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八和胤礽作為總理朝政的兩位王爺,胤禩如果以前還有和胤禛競爭的想法,現在也沒有了,四哥的天才主意太多,他隻負責去計劃,剩下的都要他們來完成,如今四哥是能用上的兄弟都用上了,就是五哥、七哥還有十二弟這些以前明顯不參與任何事情的也都被拉上了,總之活永遠是忙不完,當然了四哥自己的事情也不少。
如果隻是兄弟也就罷了,胤禟覺得他也就認命了,可是他才看到他的幾個已經年滿十五歲的侄子被弘晝這小子忽悠的給四哥去賣命,他還在那裏嘿嘿直笑,結果很快就發現他自己的兒子早已經寫下了保證書了,等到畢業了,就會去效力的。
這讓胤禟什麼想法都沒有了,老四你好狠啊,我的兒子你是一個都不放過,算了算現在所有的侄子,好像是都有了安排,這五年當中,多了很多部門,需要幹的事情太多,所有的皇室中人都要去老四安排的一個地方培訓,少了是三個月,多了就是幾年。
他們這幾個皇上的兄弟都去過了,才明白原來世界之大,才發現原來科技的力量是這麼的驚人。
所以胤禟看著是嘴上不服氣胤禛,實際上他也明白換成是其他人,他們兄弟都不會有這樣的機會,胤禟天生對於商業就有天賦,而這一點當時可是被康熙批判是與民爭利,結果沒有想到在四哥這裏,胤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用。
胤禟雖然是一邊罵,可幹起活來,他比其他人都賣力。
這是因為胤禛給了他足夠的尊重,當然了在這之前,四四是跟胤禟好好的深談了一次。
如果說大家對這五年的變化已經覺得有點讓人目不暇給的話,那麼接下來的五年就更不用說了。
十年下來,大清可以說是用日新月異來形容,有了胤禛前麵十年的準備,後麵五年的積澱,所有的爆發都在這五年當中顯現了出來。
鐵路經過了這些年的修建,南北已經貫通,至於東西,至少已經可以通到蘭州了,雖然還不能形成全國的每個省府都能貫通,可已經有一多半都已經有鐵路相連,這樣一來,整個大清的血脈就得以暢通了,而且電話也研製了出來,火車還是以蒸汽方麵的為主,胤禛最大的用處就是知道這些都是怎麼創造出來的,不用走任何的彎路,這樣就節省了太多研究的時間了。
可就是這樣,胤禛能達到今天的程度也是用了整整二十年才做到的。
想想看看,前世這個時候,他也已經是皇帝了,可那個時候,留給他的大清,情況跟現在相比,那是差的太遠了。
後麵的這五年當中,商稅逐漸上升,國庫的整個收入早已經翻了幾番,可就是這樣,每年還是以兩成以上的速度在遞增著,這讓所有的人都不敢相信。
胤禛卻相信這隻是一個開始,因為胤禛曾經在現代看到過一個數據,西洋那邊自從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後,幾十年所產生的國民生產總值比得上原來千年的效果,大清這邊,胤禛相信也一樣,因為他這上百年也不是白幹的,四四原來在清末、民國對於這些技術也曾經感興趣過,不然也不可能指導多門不同的人,雖然胤禛不能自己製造出來,可不妨礙他能讓其他的人跟著他一起前行。
有了技術方麵的保證,胤禛可以肯定一點,那就是一個行業起來了以後,必然會帶動其他的行業,比如說織造方麵,比如說運輸問題解決了,那麼很多的行業就能爆發出力量來。
要相信民眾的力量,他們萬眾一心的爆發力是無窮的,胤禛自己可是親眼看到了那一幕。
康熙對於胤禛所有的行動都是支持的,這一點讓胤禛滿心感動,前世的時候他實行了那麼多的新政,除了老十三沒有人能聽他說些什麼,最後呢,豐盈了國庫,胤禛自己呢,不僅僅是勞累而死,最後還得到了若幹的罵名。
今生好了,皇阿瑪一直都在支持著他,蘭庭也在身邊,老十三如同前世一樣,站在自己的這一邊,還有老六,他這些年身體算是康複了許多。
老六一直都是自己這邊的,德妃今生最疼的反而是胤祚了,至於老十四,因為胤禛從回複記憶以後就開始拉攏,結果老十四義無反顧的在自己哥哥這邊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