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 江山美好(3 / 3)

清康熙南巡時,登上寺後北高峰頂覽勝,即興為靈隱寺題匾,數千年來,名人騷客為靈隱寺留下的絕句數不勝數……古刹在世界赫赫有名,每年要接待數不清的海外信徒,信息時代現代僧人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在這點上靈隱寺做得超前不足為奇……

寺院外,凡塵已正午時,驕陽似火但不見出租車身影,難忍烈焰烘烤,我們像逃難般鑽進一輛小麵包車裏,此時“不管白車黑車,能帶咱回程就是好車”!且這是一輛帶有空調的車……

早聞西子湖畔有家“外婆餐館”生意很火,並聽說倘若不預約恐一生難如願品嚐。司機是位地道的杭城人,她證實:“情況確實如此,本市兩家‘外婆餐館’生意確都好得不得了,天天爆滿的原因是價廉物美,你們真可去體驗體驗。”在大小餐館如林的杭城,如此良好聲譽確能吊起食客胃口。不出所料,車子還未到該地方,老遠就見該餐館門口排了老長隊伍,架勢令人生畏:“今日此願恐難實現。”我們作好思想準備。但領號並未等待太久就很快如願,呼喚中電梯將我們升到熙熙攘攘的大廳,很快找到指定位置便直奔主題……

數小時用膳下來結論一致:“真不錯!‘外婆’家口味、價格確實名不虛傳,定要再來!”

酒足飯飽商量下午活動計劃,那位一直在外麵等候的女司機建議:“先去黃龍洞,回來去購物!”此言蠻專業,女賓頓時興致盎然擊掌雀躍,男士唯奉命尾隨而去。

黃龍洞位於棲霞嶺後的山麓上,從嶽廟邊上的一條山徑上去,左右二山夾峙,路旁有翠竹千杆,景色極為清幽。進門鬆草交翠,山徑幽深。主景有池,池後有山,水石交融。其山雖由人作,但卻宛若天開,山崖之上飾有一龍頭,泉水由龍嘴瀉人池中,地中立石,上刻“有龍則靈”,洞邊岩石上刻有“水不在深”,這是座疊理很好的水假山,池邊有亭有廊,可滿足遊人“常倚曲欄貪看水”的心理。

鶴止亭、香雪亭依山傍水,錯落有致。池的對麵有一組小庭院,植有各種竹類植物,其中以方竹最為著稱,是種名貴的觀賞竹。池右假山的半腰有個山洞即黃龍古洞,聽說過去洞內有座石刻的黃龍祖師像,即慧開和尚。沿山徑而上可至臥雲洞,洞壑寬敞,常有霧氣彌漫,因名臥雲洞。這裏的接待人員全部古裝打扮,池邊亭簷上斜掛著“太白遺風”的酒旗,遊人可人內小酌,憑欄觀看前麵亭子裏的戲文。也可在黃龍古洞前聆聽國樂古曲,音響經古洞反射十分洪亮,曲畢大有餘音繞梁的感覺。黃龍洞已成為現代人尋古探幽的好去處。

既有幽奇洞壑精巧亭台,又有茂林修竹怪石清泉,整座園林覆蓋於森森的濃萌之中,顯示一派藏龍臥虎的神幽,可惜天氣實在太熱,否則非要仔細品味品味不可。

小遊戲使我獲得一塊精致的小手帕,有意思的是我連投四枚銅錢,均準確無誤地無意進人“財”字區域,而各位在各自所需區域內均有所獲,當然除了去抽簽問津。

印象更深的是景區裏有座造型別致的清潔洗手間,不禁令人起敬,掛在門口牆上的一塊v亮大銅牌表明,此處曾獲“2003年度全國最佳洗手間”的光榮稱號,如此殊榮在國內其他旅遊景點確實難見,我建議有關方麵應該大力推廣,尤其在國內著名的旅遊勝地推廣很有必要。

杭城各大購物中心環境都不錯,唯一不足是人性化服務考慮不周——外麵熱浪滾滾,而此處涼風習習,老弱遊者倘能在此處坐坐歇歇,喘口氣清涼清涼該多好!對此我深有體會,她們去逛商場了,我在門口等了兩個多小時,實在站不住想找個地方坐坐但毫無辦法——偌大個商場竟無處可坐。巧的是我當天見《新民晚報》報道說:上海各大商場這幾天專設眾多椅子讓人們進來消暑歇夏,並附照片介紹。我想作為旅遊大鱷的杭城,對此是否也可效仿效仿呢?畢竟都是來杭旅遊消費的嘛!

享受溫泉

舊居院中有口古井。六月正午,驕陽似火酷暑難忍,家人從井裏拉出個網兜,從裏取出濕轆媲的翠紋大西瓜,破開咬一口,晶瑩瓜瓤的涼甜頓沁肺腑,暑氣消去大半。

臘月天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但井水卻總冒著熱氣,伸手浸人頓感溫暖如春。有人說此井若再挖深點效果堪比溫泉!

溫泉裏有銘,銀有改善心血管、增強精神及肌肉興奮性等功能,對冠心病及兒童身材發育遲滯也有輔助改善作用。

過去我僅知北京小湯山、南京湯山、廣東從化和遼寧鞍山湯崗子這中國四大著名溫泉。後知寧海南溪等地也有許多知名溫泉,據說唐代閩王在修建福州城時發現溫泉,緣此有了官辦湯池,專供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們享用。

許多年前我去錦州開會,期間參觀遊覽。途經某個國家級療養院,組織者說裏麵有溫泉,說話間有人將我帶到有一隻浴缸的小單間。仔細一看,見兩根水管從外引進,龍頭打開一熱一涼形如家中衛生間。脫光衣服爬進浴缸放泉水,十幾分鍾後渾身發熱,但手捧碧泉吮吸並無感覺。

不過這情景與有一次在黃山泡溫泉相比則好多了,渾身光溜溜走進一個黑漆漆的山洞,昏暗的燈光下沿濕媲挽的石級小合往下,來到不足十平方米、水深不及小腿的泉池,大家像下餃子一樣站著“泡溫泉”!

但在那種不富有的年代,能去泡泡溫泉也應是件很值得炫耀的事!可現在說來算是翻老皇曆了。去年深秋我去泡了本地的恐龍穀溫泉,感受探跡索隱。

事先聽朋友介紹說“咱們地方上也有溫泉可泡了”!我將信將疑,知道溫泉是岩漿在地殼內部冷卻時,水蒸氣凝聚形成熱水,通過斷層地下水進人幾公裏甚至更深的地方變成。

朋友聽了笑著說:“落伍了吧!這恐龍穀溫泉已開放多時,周日不預定還輪不上你哩!”

“它采自地表以下2009.70米深處、距今約2.5億年前的三疊紀地層,日湧量達500立方米,井底溫度為8290,終年出水溫度超過5590,水質經南京礦產資源監督檢測中心檢測,惚含量超國際醫療熱礦泉標準,濃矽酸等含量,均符合國家天然礦泉水標準!”

遴選日本、加拿大、德國及中國台灣等國際一流專業機構聯手策劃打造,追求正本清源的“溫泉秘湯”的極致泉境,包括溫泉主題公園湯屋(客房)中心、會議中心、頂級餐飲會所、溫泉定食餐廳、SPA芳療美體康娛等項目,是國內一流的溫泉旅遊和養生度假勝地!聽朋友如數家珍,我笑了,心想:“這家夥該不是個托吧!”

不過國家5A級景區的檔次令我好奇:“作為本地人,應該捷足先登一睹為快為是!”那天下午車子開到溫泉廣場一看,哇!還是在周四下午,場地上就排滿大小車輛,擠不進去,細看牌照,大部分是從外地來的,尤其上海方麵來的豪華大旅遊客車居多。

經服務人員溫馨指引,我來到樓上內廳更衣,然後裹著浴巾沿階梯來到室外,沿茂林密蔽的小徑獨自蹈行。

東張西望,悠見花團綽約中有個麵積20平方米左右的圓池,走近一看,確是一泉冉冉薄霧中的清水,於是先下為快。

沿階小合涉足,試探一下感到水溫適中偏低,幹脆躺下全身浸泡,頓覺舒坦並聞到微渾泉水中有股硫黃味,而泡者唯我一人。

溫泉井底溫度8290,終年出水溫度超過55 90,所以不同池中水溫須采取人工調節。無聲息中,有位年輕工作人員走來打開池邊的井蓋,長柄探入慢慢旋動,我頓感水溫漸升。

不一會兒便上下發熱冒汗,如騰欲顛心曠神怡,我眯眼想:“好好享受這美好境界,將一切煩惱拋在腦後!”

沒注意時間流逝了多久,也沒注意有眾多男女青年在嘻哈歡笑中紛紛下池,霧氣籠罩年輕人的逸仙神韻活體,特別是那些年輕漂亮、麵容妓好的女孩子們,神態更令人坪然心動,若用古人詩句“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描述恰如其分。

抬頭再看周圍,蜿蜒的密林叢中,影綽中男女老少接踵摩肩,來往不絕,季節乃深秋下午。接著領略別園龍池、養生休閑、情侶浪漫和雀巢密林等五大湯區,浸泡紅酒精油、花瓣漩渦、親親魚池等露天泉池,環顧這都市森林花樹,真乃清芬凝霧碧溪,環流亭廊貫通,浸泡者在隱蔽的大小池中歡聲笑語。

池中水溫果有不同,譬如親親魚池裏的水溫偏低些,否則,這些來自非洲尼羅河勤勞活潑的“清潔工”們,很難完成清理客人身體的重要任務,而奶池、紅酒池溫度直近5590,特別是紅酒池。

如邊勇敢地泡著燙池,邊用雙手從竹筒裏捧點流出的清酒品嚐,那清醇濃鬱情趣,確實有番返璞歸真的感覺!流連忘返不覺天色已晚,陣陣西北風吹來有很濃的涼意,但華燈初上的溫泉園區內,擁進的群比下午還多!後知溫泉開放時間到晚上24點,聽服務員說:“如在周末,溫泉景象是人滿為患!”

是啊,聯想晚上在此享受溫泉,情景定有另一番樂趣,但我清楚泡溫泉時間控製很重要,否則適得其反。“反正以後機會多得是!”邊想邊更衣。“果不虛此行!”回來我馬上就對朋友說,他聽了哈哈大笑說:“看看,現在你也成托了吧!”

“溫泉水滑洗凝脂!”這古代詩人描述貴族的生活,今也能進人尋常百姓中,更關鍵是收費不高,能讓普通百姓承受得起。

與路同行

“現在咱家鄉的道路真美!”這是人們對城鄉道路變化的真實感受。

如今城市的大美可見媒體每天新聞,小美就看咱每天出行之路,這恐怕也不是我一個人的感覺。據統計自1983年以來,我所在城市已有公路裏程8348公裏,管養道路總裏程8035公裏,全市共有橋梁2564座,計160285延米,變化確實驚人!

從我的親身經曆也能深切體會。1984年秋,我為所在單位造職工宿舍,多次押車去烏山水泥廠,可130多公裏的路程汽車走了五個多小時——卡車從市區出來就全是狹窄的砂石路,到了漂陽更全是險象環生、崎嶇不平的山路。那時乘長途汽車到120公裏外的省城也全是砂石路,行駛起碼四小時。

如今出門無論東南西北中,基本都是寬敞的道路,速度不用說,僅路兩邊生機盎然的環境,就能讓人覺得心曠神怡美不勝數!

我不由感慨這些成就的取得,完全離不開道路建設者的辛勤勞動與無私奉獻。三十多年來城市道路高速發展,必定經曆不少艱難曲折的過程。譬如1994年前的本市開發區,除一條通江大道外周圍進出基本靠坑窪的農村小道,根本沒幾條像樣的道路。

時任國企駐京辦主任的我,有天從北京回來剛下飛機就接到個陌生電話:“是陳主任嗎?我是……”聽口音是本地人。丈二和尚的我出於客氣回應:“是啊是啊,請問您……”腦子卻快速飛轉,“哦,我是……啊!”待她報出名字我才想起,原來是我過去的同事,去年調到高新區任市區辦事處負責人。可平常彼此無任何聯係嘛,為何忽然……疑問中弄清事由:原來剛組建不久的本市高新區資金極其短缺,加上國家宏觀調控舉措更加艱難,“一個政策一塊地,除了藍天是荒地!”連想修條像樣道路的資金也捉襟見肘,所以急需融資。可我第二天來此一看,舉目農田與農村小道,心裏就不願意了。

直到新世紀來臨我來開發區工作,此時公交車已有十幾班,高樓大廈也先後林立,可出行仍不盡人意。“知汝使車行意速,但令嗯馬著郭泥!”用唐代詩人呂溫這詩句來形容我每天要通過的這條小路,確有過之而無不及:丈餘寬的碎石子路,兩邊長滿艾草和狗尾巴草,春夏鬱蔥秋冬枯黃,遠處除了荒地及零落民宅便一望無際。

但因周圍新廠房不斷出現,讓此路更顯繁忙,原來此地還是條唯一能與S338連接的交通要道。所以每天除了大量的上下班人群,就是各種車輛穿梭,本來高低不平的小路被軋得更是坑窪不堪。真正是晴天塵土飛揚,晚上燈色蒼茫,人影與車輛不斷穿行,雨天車輛把小路弄得水漿迸射,泥濘不堪,行人避之不及就被濺得渾身濕撬。

黃梅天更是不堪人目,天上暴雨喇喇下個不停,路麵積水嘩嘩流淌不止,大小車輛在人群中艱難行駛,大家都是深一腳淺一腳地艱難步行,再看看遠處民宅全都浸泡在一片澤國之中。開會常能早到麵的那位社區書記,此時穿著雨衣,卷著齊膝的褲腿正膛水查看水情,驀然抬頭見到了我,他皺眉搖頭歎起苦經:“你看這閻王路啊,何時才能徹底改變啊!”從此每次開會他總離不開路啊路!直到2005年我離開此地前,雖然周圍修建了許多條新馬路,可此處狀況依然如故。2008年有一天我辦事再經此地發現小路尚無任何改變!

2011年金秋有天下午,我乘BRT去開發區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時間尚早就突發奇想:“去故地重遊一次吧!”之前聽朋友介紹,說如今開發區又大變,尤其新建不少現代化道路,我興致盎然想去感受一下。高樓在車窗外閃過,清新的綠化帶讓道路更顯明亮,車上許多人說:“現在咱城市變化可真大,幾天不來就快不認識了!”我聽了大有同感。

不知不覺,車子開到與S338道路交界處,見一幢標誌性大樓就到站下了車,可眼前情景令人難以置信:“哇,這就是當年……”睜大眼細看,居然已是一條筆直寬闊的柏油馬路,路邊綠化帶高低錯落四季如翠,人行道地麵釉光五彩繽紛,廣玉蘭、香樟樹如少女般婆婆排立,兩邊高聳盞盞幹道金鹵燈,樹叢懸掛條條LED景觀燈,地裏埋了隻隻泛光燈,還有各種事故報警信號燈。“哪還有過去半點痕跡喲!”我感慨不已。

想象此處每晚繽紛燈光與路口閃爍紅綠燈交相輝映,情景妙如無數神駒縱騁!

平坦路麵上,各種交通警線明顯醒目,道上大小車輛在上麵疾駛來往,喇喇喇!車輪摩擦聲輕快敏捷,沒想到天上下起瀝瀝小雨,柏油路麵瞬時濕渡如鏡,映出車輛急馳的倒影讓人感覺來到夢幻世界。可馬路中間眾多窖井蓋引起我的特別注意,為此納悶:“為何七八個窖井蓋要同在一起?”邊想邊拉伸目光遠眺,發現幾十米外同樣如此。

正在百思不解,“智能化道路超前設計,必然預留不少涵洞,道路上是不能裝拉鏈的啊!”有個熟悉的男中音在耳邊忽然驟響,我抬頭一看,居然就是那位熟悉的社區老書記呢。剛從市裏開會回來的他,竟在此與我又不期而遇!

相互寒暄幾句他笑吟吟當起我的義務向導:“那是我居民的新村大樓,邊上是文化健身活動中心,再邊上是社區醫療保健站,還有……”手指道路兩邊的幢幢高樓、如蔭綠化帶,他如數家珍。“變了,此地模樣徹底變了!”我不禁讚歎!“是啊,這裏確實大變樣哆!”他也滿臉欣喜地感慨。忽然我的目光被那幢樓旁邊的一條不協調的小路吸引。

這是段約十米長丈餘寬的石子路,路旁還長了半人高的艾草與狗尾巴草。見我已注意那裏他嗬嗬大笑:“道路變化證實百姓生活改變,如今城市確實越來越美,為何還要留下這段老路?我想目的是讓子孫永記這幸福的來之不易,有比較才有鑒別嘛,道路才是真正的晴雨表,‘美不美先看路,富不富全靠路’!你說是吧?”

遠眺前麵無數條與國道、省道相通的大小道路我欣然回應:“是的,道路變化就是社會發展的最好見證,相信明天的家鄉更美好!”

聯係

那晚應約和班裏幾位男女老同學一起,聚集到小肥牛火鍋店,詳商紀念下鄉插隊四十周年活動事宜。議程結束大家也吃飽喝足,召集人丁的同學很合時宜地遞張紙條給我,並說:“這些人請你設法通知他們,務必參加本月底的這次活動!”

湊近燈光細看:“喲,還是這三位兄弟嘛!”我頓時麵有難色。

記得十年前搞三十周年紀念活動,大家全來了唯獨他們沒出席。

“住務光榮而艱巨!”上次聯絡任務完成不佳的趙同學,過來拍了拍我的肩膀苦笑著說。是啊!在這到處都被拆得麵目全非,有幾百萬人口,建設速度快得若幾天不上街就覺如同置身異地的城市,且要在這互相之間一直毫無聯係的茫茫的人海裏,去尋找這三位默默無聞的人確有很大難度。

但大家都進人花甲之年,算算這樣的活動今後還會很多嗎?想到這些,我很自信地對大夥表示:“放心!隻要他們仍活著我就一定會找到的!”

然我僅知:虞兄,曾在某國營菜場當過主任(現稱:經理),可菜場原址,現早成為外商投資的五星級賓館。姚兄,下鄉沒多久就被調到某輪船公司去跑運輸了,隨後幾十年杳無音信。而那位黑大個陶老兄呢,自十多年前從服裝廠下崗後便下落不明。現在趙同學能提供的唯一信息,是他家曾住在某條老街內的一座老宅子裏。此話等於沒說:當年一起讀書時我和他同桌,所以經常去他家玩,能不清楚?而且那裏早變成大馬路了。

但我想:在通訊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找他們總比公安去抓流竄作案的疑犯容易吧!於是我很快投人到尋找行動中!

常言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想想這虞兄吧,不管怎麼說當初他畢竟是位“主任級官員”,就到他原來的主管部門——原蔬菜公司現“菜籃子工程辦”去打聽打聽,順藤摸瓜總會得到點他的蛛絲馬跡。此法確實有效,當我打到第十八個電話便與他聯係上了,這位前主任現仍操舊業,他在市冷凍食品城裏幹個體經營戶多年了。

首戰得勝我異常興奮,但在找姚兄時此法自動失效。

水陸空交通異常發達的今天,小噸位輪船駁船隊早承包給個體船戶,至今快有二十年了。據打聽連這家輪船公司的名目也早沒了,所以打爆了114我均被告知:“對不起!您要找的電話號碼是空號!”

唉!這位五大三粗、滿口磁性男低音的姚兄啊,如今你究竟在何方?

或許他正在哪個湖裏、江裏或河裏,領著自己承包的船隊很艱難地航行著。當船隊晚上停泊在異鄉寂靜的港灣時,他肯定會懷抱著那隻舊吉他,坐在船頭上對著皎白的月亮,彈唱著那首印度老歌曲《拉茲之歌》:“啊巴拉嘎!(到處流浪!)啊巴拉嘎!(到處流浪!)……”

或許他邊駕駛著輪船,邊用手機正向自己的妻兒父母親訴說著自己的艱辛和思念之情,或許……

正在替他設想眾多或許時,腦海突然閃出:“他父母親與我父母親曾是同事,尚且健在,何不就此去拜訪拜訪他們二老呢?”此念一出茅塞頓開!

此舉收獲頗豐,我欣喜得知這位姚兄現確仍在航行,但不是在湖裏、江裏,更不是在大運河裏,而是在浩瀚的太平洋、大西洋……

多年前在鐵駁船上那很窄小的空間裏,他充分利用枯燥無味、單調航行的日日夜夜刻苦自學,恢複高考那年考上了大連海運學院!幾年後分配到遠洋公司專門駕駛遠洋輪,如今已是位萬噸級遠洋輪上的船長!在世界五大洲的海洋裏,地球上各國知名的港口裏,他跑進跑出不亦樂乎!不久,我就收到他的Email,原來是得知本月底將舉行紀念活動,姚兄在這艘遠洋輪停泊地——意大利的熱那亞港特意給我發來的。他很高興地告訴我:已購下星期一從羅馬直飛上海的飛機票,更有件讓我意想不到的事,是此次與他同行的,還有我正在四處打聽,且怎也找不到的那位黑大個子陶老兄!

他倆竟在羅馬的中餐館裏不期而遇!弄清這位如地遁般的陶老兄,此時正在威尼斯做著挺大的服裝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