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補課(1 / 1)

高二年級的此時,這些少年被壓力迫的涇渭分明。一部分,納下投名狀,想象著美麗的遠方有一座屬於自己的潔白的象牙塔。一部分,沉淪在父母的期盼,鄰裏的嘲諷世俗中,沒有目標的虛度著自己的少年。少年畢竟沒有多少人生經曆,短暫的得誌和失敗都寫在臉上。就好像自己的數十年人生全都是此刻。我一直都在痛恨過去自己的目光短淺,抱歉過去自己的囂張跋扈。有人說學校就是監獄,或許太過悲觀,但是卻也沒多少差別。一座囚禁的是軀殼,一座腐蝕的是靈魂。軀殼沉淪仍有期盼,靈魂凋零才是末途。學校就是這樣,一邊放著偉人事跡,描述昨日光明;一邊禁錮思維,圖黑未來窗櫥。

高二補課,實際效果就是給老師們帶來經濟效益。一邊數著滿是汗臭的錢,一邊腆著臉說為了學生哥好。正值三伏,教室裏麵堆滿了各種輔導資料和高三的新的教本。書卷味,汗臭味,腳臭味,織就著一切。在教室裏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空洞的,空洞的知識、空洞的聲音、空洞的。楊栗回到了他的座位上,一筆一畫的重複著黑板上的字跡。思維卻跳出了教室,不管講座上的老師如何精彩,也不能描繪出讓楊栗矚目的畫麵。對於部分人來說這樣的補課不能給予他們什麼,反而在毀滅他們什麼。時間總是在走,在我的維度裏麵它蹣跚,在其他人心裏它卻飛逝。我們都在努力的抓住什麼,至於抓的這個東西是自己想要,還是別人想你要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學校是圍城,周星星是走出了圍城的人,還有許多沒有走出去的人。圍城裏麵的故事是機械的,是重複的。圍城外麵的世界是怎麼樣的。

徐啟剛一個老師,算不上太成功,也算有些想法。也知道高中孩子的小心思。對於自己的工作也是努力的改變。改變不一定是好的,但是怎麼也比一成不變的好。徐老大也算做過幾件在這個小學校轟動的事情。比如說:班級幹部改革,不在是一個班上一個班長,而是輪班班長。座位排列改革,不再是清一色的擺成一排看著黑板。這些在當時也算是先進的交易機製把。其實在楊栗心裏還是很喜歡這麼個班主任的。沒有其他,隻在於徐啟剛願意為他們做出改革。

小學校的學習大綱在校領導的英明決定下,讓高二的學生在補課的兩個月中學完高三全年的課程。以前的散懶在如此緊促的學習任務裏麵一下就沒有了生存的空間。每個人都在努力的學著,不停的、瘋狂的享受著如海般的知識。這樣的教室也終於有了高考的氣氛。回顧下小城的教育曆史,從國家恢複高考以來將近四十年小城也就隻出過幾個像模像樣的高材生。分攤到這個小學校,學生們能有一個上重點,校長也是燒了高香。

八月到了,很多人在書本上學到的八月的應該都是積極的,至少也是明亮的。可是在這個小學校的八月大部分回歸的人來說都是陰沉的。校門口有塊很大的黑板,黑板一般都沒什麼用,也隻是在每年的這個月份貼上一張紅紙,紅紙上麵用毛筆楷書寫著學生的未來。楊栗不懂未來不是多變嘛?不是不可以揣測的嗎?為什麼這塊黑板能寫下這麼多人的未來?

高考揭榜了,今年的校長應該是燒了頭香的,今年小學校有兩個重點,有十幾個二本。揭榜這天鞭炮轟鳴。楊栗看到黑板上的排名,想到自己,和很多人想到自己的人一樣臉上寫著憂鬱。300多師兄師姐,能夠勉強成為父母心中期望的卻隻有聊聊數人。很多人看到這紅榜上被重重圈出來的名字後,都在想著自己的名字和人生。有人說,人生需要信念,也就是信仰。學生的信仰,不應該隻是成績和排名,可是現實是無情的,它就是喜歡讓你去攀比。一節英語課老師問道大家的理想:楊栗說“我的理想是考上大學。”“我的理想是春暖花開,麵朝大海。”張雨說。“我想做屠夫。”倪海說。……同學們都把自己的目標也好,理想也好說了出來。有的讓人沉思,有的讓人哄堂大笑。這樣多元的理想不是最好嗎?為什麼我們就希望我們的孩子們,從學校出來都是一個樣子,一種味道。未來的屠夫這個理想不是很偉大嗎?為什麼你們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