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蘋果 薔薇科蘋果屬
喬木。葉橢圓形,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下麵有短柔毛;葉柄有短柔毛。傘房花序,有花37朵,集生於短枝頂端;萼筒外密生絨毛;花蕾期花瓣粉紅色;雄蕊約20牧;花柱5,下部合生在一起。果實扁球形,形狀和大小隨品種不同而不同,果梗粗短;萼片宿存。
原產於歐洲及亞洲中部。栽培曆史悠久,麵積廣,全球溫帶地區均有。我國栽培的品種很多,有紅玉、國光、錦紅和元帥等。
白梨 薔薇科梨屬 喬木。小枝紫褐色。葉卵形,基部圓形,邊緣有尖銳鋸齒,齒尖有長芒刺。傘形總狀花序,有花710朵;花瓣白色;花柱5或4,分離。果實近球形,大小隨品種不同有很大差異,黃色,有細密斑點。
為華北地區主要栽培果樹之一。品種很多,如河北產的鴨梨、雪花梨、秋白梨等。
綠色檔分類家我去探索
關於植物分類學,我過去學過一點,知道界、門、綱、目、科、屬、種的階元劃分,對林奈的“雙名法”也略知一二。正因為如此,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很想自學植物分類學的知識,以便多認識周圍的植物,有機會的話還可以在朋友麵前炫耀一下。可是,我找來了一堆參考資料,認真研究了好幾天,最後隻記住一種植物,那就是銀杏。
銀杏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於裸子植物門,再細分依次屬於銀杏綱、銀杏目、銀杏科、銀杏屬。有意思的是,這個屬裏隻有銀杏一個種,就像動物界中的熊貓!
如今,這個“活化石”已普遍栽培,而且它的特征很明顯!
為了鑽研植物分類學,我決定拜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被譽為“華北植物通”的劉全儒先生為師。
“拜師學藝”以後我才知道,拿著一堆資料死記硬背是沒有意義的;所有的植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特征,重要的是,你要去觀察,去研究,才能區分出它們間看似非常微小、其實十分明顯的差異;有關植物分類學的所有的記憶,都是在理解基礎上的記憶。
傻孩子,我們是熊貓啊! 媽媽我們為什麼不吃蟲子呢?
一見到瘦瘦高高的劉老師,我腦海中不由得冒出“禾本科”這個詞來,因為禾本科植物大都是細細高高的。
顯然,劉老師對已參加工作的人來跟他學習植物分類學很得意,興奮地向身邊的學生介紹:“這是星河,他想補習一下植物分類學的知識,這學期跟你們一起上課。你們植物分類學專業的學生可要認真鑽研呀,別連植物愛好者都不如!”
一名女生在旁邊捂著嘴偷笑。一名男生走過來,友好而又驕傲地拍拍我的肩膀說:“我叫王鬆,她叫劉梅。歡迎你啊,旁聽生!”
銀杏科銀杏屬 落葉喬木。葉扇形,先端2裂,有時再裂,基部楔形;葉脈二叉分。雌雄異株,球花生於短枝葉腋;雄球花柔荑花序狀;雌球花有長梗,頂端有盤狀珠座。種子核果狀,呈卵球形;外種皮肉質,成熟時黃色或橙色;中種皮骨質,白色。
原產我國。
銀杏又叫白果樹。除栽培於庭院及街道旁供觀賞外,木材可供建築、家具製造等用。種子可食,但多食會中毒,也可入藥。
第一次跟劉全儒老師上課,是在北京師範大學那美麗的校園裏辨認植物。這是植物分類學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這是李樹。”北師大生命科學學院有一個自己的生物園,裏麵種滿了花草樹木。劉老師用他特有的山西口音——介紹著這些植物,“李,它的果實就是我們平常所吃的李子。所謂‘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瓜田李下嘛,指的就是這個李。這個李子不能吃多。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睡死人。”王鬆笑著接道,“偏巧這3種植物都是薔薇科李屬的。”
“這是山茱萸。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劉老師引用古詩中的詞句,“山茱萸科的植物,弧形脈很明顯,傘形花序,子房下位。”
“‘遍插茱萸’插的是山茱萸嗎?”王鬆突然問道。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劉老師搖搖頭,對自己所不了解的東西也勇於承認,“單是帶‘茱萸’的植物就有很多,有山茱萸,有吳茱萸,還有一個科幹脆就叫茶茱萸科〇”
祕分學祿:涵秦 原來古詩中的一個“茱萸”,也能挖出如此多的內容來。
“這個呢,是三裂繡線菊,葉通常具有明顯的3裂。”順著劉老師指的方向看去,我們果然看到了葉上那明顯的3裂,“這個是臭椿,它的果實是單翅果。臭椿和苦木是一個科的,叫做苦木科。”
“好像衣服很久沒洗過的味道。”劉梅湊近聞了聞,然後皺著眉頭說道。
“這個是山桃吧?”王鬆撫摸著一棵果樹說道,“樹皮可真光滑。”
“這棵山桃比較大。”劉老師很熟悉這裏的一草一木,“樹皮本來就光滑,加上人們老是來蹭它,就變得非常光滑了。”
“樹大招風啊。”王鬆調侃道。
“這是海州常山,馬鞭草科的。”劉老師又在介紹新的植物,“你們揉一揉它,應該有一股特殊的氣味。”
“好臭!”劉梅連忙捂起鼻子,“真是比臭蟲還要臭!”
劉老師看了看她,笑了起來:“臭味和臭蟲都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這裏的毒蚊子。你要是夏天來這裏,是不能穿短袖的,否則毒蚊子可就盯上你了!”
劉梅嚇得伸了伸舌頭。
“這是荊條。在那個‘負荊請罪’的故事裏,廉頗背的‘荊’就是這種植物。”說完劉老師又指著另一棵樹補充了一句,“如果他背的是皂莢,感覺就不一樣了。”
我們聽了之後,回味了一會兒才明白過來,不禁會心而笑——被荊條鞭打隻有表皮之痛,如果使用滿是尖刺的皂莢,那些尖刺就會刺進肉裏了。“這是曼陀羅。”劉老師突然指著一株植物說,“據說,《水濟傳》裏提到的蒙汗藥,其主要成分就來自曼陀羅。”
看到大家在摸曼陀羅帶刺的果實,劉老師緩緩補充道:“明朝的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中就記載有用曼陀羅和大麻的花配製麻醉藥。”
跟隨劉老師學習植物分類學就是這樣,總能在獲得專業知識的同時,
獲得一些相關方麵的知識。真是眼界大開呀!
“紫露草,鴨蹠草科。這個時候它不開花。不過,到了開花的季節也是早晚開,陽光一強就閉上了。”
“灰綠藜,藜科。葉子這一麵是綠的,下麵卻是灰的。”
“土麥冬,百合科。它的商品名叫‘丹麥草’。不過它不是來自丹麥,而是產於我國南方的山上,‘丹麥草’是咱們自己起的商品名。”
“雪裏蕻,十字花科。咱們吃的就是蓮座狀葉這一部分,抽苔的就不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