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後記(3 / 3)

中國駐美大使周文重表示,何鳳山是千千萬萬無私救助猶太人的中國人民的優秀代表,集中展現了中國人民正義、善良的美德。70年前,當許多國家向猶太人關閉大門的時候,中國駐奧地利總領事何鳳山博士冒著生命危險,向成千上萬的猶太人簽發了“生命簽證”,使他們得以躲過納粹的大屠殺,來到中國。僅上海一地就收留了來自德占區的3萬多猶太人。

何鳳山博士是千千萬萬無私救助猶太人的中國人民的集中代表,他的義舉體現了中國人民正義、善良的美德。

一位幸存者引用哲人的話稱頌何鳳山:“有些人雖然早已不在人間,但他們的光輝仍然照亮世界。這些人是月黑之夜的星光,為人類照亮了前程。”

“你父親高貴的心靈、慷慨的精神,讓我們所有人受益匪淺,暴力沒有摧毀他的良知,他的義舉值得所有人尊重。”在以色列何鳳山義舉紀念牌前,以色列學生代表拉米向何鳳山的女兒何曼禮表達了最誠摯的謝意。

“在他、在上海,在向處於危難中的猶太人慷慨無畏地伸出援助之手的中國人身上,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在任何黑暗的年代裏,也總有人類的靈魂在成長!”

為惡易,為善難。但最終,為善能夠戰勝為惡,善能夠戰勝惡,大善能夠戰勝大惡,正如《聖經》所揭示:

“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整個世界。”

上海電視台曾經采訪了以色列駐上海總領事馬弈良,他介紹說:

在當時,隻有上海願意接收猶太難民,1937年到1938年這一段時間,許多猶太人從德國和奧地利陸續來到上海。“二戰”期間有3萬多猶太人在上海避難,這是因為受到當時駐奧地利維也納的中國總領事何鳳山等善良人的支持。如果他們留在歐洲的話,必死無疑。當時的上海,是猶太民族在黑暗中看到的一線光明。

1938年以後,大概有3萬多名猶太人到了上海,之後一直平安生活到戰後。他們心存感激,把上海叫做“上海方舟”。

但是,我認為最危險的是,時間讓你忘了過去的事。當你忘記了一件事,那些事有可能會再度發生。今年有很多紀念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活動,提醒人們紀念這段曆史。因為,“二戰”不光是猶太人曆史上,也是全人類曆史上的最黑暗時刻!

考夫曼是以中友好協會的創始人之一,他說:“從曆史上看,當年居住在上海虹口的猶太人達兩三萬人,這在猶太民族發展史上和猶太民族與中華民族的交往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的宗旨是在現代社會中繼續銘記猶太人在中國的曆史,促進兩個民族和兩個國家之間的友誼。如果我們忘記曆史,忘記過去,就不會擁有未來。”

“如果我能頒發一項和平獎,我想我會把這一獎項授予上海。因為很久以來,這座城市就當之無愧。”這是《新民周刊》在采訪原奧地利聯邦教科文部主管國際事務的司長、現因斯布魯克大學及維也納大學的名譽教授RaoulKneucker博士時,他由衷地說出的話。

曾任聯合國秘書長的安南,在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新館落成典禮上曾說:“記憶是人類尋求智慧的一部分,在記憶中我們必須尋找新的角度來審視人類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如果說納粹對猶太人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暴露了人性中最醜陋、最黑暗的一麵,那麼上海猶太人的經曆表明,即使在這漫無邊際的黑暗中,仍有人性的光輝在熠熠閃爍。它為曆史提供了另一麵鏡子。”

1999年,德國總理施羅德在上海拉希爾猶太會堂貴賓簿上動情留言:

“一首詩曾說:“死亡是從德國來的使節。”我們知道許多被迫害者在上海找到了避難處。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段曆史。今天,我們在此向那些盡其所能幫助受害者的人們,表達我們的感激與敬意。”

在那陰霾重重的歲月裏,在東方,在中國,在上海,在何鳳山身上,有一點光,亮透至今。那就是人道、人性、人本、人權的光輝,是懲惡揚善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