的畫像神父雖然一個星期隻上一天班,怛也夠他忙的。主持祈禱儀式,為生者洙禮,為死者超度,為新婚者祝福。喜事和喪亊一塊來,生和死輪流表演,仿得人間的兼喜鑿黴集中到這個教堂裏來了?上帝是人類創造的典型圍繞著這個典塱的藝術形象,人們又編樣了一係列的戲劇和故事。然而,我為今天的世界慶幸,多虧上帝是假的。若是真的一個活生生的上帝,世界該是多麼可悲!“到歐洲而不看教堂,等於沒去。”這話不無道理9我們是偉大的文明古國,有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曆史,各地都有自己的名勝古跡。而西方的古代傳統文化集中在教堂和墓地匕,各地的名勝古跡就是一座座令人眼花嫌亂的教堂和墓地恩格斯對這些建築藝術和雕剡藝術曾讚譽過,希臘建築表現了明朗和愉快的情緒,回教建築一優鬱,高直建築一一神聖的忘我:希睹建築匆燭爛的、陽光照耀的白晝,回教建築如星光閃爍的黃昏,高直建築則像是朝霞。”克索瓦教堂就屬於高直建築。
南斯拉夫解放以後,隨著文化藝術的發展,死的藝術農僅沒有衰退反而更引人注目了: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烈士碑,甚至每個村,每個廠都有烈士就有紀念稗。美術離塑界出現了各種各祥的流派,墓碑和紀念碑的建造就更花樣翻新了;克魯涅瓦茨市為了紀念被法西斯殺害的班五年級小學生在郊外的山坡下建造了幾+米高的巨型“V”字碑(“V”在羅馬字母裏代表五)碑上雕刻出一些少年兒童的頭像。每年十月二十一日,有五、六萬人在碑下集會,悼念受難的小學生。阿瓦拉山上的無名烈士紀念碑,則是八個身穿民族服裝的婦女共同肩扛著一座大廈,一個個石像如頂天立地的大柱,大廈堅如磐石。這也許是意味著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大廈的基礎,是各族人民牢固的團結。
比較起來,倒是鐵托總統的墓顯得更簡單、更樸素一些。他的私人別墅有兩排乎房,兩排房子中間是個小草坪,他的墓就建在這個小草坪上。墓是個高出地麵半米的長方形白色大理石,沒有碑,沒有題字和照片。前麵是草地和樹林,常有三、五隻野孔雀和一群群鴿子在草地上覓食,嬉戲。鐵托墓後麵穿過一片草地,便是“鐵托紀念館”。這裏的氣氛安靜,和諧。是自然的和諧,如同這山,這樹,這草,這野禽一樣的樸實無華。鐵托離開了人間,卻又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這不同樣也是一種匠心,一種藝術效果嗎?
棄華求樸,反樸為真。這是另外一種風格和藝術,是這位聰明的政治家的風度。
生命本身就是偉大的創造。讓死和生一樣進入藝術的殿堂吧。
1981年冬
53京劇有國界嗎?
巴蘭卡市文(匕局長杜申卡對我說過:“京劇是中國的國劇,這種美好的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隻能屬於中國。”前不久,杜申卡看過武漢京劇團的演出,這位熱愛戲劇,雖已四十多歲仍被同事們稱做“巴蘭卡市最漂亮的女人”,看得如醉如癡。她極為稱道《拾玉鐲》,演員表演細膩,做和逗都很出戲,雖然聽不懂台詞,可是劇情看得很明白,通過這個戲使歐洲人了解廣東方姑娘的戀愛程序。京劇帶有強烈的東方色彩,是中國的特產。
我親身經曆過的一件亊,就是闡到貝爾格蓽德不久,在參加一次國際作家的圈桌會議之後丨我迷路了#異國他鄉,城市很大,街道縱橫交錯,我還沒有逛過大街路線不熟,連市向也辨不過來,加上沒有豳譯語言不懂又無法打問。已經三點多鍾了我還沒有吃牟飯兩個小時後還要繼續開會現在連開會的地方也找不到了。我焦急地在大街上的人流裏尋覓,聽著人家有說有笑,我卻如置身亍一片語言的沙漠之寧:多想碰上一個中國、,多想聽到幾句中國話啊!忽然‘我2邊似乎聽到了一神輕輕的、若有若無的京胡拉出的樂我集力了全部神經去據捉這京胡的聲音大街上的喧鬧工似乎一下子全停也了我什麼也聽不到了隻聽見了熟悉的京劇過!是《霸王別姬:也許還是梅蘭芳先生的唱吟我仿佛在沙漠中發現了綠洲,看51了清泉,尋著樂吉追廠過宏,越走聲音越清晰是樂隊在演奏《夜深沉》的曲牌,這支曲子我也許聽過不下幾百遍了,從來沒有像現在覺得這樣親切,這樣好聽。是誰有如此雅興,在這現代文化盛行的西方城市裏不聽現代樂排呍了電子鴦卻播放中國的京劇曲牌,追著樂聲我來到一座漂亮的小紅樓賑前「13豎著一個用中國字寫成的大牌子;北京飯館。
以後的事就不用說了,北京飯館的中國專家請我吃了一頓家鄉飯然後父送我回到開會的旅館。我從上初中就迷京劇,為此花了不少冤枉錢,挨了不少冤枉罵有今天這一坤事,就全補回來了。京劇姓“中”,中國人到國外才更檢驗出了對京劇的感情。
可是幾天以後,我們到巴蘭卡去訪問,在杜申卡為我們,組織的氣氛極其熱烈的聯歡會上,對這個問題卻又有了新的認識。晚會是在文學俱樂部的大廳裏舉行的,大家圍坐成一圈,舞台在中間,一開始,由巴蘭卡藝術小組的青年演員先為我們演唱了塞爾維亞民歌,跳起了民間舞,音樂歡快,舞姿優美,尤其是演員腳尖上的功夫,快以旋風,急如閃電,令人目不暇接。演員在中間跳,四周的觀眾情不自禁地輕聲伴唱。塞爾維亞人特有的民族藝術的細麅,在每個人身上膨脹,跳躍。五十歲的老詩人胡可馬諾維奇終於忍不住,跑到前麵拉起姑娘的手跳起來,杜申卡也晃:動身姿大聲為他伴唱。歡樂友好氣氛溢滿大廳。忽然,廳裏的電燈全部熄滅了,姑娘們點起了一根根細長的蠟燭。按照塞爾維亞族的傳統習慣,隻有在最隆重最歡樂的節日,招待最親近的客人才這樣做。手擎錯燭,唱著歌,跳起舞,用各種美味的食品和飲料招待客人每個人的情緒都到了沸點。我不懂塞語,可是突然覺得語言的障礙不存在了,自己的感情和他們的感情完全溶在了—起,似乎聽懂了他們的歌詞,跟上了他們的旋律,我全部身心都感受到了塞爾維亞民間藝術的魅力。它是那樣動人那樣美,把我征服了。在這一簍那間仿佛被這藝術的魔杖點化成了塞爾維亞人。
難道人真有昕謂第六感宮?還是優秀的藝術具有奇特的穿透力?它能夠不受國界、民族、語言和不同風俗習慣的局限。
稍事休息之後,該我們出節日了。聯歡嘛,這樣的場合任何人都不能不唱,不能不跳。細心周到的杜申卡擔心我們這些搖筆杆的人不會唱也不會跳,使我們感到難堪,就叫我們朗誦自己即興寫的詩。不知她從囈兒找來我的小說《今年第七號台風》的塞文譯本,特意請電台的女播音員朗讀。我剛才十分歡樂的心情一下子緊張起來,塞族姑娘和小夥子的精彩的歌舞演出把大家的情緒燒得十分熱烈,一改為幹巴巴的小說朗誦豈不要使大廳的氣氛冷下來嗎?而且《今年第七號台風》寫得倉促而幼稚,朗誦這樣的作品能收到什麼效果呢?即使在國內我也沒有經受過這樣的考驗,電台廣播過我的一些小說,那是通過收音機,人家不願意聽可以關掉,像這樣在大庭廣眾之下,當著作者的麵,倘若大家都睡著了,豈不難堪!杜申卡好像十分有把握。果然,隨著小說情節的展開,聽眾爆發出一陣陣笑聲,然後根據人物的命運,聽眾時而次笑,時而歎息。小說不長朗誦效果大出我的意料。我低著的頭抬起來,感激地看著這些熱心的聽眾。心裏忽然明白了,今天參加聯歡會的人,除去作家和詩人,大部分是青年,是大學生和中學生,他們喜歡文學,更有一腔對中國的友好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