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童名狡,字狡童。請諸君切勿望文生義,其實我打小就是一個尊敬師長、熱愛勞動、勤奮好學的莊戶孩子。
不過,我首先得承認自己算是一個好奇心比較重的家夥,對一切未知事物表現出的那種強烈的蝕心入骨般的探索欲望絕對超過任何一個同齡人。
直到現在,混跡於這樣一個光怪陸離而又容易迷失自我的時代,我仍然不敢拍著胸脯叫囂自己已經真正長大成人。但毫不誇張的說,在我身上發生過的和未來將要發生的一些離奇故事足夠寫幾部像現代漢語詞典那樣厚的小說了。
我在一個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小山村——童家村裏長大。
村前有一條大河蜿蜒流淌,河水四季長流,碧波蕩漾,兩岸水草豐美。河東岸,良田沃野,村舍井然。從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遷來的第一代先民在此紮根落戶那一天起,這賴以生存的水源便有了一個風雅的名字“臨仙河”。
臨仙河的西麵是一座峻秀雄奇、嵐霧縹緲、綿延橫亙上百公裏的山脈,臨仙鎮的人都管她叫做“臨仙山”。來龍(風水術語,古代堪輿家以龍喻山,將山巒迤邐起伏的姿態稱為龍脈,來龍即指向穴山伸展的龍脈)行至童家村對麵的“佛爺嶺”上之後山勢陡然變緩,開始向著山下的穴星坡地延伸,在過峽(輸送龍脈靈氣的通道)盡頭處有塊“鳳凰地”,其外形酷似一隻展翅飛翔的鳳凰。
從古至今,好風水無外乎都背山麵水,負陰抱陽,總的來講應當具備四個基本條件: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俯。古人常說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運用到精妙的風水布局上更是缺一不可。
天上有日月二曜、北鬥九星、四獸二十八宿,地上便有與之對應的山川平洋、各種建築物及道路,這叫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正所謂“上等地師觀星鬥,中等地師看水口,下等地師拿著羅經滿山走”,隻有學會觀星望氣才稱得上是真正掌握了堪輿學的精髓。
北玄武即靠山,南朱雀指的是穴場(明堂)前方砂(陰陽宅四周的山丘、房屋、道路等景觀)水組合的形態,於山則要端正秀拔而又活潑明朗,於水則要盤曲回旋,清澈甘醇,因地之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故而氣的蹤影便是水的行跡。
如果把墓主人看作是一位已經薨逝的君王,那麼玄武就如同衛士般俯首下顧,而東青龍西白虎則很像是兩條胳膊交抱住陵墓,朱雀就像是百官朝拜君王一樣,鳳鳴歌舞。
且看這鳳凰地,中央突起如泡,太極暈(又名圓暈,生氣散發升騰,在墓穴上方氤氳成一圈淡淡的彩色光暈,以望氣術見長的風水門派的世外高人稱之為“地開花”。有道是三年尋龍,十年點穴,天星下照,地氣結穴。若想習得觀星奇術,必先開天眼,然後方能捕捉到那詭異莫測的氣暈,進而擇取上吉之壤)若隱若現,其下穴眼(金井)乃地脈生氣彙聚之所。兩邊的龍虎砂拱衛纏護著穴場,左側青龍峰蜿蜒舒展,連綿起伏,蒼鬆蔥翠,穴前明堂坦闊,曲水環流,水口關攔重疊;放眼眺望,山峰林立,近有案(案砂,形如古代衙門裏官老爺坐堂斷案的幾案,主官貴)遠有朝(朝山,像臣子一樣朝拱作揖,亦主官貴)。特別是右側的白虎峰臥俯柔順,端圓秀麗,被一片茂密的黃櫨(紅葉)樹林覆蓋,林間群鳥啁啾,花香四溢。無論是觀形勢還是辨理氣,這裏都不失為一處砂環水抱、藏風納氣、百鳥朝鳳之真龍佳穴。
據老輩人講,幾百年來,附近十裏八村的幾個大姓為了爭奪那塊風水寶地,明爭暗鬥,流血衝突不斷,甚至不惜鬥個你死我活。可是怪就怪在,除了明朝萬曆年間有戶人家在爭得那塊風水寶地後,出過兩位進士,做到了侍郎一級的高官,此後不管誰家接手,將祖先遺骨葬進去,這家人必定遭殃,輕則破財傷丁,重則家破人亡。別說金榜題名了,連孝廉(舉人)都沒出一個,最後他們又不得不忍痛把先人的棺木遷到別處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