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陽光的警官
〔美國〕約瑟夫·P·布蘭克 王獻平 譯
6年來,40歲的警官比爾一直負責費城聖克裏斯多佛兒童醫院的保衛工作。在這家醫院裏,有許多病兒遭受著癌症等致命病痛的折磨。這些年來,眼看著許多孩子以及他們的家庭為此把錢財耗盡,精神上也痛苦不堪,比爾心裏非常難過,總想做些什麼來減輕他們的痛苦。
1976年10月的一天晚上,一個想法突然出現在比爾腦子裏。“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個願望,”他對在這家醫院當經理私人助理的未婚妻海倫娜說,“我無法使他們的身體康複,可是,也許我能夠使他們的一些夢想得到實現。”
海倫娜略微思考了一下,說:“好主意。”
他們召集了熱心於孩子們的事情的9位男女商量。大家被比爾的熱心所感染,一致同意馬上開始。
那麼,給這一行動起個什麼名字好呢?“‘陽光’怎麼樣?”有人提議,“因為我們是給孩子們的生活中增添一些溫暖的陽光。”
鼓掌。通過。“說定了,”比爾興奮地說,“‘陽光基金會’。”
1977年1月,當這位樂觀、圓臉龐的警官找到5歲的小鮑比時,“陽光”播下了它的第一束輝光。鮑比患白血病,已近死亡的邊緣。當鮑比與前來探望他的父母默默地坐在接待室中時,比爾前去問:“鮑比,你想做什麼,或想得到什麼?”“不知道。”
但護士已告訴比爾,這個小男孩最向往的是到雪地裏玩。
“咱們到波科諾山旅遊飯店度周末怎麼樣?咱們都去。你,你姐姐、弟弟,全家都去。好嗎?”
鮑比點點頭,他的父母也點點頭。從他們的眼睛裏,比爾知道他們很懷疑會有什麼結果。
此時的“陽光”仍然一文不名。比爾寄給波科諾山旅遊飯店一張私人支票,為這一家人訂下房間。比爾、海倫娜及“陽光”的幾位成員也一同去。“我們並不想嘩眾取寵,”比爾說,“我們是想看看我們究竟幹的對不對。‘陽光’值得幹嗎?能行嗎?”
能行。“鮑比乘坐了雪車和平底雪橇,甚至還滑了雪,”比爾回憶道,“他父親說鮑比從未有過這麼大的興致。由於盡興玩耍,他幾乎忘記了疾病,全家的恐懼減輕了許多。”
這個周末決定了比爾一生的新事業。但是要把夢想變成現實需要錢,而“陽光”的成員誰也不知道如何籌集到錢。為此比爾到銀行借了2300美元,租了間房子,準備了獎品。
到1977年5月,比爾已代表“陽光”借了4500美元。雖然充滿了無法遏止的激情,比爾還是感到這項激動人心的計劃正在像肥皂泡一樣趨於煙消雲滅。
正當失望之時,費城一位專欄作家報道了比爾的事跡,比爾也在當地廣播中露了麵。隨之,“陽光”得到了一些小額捐贈,到1978年,“陽光”已發展到30個成員。他們出售彩票、烹飪書籍、食品,舉行舞會,舉辦舊貨交易、時裝表演等,千方百計籌措資金。
不久,比爾湊足了錢,租下了新澤西州大洋城的一間海灘公寓。一個夏天中有10家人家各自在此度過一個星期。身患絕症的孩子們有生以來第一次與家人坐在溫暖的沙灘下,享受海水浸沒雙腿的舒適和歡樂。
1978年,賓夕法尼亞州撥給了“陽光”行動連續三年撥款的第一筆資金,共25000美元,使比爾大受鼓舞。他給全美國各大城市的兒童醫院發了信,動員醫院職員來幫助發現孩子們尚未實現的夢想。響應者紛至遝來。
俄勒岡州的一位小姑娘想得到一匹矮種小馬。伊利諾斯州的一個小男孩夢想坐在一條遊艇的甲板上,沿密西西比河順流而下。印第安納州……田納西州……
每一件夢想都盡量滿足。奧克拉荷馬州的一位女孩渴望去加州的一位親戚家,但她已因病虛弱不堪,無法旅行了。“陽光”就將她的親戚一家用飛機接來,與她團聚。新澤西州一位下肢癱瘓的小男孩又聾又啞,他得到了一台計算機,從此可同父母進行“對話”。
“陽光”為使孩子們的夢想得以實現的努力不時得到社會的讚助。西維珍尼亞州一對夫婦來信說,他們患白血病的小女兒隻能在小茅屋中與他們共擠一室,她很想有間單獨的臥室。“陽光”立即取得當地一家建築材料公司的幫助,由他們提供材料,這位父親在朋友及鄰居的幫助下,很快滿足了小姑娘的願望。
不難理解,許多父母不願請求“施舍”,或根本不相信“陽光”確有其事。這時,“陽光”便經常通過與這些家庭有關的人們來了解孩子們的夢想。
13歲的薩姆身患脊椎癌,人們都認為已沒有治愈的希望了。他的一位朋友來信說,薩姆唯一的夢想是親眼看1982年在密執安州邦提克舉行的超級棒球大賽。“陽光”迅即電告孩子的母親,告訴她孩子的夢想將要實現。“不!我簡直不能相信!”
她失聲叫道。
此時已近12月底,而大賽定於1月24日舉行,門票早已售空。“陽光”直接打電話給費城老鷹隊的執行董事會,向他們說明了情況,希望得到這個決賽隊分配票中的5張。回複即刻到達:“行。”
消息通過電話告知了小薩姆。“真的?我真的能去嗎?”孩子大叫著,淚水奪眶而出,“我不信!我不信!”
偶爾,醫生也來求助於“陽光”。俄亥俄州一位醫生來信,談了他的一位先天性心髒病患者、12歲的戈裏的情況:“他一出生就伴隨著病痛,我懷疑他是否能再活一年。他每走50碼就氣喘籲籲,累得精疲力竭。他的夢想與許多孩子一樣,想去迪斯尼樂園遊玩。但他的父母沒有錢,他們近乎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