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其中有起伏疊宕、妙趣橫生的民間故事;有獨占鼇頭、極富地域特色的風物傳說;有浪漫飄逸、幻想多姿的神話故事;有幽默滑稽、笑料百出的民間笑話。作品中充滿著人間冷暖、善惡相報、真偽相克、美醜比較,使人從多方麵獲得教益。其次是引人入勝,有較強的故事性。故事性是民間文學最基本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素質。離開了故事性就不成其為民間故事,無論是故事、傳說、神話和笑話都離不開這一要素。《金牛山的傳說》緊緊把握這一要旨,搜集整理的民間文學作品都有絕妙的故事性,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其三是語言通俗,質樸曉暢。民間文學是以口頭的形式流傳在民間,其語言必然具備口頭文學的特點。.《金牛山的傳說》忠實記錄,科學整理,慎重加工,盡力保持著傳承人通俗易懂的。語風格,讀起來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其四是保存精華,剔除糟粕。大量的事實證明,流傳在民間的口頭文學並非都是健康的,其中許多夾雜著一定的封建和落後的東西,(尤秀的民間文藝家總是在搜集整理的過程中,反複篩選,去偽存真。《金牛山的傳說》以民間藝術家的眼力,從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三個方麵著眼,努力弘揚正氣,鞭撻醜惡,給人以積極健康的熏陶。當然,民間文學作品不可以社撰,那種憑著心靈感受去潛心創造的作品,早已三揖三讓地讓給了作家文學。優秀的民間文學作品永遠是崇高的,具有永恒的生命和魅力。
俄國評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民間文學永遠充滿了清新、活力和真正詩意的內容。民間文學永遠是崇高的、智慧的……它純潔、滲透了各種美的因素……民間文學屬於全體人民,它與各種各樣的瑣屑、空虛是格格不入的……民間文學充滿了生命、活力/它純樸、真實,總是發散著健康的道德氣息。”《金牛山的傳說》將會給你這種感受。
《金牛出的傳說》的作者鄭豔玲,是一位優秀的民間文藝家。《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裏說:“為者常成,行者常至。”鄭豔玲致力於民間文學已有二十個春秋,在八十年代中後期的全國規模的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工作中,她已初露鋒芒,省市縣各種卷本都選入了她的作品,這次將她的作品編輯成集,應該是順理成章和水到渠成的。在即將付梓出版之際,她前來邀我為此集作序,我便欣然接受,因為我是遼寧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很願意看到在民間文學的園圃中,又綻放一朵令人讚歎的奇葩。
鄭豔玲,我祝賀你!
1996年10月8日於營口清和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