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三生有幸結文緣(2 / 2)

李前同誌:你好!

因外出多日,經柯朗曦月誌轉來的信遲收遲複,請見諒。

尊作已拜讀。我以為這是一篇知識性和藝術性兼備,狀物和抒情俱佳的優美散文。感謝你使我讀後獲益。

文中提到了我,引起了我對杭州創作之家的回憶。近年來我在新古體詩中兩次寫到“三生石”。現複印拙詩寄上,以博一粲。另,寄上收有其中一首的《賀敬之詩書集》一冊,請予指正。

到江西,特別是上井岡山學習訪問,是我和柯岩多年的願望,隻是因健康以及其他原因一直未能成行。我想在明後年內爭取能夠如願以償。到時我將與你聯係。感謝你信中相邀並表示屈尊作陪的美意。

……

賀敬之2003。8。25

附寄的兩首詩如下:

記杭州孟莊創作之家

處處思鄉處處鄉,杭州最憶是孟莊。

靈隱入“家”家人在,“三生”歸來茶未涼。

歸後值生日憶此行兩見轉輪藏

三生石上笑挺身,又逢生日說轉輪。

百世千劫仍是我,赤心赤旗赤縣民!

手捧著賀公的手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不知怎的,我忽然想起八年前,我曾為一位與我見過一麵,年齡與我相仿的名作家寫過一信,並附上為他的作品所寫的三篇評論,請他不吝賜教;不知是因為我的文字太過淺陋難入方家法眼呢,還是懷疑我有沾名人之光以抬高身價之嫌,這位作家竟然對我毫不理睬。半年後,我還應他一位朋友之求,在我所主持的報紙副刊上,鄭重刊發了此人一篇歌頌為他治病的醫師的文章,樣報和稿酬寄出多年,至今杳無音訊。這位名家的作派,雖然對我並無大礙,卻令我真切地體驗到了某些名人與我們這些芸芸眾生之間的隔膜,因而從此便盡量不去沾惹名人之類,以免自討沒趣。可如今,不知何時修來的福祉,我的一篇小文,居然引起享譽中外的大詩人、大作家賀敬之先生的高度重視。他不僅給我寫來了情真意摯的書信,而且贈我以美好的詩作和心愛的大著。如此厚重而珍貴的惠賜,叫我如何承受得起呢?

據我所知,此時的賀公,已是年近八旬的長者,且患有眼疾,但從信中可以看出,他對《謁訪三生石》是用心讀過的;他對拙作點石成金的評價和語出真誠的鼓勵,充滿了前輩對後學的殷殷關愛之情;而他對杭州創作之家的深切懷念,對革命聖地井岡山的由衷向往,則加深了過去我拜讀他的作品時所產生的印象:作者是一個格高情深、宅心仁厚、矢誌不渝的性情中人。對照前麵提到的那位名作家的作派,賀公還讓我明白:自命不凡、待人冷漠者,終究難成偉器,而既有輝煌建樹,又能虛懷若穀、平易親和的人,方可稱得上具有大家風範的人中俊傑。

時過不久,我如願以償地收到了從北京寄來的《賀敬之詩書集》。這部沉甸甸的大書,選輯了作者自1962年至1992年30年間創作的170首新古體詩,並讓我有緣從中欣賞到用行、草、篆、隸不同書體寫成的風采獨具的賀體書法。本書的定價為148元,可對我來說,它與後來我收到的《賀敬之文集》一樣,都是值得反複品讀並永遠珍藏的無價之寶。

有感於賀公折節下交摯誠相待的盛情,也為了紀念賀公與我因石結緣而鑄成的這段文壇佳話,在離餘赴漢的前夕,我特地草成拙詩一首,以誌不忘:

君為中華文曲星,我乃區區一草民;

三生有幸結文緣,隻因同是慕石人!

(選自2006年5月8日《新餘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