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 / 3)

第13章

他們一路走著,一路搜尋著,不放過所有的樹樁子,所有被洪水衝下來的麥秸垛玉米杆,能走迸的地方就走過去,通到洪水漫出來走不過去的地方,就脫7:鞋子趟過去。希望,失望,希望,失望,就這樣交替變換著,在充滿希望和失望之間走著,走著,越過了鐵路橋,越過了公路橋,一直走到大淩河下遊十幾公裏遠的地方,走到那個名叫趙家窩棚的地方。對於王玉民來說,那不僅僅段艱難的跋涉,那更是一種情感的、心靈的追尋對著蒼天、對著黃水、對著長風,王玉民多少次悲慟地在心裏呼喊鳴岐錦州需要你你千萬不要就這樣走哇……厶救援現場之五一輛小車“吱”一聲停在淩海市公安局辦公樓前。從車上跳下行色匆匆的韓學軍和繆澤江。他們早上6時出發,1點2分趕到了這裏。這時,從北京聞訊趕來的公安部政治部副主任祝春林夫婦已先期到達這裏祝春林是張明岐在團省委當副書記時的搭擋。當時的團省委書記是王巨錄,張鳴岐和祝春林都是副書記,兩個人在黨校又是同學,脾氣又合得來,因此十分投緣。王段錄木是河南衛輝人,大學畢業後分在了遼寧,一直在基層苦叾,曾當過縣委書記、以後才調到團省委工作。在他就任團省委書記期間,由於有了張鳴岐和祝春林的協助,工作頗有政績,人們稱他們為“黃金搭擋”。由於祝春林和張鳴岐是好朋友,家庭間自然也常來往,正好祝春林有個兒子和張鳴岐的女兒雪鬆年紀相仿,兩人現在談起了朋友。由於這層關係如今已調至北京工作的祝春林,聽說鳴岐失蹤的消息心急如焚,當即就和愛人乘車來到了淩海。從淩海市公安局出來後,他們一行來到出事現場。當時薛恒正在現場指揮打撈,一看到祝春林便痛哭起來,他握著祝春林的手說自己沒有保護好張書記太不應該了,哭得泣不成聲。祝春林看到這樣一片大水,原來存在的一絲希望一下又破滅了。他暗然神傷,對著這一片汪洋,也對著這麼不公平的命運,默默流下了眼淚……那天中午,他們誰也沒有吃飯……厶救援現場之六下午兩點,韓學軍、繆澤江和去大淩河下遊搜尋的王玉民見了麵。王玉民上午一無所獲。他們一行又開始在上遊一側尋找。這時,沈陽方麵又有一個氣功大師經過遙感說,張鳴岐已經犧牲了,此刻他正臉朝下肌在一處泥水裏……但是,韓學軍一行拒絕了這後一個氣功大師的預測。他們堅信鳴岐還活著,就像第一個氣功大師所說的那樣,他現在沒有自救能力,他需要援助,他正躺在一處窩柵上或窩棚裏,並且要馬上援助,不能超過15日晚,氣功大師說;若要超過今天晚上,張鳴岐便有生命危險。他們在一塊簡單議了議。下遊已經看過了,已經去了於家窩棚和趙家窩棚,那裏了無影蹤,是不是往上遊看看,俗話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什麼事都可能發生,循著左岸往上走也不是沒有道理。於是他們就往上走。就在北側找了一段,果然找到一個窩柵,大家覺得大師的話真靈,他在沈陽那樣遠的地方竟能感覺到個窩榭的存在,實在是不簡單,那他說的話一定會是真的,鳴岐一定不會出事的。他們就議論著咋去這個窩棚,鳴岐是不是在裏邊躺著哩。就在這時,一個5多歲的老鄉問韓學軍們你保是找人吧,找到沒有?韓學軍行原來自顧幾個人自己議論,投注意他的問話,等一會那老鄉又說你們要是找人我可以提供線索。他一說,大家的眼睛亮了,莫非是這老鄉把張書記救了?大家轟一下就把那老鄉圍住了,請他提供線索,那老漢向窩棚那招了招手,原來那裏還有一個婦人。那位婦人放下手中的活計走了過來,那老漢說,這是我老伴,那天晚上,我們倆正在這裏看瓜,這裏是我種的瓜地。大水來時,我老婆爬在窩19上,我抓著窩棚的草席,半宿就在窩棚上過的。到了後半夜,水還不退,眼看水一點點上漲,眼看就淹住了,我老伴就哭起來,我給她打氣說,你別害怕,命大咱就能過去這個坎。天蒙蒙亮時我們就喊救命,救命,這時,就聽見旁邊的樹林裏有人回話老鄉,別害怕,天亮後就有直升飛機來救你們的,千萬要堅持下去……一陣長風吹過青青河灘……大夥都聽呆了。這話多像鳴岐說的,他平常就是這樣的氣,他對老百姓從來就是這樣好,這樣關心。老鄉說的沒錯,就是張書記,鳴岐沒有死,他就在那片樹林裏!大夥把目光灑向那片白楊林。在這個窩棚不遠處,一片白楊林靜靜地立在水泊裏,林間有小鳥在啁啾著他們馬上回到指揮部,把老鄉提供的線索告訴了大家。薛恒顯然了解那裏的情況,就說,那是顧野說的話,別去了。王玉民本來對薛恒丟了張鳴岐就有怨氣,便大發其火:你怎麼知道是顧野說的現在有一點線索就得趕緊抓緊,你別瞎耽誤,趕緊去!薛恒理解王玉民的心境,他是用自已贖罪的心去投打撈的,隻要能找到鳴岐,他承受什麼樣的委屈都行,於是薛恒不再說什麼,立即派人去那裏進行搜尋又是一回仔細得不能再仔細的搜尋,就按照痱老大爺指示的方位,幾乎不放過一個窩棚,樹林裏的草房,就連裏邊也都被查看過了,結果仍是一無所獲6隻有那片白楊林靜靜地停立在人們的視野裏,還有那樹上的小鳥,還有那林間流淌的雲彩,還有那低吟般的長風。但更有那段話老鄉,別害怕……永遠在人們心裏縈繞從此,這片林間便會有一雙徹夜不眠的眼睛注視著這方土地,它會說,老鄉,別害怕。它會靜靜地守候在有熒火蟲的夏夜,為辛勞的莊稼人看護收獲,會為迷路的孩童指引歸途,會為莊戶人挺腰壯膽。它還會睜著徹夜不眠的艱睛觀察著大淩河的水漲水落它是老百姓的守護神……、;…厶救援現場之七錦州市副市長王希琨和九死一生的淩海市委書記薛恨晝夜堅持在救援現場。王希琨副市長從33到,1灰日晚8時,隻曄了一個半小時,而那個原本猜瘦的薛恒,自從被救之盾棄是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詉了維持虛弱的體力,連續兩天來他隻是利用晚上時間去醫院打一瓶點滴,便馬上返回現場1七。當日下午,國務委員李鐵映守候在淩嫌7希望能看到結果。此時,救援工作進決戰階段,參加打撈的郝隊,武警官義,慫安戰土,和自發參加的群眾,布滿了整個洪瀦區尋找躲隻迷邠多艘。一個老百姓縣發垵開來了個人承包的旅遊船,連筆架山附近的一艘漁政船也開來參加搜尋救援。尤山於村的材民和那個敢在河灘上開荒種地的農民塗廣成也在尋找那個8多歲的徐姓老人率領著他的兒孫們也在尋找,那個尤山子村的黨支部書圮玉守柱含著服淚帶領全村的青壯勞力也來尋找……數以萬計的老百姓終日聚集在岸邊不肯散去,錦州人民在電視機旁守候著搜尋結果……他們打撈的是一種精袢。一、他們打撈的是一段往事。他們尋找的是民意,民心,民魂。他們呼喚的是焦裕祿,是雷鋒,是張思德……他們呼喚的是黨風的純潔,呼喚的是有更多的像張鳴岐這樣黨的好幹部一”一位滿身泥水,名叫黃武平的老大爺,他已經在現場呆兩天了,他對現場記者說:就是拚上老命也要把張書記找到!然而,直到當晚7點多鍾,仍然沒有找到張鳴岐和張秀和。這時,天已經黑下來了,茫茫洪澇區沉浸在夜幕裏,給救援工作帶來了障礙。指揮部決定,暫時停止打撈,好讓疲憊的救援人員休息一下,16號早上5點整再繼續進行。同時,指揮部還向救援人員通報了一個消息:16號上午9點,張鳴岐同誌的夫人王桂香和孩子們將從沈陽到達淩海。要求救援人員要盡量趕在他們到來之前,找到張鳴岐同誌。厶北京中國第一大新聞。張鳴岐失蹤的消息,通過新聞媒介迅速在全國傳播開來。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等等都對此作了報道。新華社發的通稿是:―1據新華社錦州7月15曰電:7月13日,遼寧省錦州市、朝陽市等地普降暴雨,大淩河洪水陡漲。14日淩晨1點多鍾,中共錦州市委書記張鳴岐一行11人在勘察大淩河險堤災情時不幸被洪水衝散,張鳴岐等三人至今下落不明。搜尋工作正在緊張進行1…救援日誌之三:7月16日、7月17曰。厶救援現場之一清晨。淩海寂靜安謐的清晨。在經受了洪水的襲擾之後,城市重又恢複了她日常的、經久不變的生活程式,4點鍾的淸晨,她還在錘夢中。甚至當那些載著救援人們的車輛隆隆駛過的時候,她都沒有醒救援人員到達既定位置。他們要在鳴岐書記的妻子到來之前,做最後的努力,於是,搜尋工作提前開始了。也許是冥冥中真有神助,搜尋工作剛剛展開,還沒來得及向深水區域搜尋時,就在距出事地點2米的東南方向,離那片樹林很近的一處地方,發現了張鳴岐的遺體。這時是5點1分。又過了一夜,洪水退得很快。洪澇區大部分區域的水隻在膝蓋以下,因此,人們可以排著認趟著水去找尋6、就在這時淩海市公安局謝風長劉曉方找到了張鳴岐的遺體。張鳴岐整整齊齊穿著那身兩件式武替防雨脤,安詳地側臥著,擁抱著他親愛的土地……厶救援現場之二張鳴岐書記的遺體找到的消息像風一樣傳遍了十幾平方公裏的出事現場。上萬名群眾、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幹警、佇立在淩海市淩北村東的高坡上,默默地注視著從遠處窪地水中抬出來的張鳴岐的遺體,人們忍住極大的悲痛,把張鳴岐的遺體輕輕地安放在小船上,當小船靠岸後,有人輕輕地將一塊雪白的布縵覆蓋在他的身上,官兵們則無聲地摘下頭上的帽子岸上的人們自動閃開一條道,看著他一身泥汙,像是剛下鄉回來的樣子,都忍住抽泣,不忍驚擾他的睡夢。他太累了,太累了,讓他安睡吧,睡吧……許多在場的群眾,是摸著黑特地從十幾裏外趕來的。一些農民捶胸頓足地哭著說張書記,你不能死嗬,讓我們替你死吧,你不能死呀……一位花甲老人淚如雨下,哭喊著追趕抬鳴岐書記的擔架,說讓我看看這位共產黨的好官吧!淩海市委書記薛恒在昨天晚上離開現場後,又是一夜未睡。在醫院打了點滴之後,一大早就去其它災區組織救災去了。當部下用大哥大通知他鳴岐書記的遺體已經找到了之後,他正在附近的餘積鎮,他瘋了似地跳上汽車,讓司機以最快的速度在泥濘的鄉間小道上飛奔,到了救援現場,他跌跌撞撞地撲下車來,正趕上鳴岐書記的擔架被送到岸上,他連忙親自接過擔架,親自將鳴岐書記送上救護車6這時,幾天來陷巨大悲痛和內疚自責的薛恒,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失聲痛哭,一下子昏倒在地上。厶北京。7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給遼寧省領導同誌打電話,對張鳴岐同誌在抗洪搶險中以身殉職表示哀悼,對張鳴岐同誌的家屬表示慰問。16日下午,遼寧省委副書記王懷遠,省委常委、副省長肖作福,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素芝在錦州北山賓館看望了張鳴岐同誌的夫人、子女及親屬。肖作福同誌還看望了不幸遇難的錦州有線電視台記者楊曄同誌的父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李鐵映於7月16日發來唁電、唁電中寫道:4中共錦州市委書記張鳴岐等同誌在指揮抗洪搶險時,不幸以身殉職,特向你們並遶過你們向張鳴岐同誌及枵曄同誌家屬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和誠摯地慰問並請節哀。張鳴岐同誌在錦州市遭、遇暴雨襲擊時,堅持到抗洪搶險第一線,堅持封險情最嚴重的地方,勘察指揮,直至以身殉職。張鳴岐同誌是黨的好幹4部、人民的好兒子。我們每個人都要向食學習。希望遼寧省和錦州沛的同誌,繼續做好教灰…工作,早日恢複正常的坐活和生產。444《秦,卜麼錦州火車站。七從沈陽至北京的12次特快列車駛進了錦州站。張鳴岐的夫人王桂香及子女一行到達錦州。這時是1點3分。省市領導和韓學軍、王玉民一行人前往迎接。王桂香一見到韓學軍就急切地問小韓,你見到鳴岐後,他就不行了嗎?韓學軍含淚不敢回答6昨天晚上夜色降臨的時候,他們一行決定明早7時再到現場。按前幾天的經驗判斷,尋找鳴岐的工作全麵展開的時間不會太早。誰知還沒出發,就得到了鳴岐遺體找到了的消息。於是他們就趕快奔赴現場,而此時鳴岐遺體已被送至錦州市殯儀館。7時,韓學軍、繆澤江、王玉民一行趕到殯儀館時工作人員正剪鳴岐身上穿的那件雨衣。鳴岐已在水中泡了52個小時,身體已經變形,連雨衣都脫不下來了。之後他們又匆匆趕到火車站來接王桂香。韓學軍無法回答王桂香的問話。韓學軍說我含著淚水,不敢把真實情況告訴她,怡她受刺激。鳴岐已在水中52小時,他的身體已經變形,已經不是平常人們看到的那個模樣了。尋找到之後,我馬上給北京的祝春林打電話,說,遺容變了,你要有精神準備。他我可以告訴,可是王桂香我卻無絳畚訴。王桂香非常剛強。實睜上上車時她就知道了消息,她仍強壓著悲痛,淚在心裏濟。她已經幾天水米沒進,臨來錦州之前,她說,我得想辦法吃點飯,我不能垮,還有鳴岐的追悼44會我得挺下去。對錦州人民來說是失去了一位好書記,對她來說,卻是失去了親愛的丈夫,死是生者的不幸,她所經受齣打齏比任何人都要大。但是,她用自己的形象維護了鳴岐鯓形象,她一直控製著自己的情緒,甚至不敢在公眾場合大聲痛哭9張鳴岐為人民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周時也奉獻了一個家庭。麼北京。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胡錦濤同誌發來唁電,唁電中寫道:遼寧省委並轉錦州市委:驚惡張鳴岐同誌在抗洪第一線不幸以身殉職,甚為悲痛。謹表示深切的悼念,並向張鳴岐同誌的親屬表示親切的慰問。壽晚上1時25分,胡錦濤受江澤民總書記和李鵬總理的委托,從北京打來電話慰問張鳴歧同誌親屬。胡錦濤同誌在電話中說,奐於張鳴岐同誌以身珣職的電報收到了我受江澤民總書記和李蹐總理的委托對張鳴岐同誌不率以身殉職表示深切悼念,並請轉達對張鳴岐同誌親屬的親切慰問。也請轉達對其他兩位光榮獻身的同誌的探切掉念和對其親屬的慰何。1417日上午7時,中央軍婆委員,中國人良解放率怠政治部主任於永波上將打電話給駐錦州某都陳領導;對張鳴岐同誌舍生忘死與部隊官兵共同奮戰在抗洪第一線深表敬袁姆他的木幸以身殉職表示深切的哀悼,並請該部隊政委奢籯臣代為看望了張鳴岐同誌的妻子和子女,向她們表示親切的慰問、,伺時向張鳴岐同誌敬獻了龍圈,以示沉痛哀悼。厶救援現場之三張秀和的遺體被找到的時間是7月19日12時5分。張秀和是第一個被浪打之後一就是第一次大浪卷來衝倒後再也沒有浮上來的人。他在《生命的最後瞬間以那張照片中的位置排在最前,這同時也是大浪打來的方向。那大浪先把他打倒之後然後又依次蓋去,於是他就成了第一個被水擊倒的人。張秀和1965年9月23日出生在淩海雨杏山鄉安子山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985年考遼寧省人民警察學校,87年畢業後被分配到淩海市公安局。199年12月加中國共產黨。1994年2月借調到淩海市委辦公室。淩海市委辦公室秘書椅胤紅說,張秀和不會遊泳,不僅不會遊,而且暈水。有一次他們幾個結伴出去遊玩正好有遊泳池,人們都下去了,唯有他不敢下7他說他看見水就暈。楊胤紅還說,張秀和是個善良正直的人,對人和氣,非常文靜。他和他的妻子劉玉梅是高中同學,兩個人感情非常好。劉玉梅至今還是農村戶,張秀和在城裏給她找了一份工作,因為離住的地方遠,張秀和每天都去接她。他們沒房住,是臨時租別人的房子,是城郊一處普通的民房。一天晚上,妻子說好夜裏12點下班,他就把鬧表定在1點3分,想到時候去接她。誰知他又困又累,鬧表鈴響後他沒聽見,呼呼大睡到午夜一點多才突然醒來,醒後一看表,驚出了一身冷汗,妻子這時候還沒回來。他撒腿就往外跑,一出院門,發現妻子就在外邊的門站著,已經很長時間了。原來妻子回來後,發現門關著,她想敲門,想喊怕夜裏驚擾鄰居。想翻牆,牆又太高,她試了幾次都上不去。隻得在門外等著,悄悄地等著隻是這一次她再也等不來她的丈夫張秀和了。再也沒有人去接她上下班了。她永遠失去了親爰的丈夫。張秀和的妻子劉玉梅說:秀和隨薛書記去三河參觀回來之後,連家都沒來得及回,就直接去了防汛指揮部。晚上1點多,他辦事路過家門,在司機的催促下才回來了一會兒,他就站在門,看了一眼熟睡的5歲兒子,然後說,這次水大,你可小心點,如果發水了,水上到二樓,你就帶著兒子往樓上跑我有事照顧不了你們,你要多加小心。僅僅兩分鍾,司機師傅在外邊的車連火都沒熄。5歲的小兒子再沒見到了親愛的爸爸。可是,張秀和的父親卻再也見不到親愛的兒子了。他哭著說我是一個農民,一個農民嗬,我供兒子供了14年,好不容易把他給供出來了,當了幹部,沒想到他卻走了,沒做多少貢獻就走了。我57、他媽55,他爺爺8,他奶奶76,我們家四代單傳,孫子才5歲老的老,小的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