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麼一個頂梁柱,老天爺也給俺抽走了,老天爺咋不讓我死呢,我用我的命去換他不好嗎?老天爺呀,你咋把俺的梁柱子抽走了呀!―57歲的老人張貴財對著朱大偉拍的那張照片,眼睛直直地喊兒呀,兒呀,大水來啦,你咋不快點往回跑呢?你咋不往回跑呢?是嗬,秀和不會水,而且見氷就暈,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向前走著,走著,一直走到生命的盡頭……楊胤紅在秀和殉職之後,曾寫了一篇文章悼念他,題目叫《我和秀和》,文章中這樣寫道一11987年9月,當我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我和秀和同在一個食堂就餐,囪此而相識;因為我們都是錦縣西南片的老鄉,我的同學中也有他的同學,又使我們有了進一步相知的機會。1994年3月秀和調到市委辦公室之後,我和秀和便成了親密無間的戰友和朋友。“713”這場可惡的洪水,又使他離我而去,使我終生不能再見到他!憶起往事,一幅幅,一幕幕,都好像發生在昨天,秀和的音容笑貌,一舉一動又都浮現在眼則中專畢業之後,我分配到縣委辦公室,秀和分配到錦縣公安局,由於工作上的聯係,我和秀和接觸比較多,秀和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樸實、誠實,說話輕輕的,走路特別快,每當見麵或分手總是習慣地跟你點點頭,以示敬意。九四年春節過後,當我得知準備借調秀和到市委辦公室工作的消息後,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心想,今後我們可以推心置腹、朝夕相處了。但是,幾天時間仍不見秀和來上班,打電話又找不到他。什麼原因呢?一個偶然的中午,我和秀和不期而遇,他向我道出了真情:沒有經驗,不熟悉業務,怕幹不好影響工作。我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和我膚淺的看法盡可能地說服他:雖然沒有經驗,但隻要素質好,肯於吃苦,沒有幹不好的事情。臨別時,他說廣我明天就去報到,爭取好好幹,實在不行我再回去。”第二天,公安局領導陪秀和一起到市委辦公室報到時,我們倆緊緊握了握手,秀和什麼話也沒說,但他的眼睛已經告訴了我我很有信心,我一定能幹好。”在市委辦公室工作的日日夜夜,秀和的樸實、正直、誠實、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已被每一個領導和同誌所公認。隻要一有閑暇時間,他都主動地幫助其他同誌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擦車、拖地、打水、印材料、分文件、下通知……。不是因為天氣熱,他的鼻尖、鬢角才總是掛滿汗珠;不是因為領導的吩咐,他才有幹不完的工作;不是因為沒有節假曰,他才得不到休息;也不是因為他諳練水性,才在齊腰深的洪水中臨危不懼……。7月3日下午,天下著小雨,我到秀和家作客,我們在一起高興地談過去,談現在,更多的是談我們的未來。甚至連將來的生活也都規劃好了:一同購買住宅樓,特意要住鄰居,兩家、隻安裝一部家庭電話,每家購買一部子母機,誰先回家誰做飯,飯好了兩家人一起吃……。下午5點多鍾,一陣敲門聲打斷了我和秀和的談話,秀和開門一看,原來是農村枘一位個體戶因私事上訪找到了秀和的家,秀和熱情地接待了他,當得知事情的詳細經過以後秀和善意地指出了他的錯誤,正確地分析了目前的形勢和應釆取的措施,並誠肯地挽留他吃晚飯,個體戶握著秀和的手,激動地說:我很抱歉星期天來打擾你的休息,沒想到我們素不相識你卻對我這麼好,我不會再去市委、市政府給領導添麻煩,就按你說的辦。我今天特別高興能結識你這位朋友。”秀和說凡事都有正確處理的原則,黨和政府會保護你合法的個人利益,但錯誤的做法一定要糾正。等事情處理之後,歡迎你隨時到我家做客。”這位個體戶高興地走了。這天晚上,我和秀和談得很多,似乎有說不完的話,有嘮不完的喧,直到晚上8點多鍾,我才不得不離開秀和的家。沒想到1天以後,秀和跟隨領導剛剛從三合市歸來,沒來得及回家看上一眼,就直奔抗洪搶險第一線,為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秀和獻出了他年僅29歲的生命。他走得那麼匆忙,連我見他最後一麵的機會都沒有!我為失去這樣一位好朋友、好同誌、好兄弟而惋惜!在失去秀和的曰子裏,我常常靜靜地想,有什麼東西比一個人的生命還寶貴?秀和不借犧牲金子般的生命為的是什麼?那就是共產黨員的光榮使命和神聖職責。秀和在瞬間體現了他的壯烈與偉大,但是他真正的偉大正是來自他曰常的平凡,來自他的默默無聞、普普通通和紮紮實實。他走了,但是,他的身影將永遠銘刻在我的記憶中,他永遠是我的朋友,永遠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我會象秀和那樣,真誠地做人,勤奮池工作,刻苦地學4,無愧於事業,無愧於人生,無愧千共產黨5的光榮稱號。從1月14至193,打撈“713”水難的工作在進行了整整6天之後宣告結束。這場曆史上罕見的大水災沒有淹死一個老百姓,卻淹死了三個錦州人民忠誠的兒子,他們是錦州市委書記張鳴岐,錦州市有線電視台記者楊曄,淩海市委辦公室秘書張秀和。錦州人民將永遠記住他們。記得兒時曾聽到一個故事。筆者的故鄉曾有一條河叫沙河河水年年泛濫,沿岸百姓民不聊生。這一年,汛期女到了,而且老天已經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天都下白了。河水眼看就要決堤而出,鎮裏的人都慌了神,紛紛準備舟揖車船,一旦洪水來臨,便逃之夭夭,但有一些老弱病殘卻無力逃生,隻得坐以待斃。這時,有一個外鄉人來到鎮丄,得知大家人心浮動的因由,便自告奮勇說,他能下河堵堤。此人名黨,叫得柱,生得平平常常,沒有驚人之處。聽了他的話,大夥半信半疑,就隨他來到河堤之上。他喝完酒,吃完了肉,便從容一笑,一抹嘴跳到了將要潰決之處。就在他水的一瞬間,人們看到他的手掌竟像簸實那樣大小,手指頭就像鋤把杆,臉像磨盤,眼睛像電燈泡。他像頂天立地的巨人一般。他擋住了將要決堤的洪水。他跳下水中的時候還喊著:我是黨4擋得住……那水好像認得他似的,見了他,立時風平浪靜……從此,沙河再也沒有決過堤壩。這時,人們才知道,他原來是這一方的守護神筆者想,每片土地都有自己的守護神,張鳴岐、楊曄、張秀和就是大淩河的守護神、就是錦州這片土地的守護神離不開電視機張書記找不著,工人睡不好覺四個小故事詩歌創作與民間傳說這次不出事,下次還是他風雨送春歸錦州之戀錦州陷巨大的悲痛之中。錦州已經寂寞了許久,已經冷清了許久,已經麻木了許處。然而它現在醒過來了。是因為一個人,一個好人,一個黨員,一個好黨員。是因為一個執火者,一個走在時代前麵的執火者。是因為一個市委書記。然而,當他點燃了人們的激情,當他把一個城市放在起跑線上,當銫親愛的錦州已如彩色的大鳥即將一聲唳叫衝雲霄;扇動著堅強有力的翅膀飛翔在環渤海經濟圈的時候,他卻走了,走於“713”那個沉重的雨夜……丁福春當時正在湖南株洲出差;天熱得不行,他一刻也離不開他的扇子,但他更離不開電視機。自從他打開電視機,看到張鳴岐失蹤的消息從那一刻起,他就再也不離開電視機了。他馬上掛了長途回去,問廠長徐才善,張書記找到了沒有,徐廠長回答他的隻是沉默。第四天,中央電視台報道了張鳴岐以身殉職的消息,他當時就哭了,哭得眼睛紅紅的。他逢人就說,就是剛才電視上報道的張書記,他可真是個好書記,是焦裕祿式的好書記真是個好官呀,要是共產黨的幹部都像他那樣,我們的國家就好辦啦……色織布廠高二崔闖新的妻子在醫院工作,聽說張鳴岐失蹤的消息後就給崔闖新打電話雇那以後,兩個人幾乎是一小時一聯係。崔闖新說,你們醫曉消息靈通,一有張書記的消息就馬上給我打電話,咱色織布廠的人都等我給他們傳達張書記的信息呢,張書記找不著,工人們睡不好覺。這條電話線同時又是八們的請緒線。電話裏有時聽人談張書記已經找到了,現在正在搶救,人們就歡欣雀躍,工人們的臉就像花一樣開著。突然又聽說張書記不行了,大家就陰下來,就說這消息不準確,張書記那樣的好怎麼能不行了呢,好人有好報,他不會死的!崔闖新的愛人聽說張鳴岐已經以身殉職的消息後,在電話裏就哭起來,她說這話我不儈,你也木要給大家傳,誰說我恨誰,張書記會回來的……色織布廠有幾個女工程技術人員,記者要采訪她們,讓她們談談張書記生前如何關心科技人才的事,她們一聽就火了,說,誰說張書記死了?你們去吧,張書詒還躺在醫院裏,等你們給他救活過來我們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