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鳳凰地(3 / 3)

還有人說是白虎峰上的紅葉林在作怪。每到霜降節氣,晨霧迷蒙,漫山遍野的黃櫨紅透半邊天,宛如一片血色海洋。那枝葉上掛著薄霜,明晃晃亮晶晶,北風襲來,搖曳生姿,迷睛炫目。然而景色雖美,卻籠罩著一股殺氣,衝散了穴場的靈氣。

還有人說……哼,這就不得不提及日本帝國主義臭名昭著的“四光政策”了。搶光、燒光、殺光,外加一條破光。

誰加的?我加的!何為破光?就是把占領區內曆史上的文昌武盛之地,包括中國的正規軍、雜牌軍、遊擊隊(國軍和八路都有遊擊隊)、武工隊、鋤奸隊,甚至是民團、紅槍會、土匪、遊俠等各類抗日武裝經常活動的區域內的一切好風水統統想方設法給你破掉。什麼叫全麵侵華,嗚呼哀哉!

小鬼子先是從本土搜羅懂風水、軍國主義思想狂熱的衣冠禽獸組成“風水挺進隊”。這幫牲口有組織有計劃的對中國實施文化侵略,他們肆意盜掘古墓,瘋狂劫掠、偷盜珍貴文物,壞事做絕,十惡不赦。後來戰事吃緊,本國的風水先生不夠用了,小鬼子就威逼利誘中國地師充當犬牙。

建國以前的臨仙鎮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是Y縣(現Q市)西南山區的一個小鎮,北部靠近齊國故都臨淄,西邊與蒲鬆齡的家鄉淄川接壤,南通臨朐。其轄境內群山連綿,樹木茂盛,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在明清兩朝一直是Q州府的西大門。

周圍幾個縣的土匪在此聚義,他們占山為王,打家劫舍,對抗強權。因為占據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這裏便成了草莽英雄的天堂。曆代官府也都曾調集兵馬進山剿匪,但多數情況下不是被整得灰頭土臉,就是大敗而歸。

特別是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匪患猖獗,各種勢力盤根錯節。再加上連年鬧災荒,當地百姓苦不堪言,幾乎每個村子都成立了自救自保性質的民間道會門組織“紅槍會”。村中青壯年忙時操持稼穡,閑時舞槍弄棒,在亂世之中靠著代代相傳的血性和剽悍民風艱難生存。

在北伐軍還沒有打到山東,縣公署出現權力真空,城防廢弛之際,幾股勢力最強的土匪合兵一處,組成一支兩千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殺向縣城。他們幾乎兵不血刃就攻占了縣城,將繁華的北關商業古街搶掠一空,然後四處**婦女,殺人放火,弄得民不聊生。

到了國民政府時期,Y縣迎來了一位姓楊的縣長。楊縣長是韓主席的心腹,此人鐵石心腸,手腕強硬,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禁煙和剿匪。甭管你是開煙館的還是抽大煙的,第一次抓住會用燒紅的烙鐵在胸口烙上字,第二次抓住往臉上烙,第三次再抓住直接拖出去槍斃。有一回,馮玉祥將軍來縣裏發表抗日演講,在視察完工作後委婉地勸誡楊縣長應少殺慎殺,沒想到楊縣長卻理直氣壯地回答,鋤地免不了鏟棵好苗子!

禁毒工作步入正軌後,楊縣長決定親自率領保安團去臨仙鎮剿匪,紅槍會也跟著打頭陣,結果他們中了土匪的埋伏,死傷慘重,楊縣長差點把小命扔在大山裏。

七七事變爆發以後沒幾個月,日本人在青島登陸。楊縣長知道青島一丟,鬼子沿著膠濟鐵路,用不了幾天就會打到南陽城(Y縣城南城,縣政府所在地)。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位老百姓眼裏的“青天大老爺”居然撇下闔縣子民,棄城逃跑了。

據說後來楊縣長在解放戰爭中被我軍俘虜,病死在了天津的一所監獄裏。臨終前他煙癮發作,抓心撓肝,身體蜷縮成弓形,好似一隻幹癟的蝦,死狀甚是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