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紛灑著吉祥的瑞氣,煙火彌漫著蓬勃的生機,溫熱的酒杯注滿喜悅,家家戶戶相邀幸福一塊入席。微醉的心,放鬆的意誌,發熱的神經,似乎在等待……等待什麼呢?除夕夜最勾人的東西是什麼呢?
“女兒要花,小子要炮”,恐不是主要的了。這一陣,偌大一個天津城的鞭炮聲不就明顯地稀落了嗎?若是在過去,年三十晚上的鞭炮從天黑響到天明,單講音響效果不亞於淮海戰役發起總攻後的槍炮聲。現在,我敢說大多數人家都坐在了電視機旁,今晚的電視節目也許是一年中最精彩的哩!
人們不是喜歡說世界要進入“空間時代”、“信息時代”和“電子時代”嗎?那就讓我們別客氣地享受一下先進時代的實惠吧。現代傳播工具為我們民族的傳統的節日,增添了一種特殊的氣氛,這氣氛雖有些特殊,卻被人們自然而又合理地接受了。我的眼睛盯著電視機屏幕,心裏卻老走神兒。除夕夜卒來就是個觸景生情,讓人多思多慮、多情善感的夜晚。辭舊怎能不懷舊,不回首人生?怎能不想想生活的苦樂,不摸摸在今夜顯得活生生的民族的曆史?怎能不盡情領略一下幾千年民族傳統的神韻呢?
那是哪一年?也是大年三十的子夜,家裏正張羅著放鞭煮餃子呢,我偷偷地跑到村外,懷著下地獄的恐懼和上天堂的神聖之嬅,開始爬菜畦。堂哥告訴我,誰敢在年三十的夜裏爬過一百個萊畦,他想要什麼就能夠得到什麼。不過,當你爬過50個菜畦以後,四周就會有許多斷腿、少胳膊和沒有腦袋的舉鬼凶魔向你撲來,你如果害怕,喊叫,起身逃跑,肯定就會沒命了。如果不回頭,咬牙往前爬,魔鬼決不會傷害你。在第一百零二個菜畦裏,有你心裏想要的一切。
我想得到一種仙藥,能治好媽媽的喘病,還想得到一個鐵皮鉛筆盒,盒蓋上畫著“張飛夜戰馬超”。我爬到了一百零二個萊畦,既沒有麵鬼也沒有鉛筆盒。又站起身圍著整個萊地走了一圈兒,叫著堂哥的名字大罵3聲,氣哼哼地回家去吃餃子。
不知長到什麼年齡,興趣發生了變化,過年不再迷戀鞭炮。除夕夜陪著爸爸守歲,在明亮的燈光下可以看完一本像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那樣的小說。以後來到天津,除夕夜喜歡從這家劇場跑到那家電影院,看通宵的戲或連場電影。如果戲票沒有搭配好,有空餘時間,就到甲級裕池再泡上兩個小時。總之,這一夜要獨來獨往,徹底放鬆。參軍以後,每逢年三十晚上,我都毫不費力地搶到值班的任務。頭枕“五四”式手槍,旁邊放著電話機,聽著營房外的鞭炮聲,一個人可以自由自在地想入非非:神與魔,天與海,光與影,美與醜,人與地,心與物,童年與未來……
“爸爸快看,你喜歡的國際新聞。”小女兒專治我看電視愣神兒的毛病。
可不是嗎,我們在過年,這個地球上還有人在辦喪事,在打架。當然也會有人在辦喜事。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發生的事情都淸清楚楚地擺在了我們的眼前。人的本事大了,地球顯得小了。也許寘有一天世界會成為“環球一村”。現代科學技術使曆史像高速公路一樣,清清楚楚地展現在我們麵前,從遙遠的過去穿過現在,通向未來。曆史不是個腳步蹣跚的老人,它在自己迂回曲折的曆程中,不斷輕裝,不斷更新。它在農村的大地上政涉了數千年,而走進工業文明之後還不足300年,就發展成今天的樣子。曆史的行進速度不是越來越慢,也不是“等速度”,而像巨石從高空落下,是“加速度”。
我心裏那股過年的輕鬆突然一掃而光,代之而來的是一種莫名其妙的緊迫感。在這辭舊迎新的年關,生活不隻對我們說了一聲“新春快樂”,還提出一個要求:人們應該清醒地跟曆史一同前進,文學藝術也不應該被曆史甩下!
時間也不再是畫圓圃兒,一年到頭,周而複始。不,時間如流水,如直線,一去不返。時易逝,歲將零……進入子時,外麵反倒安靜下來,偶爾才能聽到從遠處傳來零星的爆竹聲。也許是由於我住在市郊,聽不到市內的熱鬧。也許是電視節目太精彩,全國的名星大亮相,把老老少少都吸引到屋子裏去了。看來,我們的生活,連同過春節的習慣,都正在進入“標準化”、“同步化”、“直線化”,同一個時刻,千家萬戶都在看同一個節目。
我站到陽台上,吸一口清馨辣寒的空氣,頓覺神清氣爽,心境怡悅。放眼鬧區夜景,燈火燦燦,樓影魏巍,珠玉灼爍,多姿多彩。我忽然發覺,天津的夜景有了一種立體感,很有點像山城重慶的夜晚。幾年前,天津城的製高點是百貨大樓頂端那個大錐子上的燈。今天,一幢幢新的高大建築爭相拔髙,舉手相慶,樓頂的彩燈照耀天際,閃閃不息,與星空連成一片。建築物高低不等,起伏蜿蜓,使節日的燈火也似海浪般顛簸搖蕩。我們樓前不遠的南運河,在燈影裏冰光泛冷,靜如白練。
想不到年夜竟是這般溫柔、美麗、寧靜、矜持,飛煙軟霧,色彩繽紛。這是一種狂歡前的沉寂。平時我們感覺不明顯,除夕夜凝望星天,麵對著這個立體感很強的“不夜城”,看著節日的彩色之夜,猛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深厚和多彩,生活在變,舊城天津也在變。
“嘎——”一個二踢腳脆生生地劃破除夕夜的寧靜,這兩聲響把兩個年頭分開了。它像大戰場上發起總攻的信號彈,立刻引起一片槍炮齊鳴。零時到了,天津城沸騰了,空氣爆炸了,舉國上下到了一年一度的狂歡的時辰!
炮聲炸耳,煙花騰空,如電閃雷鳴,似花團錦簇。帶響的“鑽天猴”直飛到迷亂的夜空的星光之間,如紫電經天,光影明滅,火花飛旋。吉祥的火藥提前把黎明送給了天津人,在城市上空形成了一片片緋紅色的雲層。五彩的煙靄,忽兒似綽約芳姿的玫瑰,忽兒像雍容華麗的牡丹,忽兒又變成馥鬱妖嬈的罌粟花。有火爆、熱烈、濃香、豔麗之美,也有清秀、平淡、雅潔、閑適之美。
鄰居們都走出房子,我也被孩子拉著走下樓,加入狂歡的行列。
“大夥看著,誰的二賜腳打得髙,誰今年的運氣就好!”這是6層樓上闞師傅的高嗓門。
“為咱們不再喝鹹水放一炮。”街道代表吳大爺的聲音。
“為咱們早日使上煤氣。”連一向風度端凝的2樓徐老師也出來了,這一夜無論男女老幼都變成了孩子,“為我們住上了新房子。”“咳,我們這樓不如西青道的樓好廣“人心不足嘛……”“為我們都長了工資。”“您拿封錢啦,我們還沒拿到哪!”還是吳大爺的話服眾:為今年市裏頭再給老百姓辦幾件大好事,放!”
“放。”嗜——嘎。嘎,嘎嘎!劈劈啪啪……鞭炮年年放,今年大家的情緒似乎不同於往年,人人心裏充滿活力,對生活、對明天寄予希望。“願望是半個生命,淡漠是半個死亡。”一束束煙花,一個個響炮,帶著人們的理想和歡樂,飛向髙空,響徹雲霄。這多麼像人們把智慧連同燃燒的火箭一起發射到宇宙空間去的景象啊!生活充滿了創造的渴望,運動得太快,再也不允許傳統的耽誤了。我們必須試著改變自己的生活節奏,去適應新的明天的節奏。在通向未來的賽跑中,人類都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有誰會甘居落後呢?
除夕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天,它肩挎兩個年頭。又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野圓和歡樂給時間塗上了潤滑紙在喜氣洋洋的鞭炮聲中,不覺天色放亮。新的一年的第一個早晨,降臨了,帶著新鮮的朝氣,噴薄著力和美……
曆盡天磨真鐵漢
―場關於人生意義的討論,攪動了中國的思想界,使老、中、青都動了感情,心裏掀起波瀾。從“哀莫大於心死”的角度上說,沉默的無聲的中國酲來了,民族的心活過來了。
精神遭到過奸汙、心靈經受過饑餓的青年人,突然成熟了,變得深沉、鋒銳和敏感了。他們探索、思考、懷疑、判斷、選擇,青年的覺醒具有一種巨大的摧枯拉朽的力量,把生活從落後引向進步。
任何時代,青年都是一股最生動活潑的力量,他們的心總是和時代的脈搏跳動在一起的。從這場人生意義的討論中可以看到整個時代,表現出青年對國家、民族異常嚴肅的責任感。盡管有時候他們表現出一種冷峻的幽默感,有時又愛發表議論,對什麼事物總有自己的看法。
培拫說嚴青年人較適於發明而不適於判斷”,特殊的生活使這一代青年人必須學會判斷,甚至把判斷當做在生活中自衛的殺能。吃了蒼蠅還能不吐嗎?誰要是被一個人騙過兩次而毫不酲悟,那他活該倒黴。
正如任何理論都不能代替實踐一樣,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還需要每個人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做出實際的回答。直麵人生,總比遇到醜惡的東西裝模作樣的扭過臉去不看強多了。要有足夠的勇氣正視現實,我們的國家前麵也不全是鮮花和美酒,所有的路都又遠又長,青年任重道遠,人生的道路並非坦途,還充滿艱辛。但是,人生的全部含義似乎就在正和反,美和醜,真和假,好和壞的搏鬥中,“不經磨難,就嚐不到人生的滋味”,這話不是沒有道理。
我去年有幸結識了一批青年作家。這批青年作家引我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這批青年作家他們都有過‘段共同的經曆——上山下鄉,飽經磨煉。在和他們年紀相差不多,而生活過得比較舒適的青年中,卻開不出像樣的一張名單來。我決不是說隻有當作家人生才有意義,而是想證明正是由於他們經受了許多磨難,對社會、對人生都看得更深刻了,胸中集聚了許多感情,想用筆表達,一發而不可收拾。
我還在一個單位做過這樣的調查,-場浩劫之後,“牛鬼蛇神”的子女中,老實肯幹、有出息、有一技之長的,相對來說,比“紅五類”和幹部的子女要多。我有一個朋友,當初妻子被逼自殺,他被“造反派”抓走,3個孩子無人照管,每天喝玉米糊糊充饑。“四人幫”一垮,外孩子全部考上了大學。有個作家的小孩調皮搗蛋,功課很壞,他父親突然遭到批判,他在小朋友中受到了歧視,每天閉門不出,功課迅速好起來,並跳級成了全狡的尖子。
我絲毫不主張為了讓青年成名就施以災難。在十年浩劫的年代,大量人才被壓抑著,摧殘了幾乎一代青年的靈魂和肉體,這樣的悲劇豈能重演!但是並不等於說今後每一個人都不會遇到逆境,世界並不盡善盡美,身處逆境怎麼辦呢?這是值得苦苦探索的一個問題。
在深切的痛苦中變得絕望了,是怯懦者;在深切的痛苦中聰明起來,才是智者。在人生的江流上哪裏有怯懦,哪裏就有恥辱。這裏的勇敢當然不是指去殺人放火。麵對人生,要在意誌上,思想上,心靈上做一個強者。
難道會有什麼“命運”嗎?它是對灰心喪氣者的捉弄,是走過來的失敗者對過去的一種自己騙自己的寄托。駕馭命運的舵是不相信命運的,它要一直奮鬥下去。到關鍵的時候甚至要緊緊捏住命運的咽喉,不讓它把自己毀掉。
正如“愈概括就愈具體”這一條創作的規律一樣,生活中也是有許多抽象的東西,這是人生的“核兒”,是生活的真諦。不管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這個“核兒”是不會變的。因此,用理想來解釋生活,就顯得灰溜溜,令人泄氣;用生活來解釋理想,就生氣勃勃,五彩繽紛了。理想是生活的黃金,而隻有具備像淘金工人在沙裏淘金的毅力,才能找得到這生活的黃金。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對人生失去信心,對生活失去責任感。背叛生活,就是背叛自己。還有比背叛自己更叫人悲哀的事嗎?
任何個人的悲劇都離不開整個的時代和社會,因此要科學地認識社會和人生,推進社會的改革,反對封建專製主義,實現思想解放。有人喜歡隻從書本上了解曆史,一旦看到活生生的曆史就被嚇壞了。豈不知隻有通過自身去了解曆史,才能把人生這本書讀活。
“一個人的將來差不多總是操在他自己的手裏”。對於意誌薄弱的人,人生就像一根細繩,在專製、愚昧、冷酷、虛偽麵前變得非常脆弱,很容易被碰斷。而意誌堅強,神經粗硬的人,人生的鋼繩越擰越緊,越捶越硬。當然,人生是有許多站頭的,每到一站允許修整,允許轉彎,但不能倒退,即使成螵旋形也得向前進。
人生也同曆史差不多,有人把曆史看得很嚴肅,有人把曆史當成兒戲。嘲弄曆史的反被曆史淘汝;付出了血汗的,被曆史記錄下來。
人生也和曆史一樣喜歡捉弄人,喜歡同人開玩笑。本來應縛叫人笑的,卻常常叫人哭;本來應該叫人哭的,卻常常叫人笑。因此我們在生活中要有勇氣,要有主見。
“懷疑”也好,沒有“絕對權威”也好,並不全是壞事。從某種意義上說,“懷疑”是人的一種高貴的品格,是通向真理的階梯。不懷疑,牛頓發現不了萬有引力;不懷疑,瓦特發明不了蒸氣機;不懷疑,愛因斯坦寫不成《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不懷疑,人類也還在
藥毛飲血。
我們所以熱愛生活,並不因為它是一首完美無缺的牧歌。相反,倒因為它更像波瀾壯闊的大海:有激流,也有緩流;有朝陽,也有風暴;有洶湧澎湃之勢,也有平靜如鏡之時。
最後,還是以法國詩人雨果的一段話,來結束這篇短文吧。
“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人著了理想才談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與生活的不同嗎?動物生存,而人則生活,“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麵對現實鐓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將來。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麵衡量善與惡。生活,就是有正義感,有真理,有理智,就是忠矢不渝、誠實不欺、表裏如一、心智純正,並且對權利與義務同等重視。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價值、自己所能做到的與自己所應該做到的。生活,就是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