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開金陵之前,李治決定帶玉兒遊遍金陵所有的地方,玄武湖畔,棲霞山巔,都留下了這一人一鳥的身影,玉兒很是高興,就算她從前經曆了一段不短的歲月,就算她曾經擁有一身不弱的修為,但畢竟那多是在門派中修煉,在打鬥中成長,這種塵世間的風景,反而更加地吸引他。
李治將離開前的最後一站定在了靈穀寺,這靈穀寺位於鍾山之上,據說南朝是梁武帝為安葬名僧寶訪而建立的寺院。當年寶誌圓寂後,梁武帝在寶誌的安葬處即鍾山西南坡獨龍阜建築五級木塔,並逐步擴充成寺廟,取名開善精舍。當時,佛教十分興盛,鍾山一帶有佛教寺廟70餘座,但開善精舍規模最為宏大,曾被稱為金陵第一禪林。
玉兒很喜歡這裏寧靜安詳無為不爭的環境,在這裏,人們似乎自然而然的體會到一種超然世間的感覺。從山門到大殿長達五裏,在分別經過放生池、金剛殿、天王殿、無量殿、五方殿、毗盧殿、觀音閣等殿堂之後,兩人來到了後山。
後山是一片沒有邊際的森林,但那裏卻有著一個寶塔。此塔名為靈穀塔,高達九層,猶如有通天之能,傲然立於山巔。俗語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此塔九層,又不知能夠祭奠多少亡魂。
李治踏著狹小的旋轉階梯,緩緩地向塔頂登去。隻是在每一層,李治都會作些許的停留,看一看那山間的風景,體驗一下這種不斷登高的感覺。隻是李治不曾想到,在塔頂他能遇到那個他尋覓多年的人。
在踏上第九層之前,李治稍微猶豫了一下,因為他感到塔頂有一個人,仿佛是在刻意地等待這裏自己。片刻的念頭並沒有停止李治的腳步,繞過那旋轉地樓梯,李治來到了第九層。隻見一個光頭的和尚背對著李治站在那裏,靜靜地看著遠方。
李治剛想開口詢問點兒什麼,那人卻開口了:“小李子,當日一別,沒想到如今我們還能有相見的時刻。“說著那人緩緩地轉過身來,眼睛裏帶著一絲喜悅,但更多的卻是安詳。
“太子!”看著眼前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麵容,李治不禁呆住了,他現在腦袋裏有些混亂,他無法相信曾經那個胸懷大誌的太子,那個充滿智慧的少年,如今竟然變成了這幅模樣。
太子平靜地看著神情不斷變化的李治,淡淡地說道:“小李子,不用痛苦也不用悲傷,你我今日能夠再度相見便是有緣。”
李治震驚於太子巨大的變化已經那種多年不見的感覺,讓他又想起了當日那生死攸關的時刻,不禁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小李子,你肯定驚訝於我如今為何身入佛門吧。”太子緩緩地說著,他知道李治想問些什麼。“當年你受傷落水,我也是命懸一線之間,那人武藝之高,暗殺技巧之高,實在超出了我的想象,如果不是靈穀寺的智禪大師所救,我隻怕已經魂歸西天,此生無緣再與你相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