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宮》的序(2 / 2)

無疑,《鏡宮》是一部成長小說,它的主題和內容與當下流行的一些兒童文學相比,顯得嚴峻和複雜,但這是必要的。因為當我們和少年兒童相處一段時間以後就會發現,他們的生活不光是由嘻嘻哈哈與打打鬧鬧組成的。他們有純真的快樂,也有“早熟”的苫悶,甚至是很深刻的痛苦。他們可能擁有物質生活的富足,但也有精神生活的空虛。他們需要友誼,但又處處設防。他們渴望成長,但又恐懼長大。

成人世界的社會萬象不可能不影響他們的心靈。

想象中的兒童生活與現實中的兒童生活是有差距的,美化的簡單的兒童生活可以是一種書寫,但真實的、嚴峻的、複雜的兒童生活也應該在兒童文學中占有適當的位置。否則當我們的後人閱讀我們留下的“現實體”的兒童文學時就會問道:這是現實的小說嗎?是童話吧!

現實生活既然是複雜和嚴峻的,兒童文學也應該是多元的。當我們麵對複雜和嚴峻的課題,兒童又應該涉及的時候,有責任感的兒童文學作家應該拉著孩子們的手幫助他們勇敢地走進生活的大門。而劉東正是這樣一位作家。

兒童文學可以給兒童帶來快樂,兒童文學也應該給兒童帶來力量。這力量的源泉可能是愛、可能是對美好的叫往,但更可能楚對正義的追求和對真實的理解。苦難、挫折、悲壯、堅韌、肓麵人生!這些都是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應當逐漸知道和學會的東西。它可以起到警示和免疫的作用,它可以讓兒童勇敢地麵對艱辛和坎坷!我想,這也是劉東的一種創作態度和追求吧!

另外,這部小說的語言也很有特色。

比如說,在描寫南海與趙永新進行交換之後,不得不麵對死神的時候,作者這樣寫道:“我的心跳如鼓,但心情卻如流逝的時間一般安靜、從容我不再奢望可以落在時間的後麵,也不再擔心會走在時間的前頭。是生命決定了時間的意義;而時間卻並不能決定生命的意義,甚至都不能衡量生命的長短。”又比如,南海在“成為”了崔曉之後,體會到了崔曉與奶奶之間的血脈親情時,作者這樣寫道:“我這時才明白,崔曉不但是她生命的延續,更是她生命的動力。我原本以為自己已經讀懂了崔曉與她之間的那種血脈相連、骨肉依枰,現在看來,我其實隻讀懂了一點點皮毛,血脈與骨肉還藏在皮毛之下的深處,像一些深邃得無可追溯的源泉。”

劉東是一個嚴肅的、靑歡嚐試和挑戰的青年作家,可以看得出,《鏡宵》是一部傾注了他的思想、感愔還有心血的真誠的作品。

對丁這部作品,我還有點小小的希望。故事中其實潛伏著一種可能性是非常誘人並且動人的,那就是南海如果有機會去訪問那四個曾經與他進行過人生交換的同齡人和他們的家庭,那將會發生一些怎樣的故事呢?這種可能性在作品中隻是在結尾處稍稍提到了一下,並沒有真正涉及。如果把它寫出來呢?我相信iT多讀者在讀完這部《鏡宮》之後,也會產生跟我一樣的想法。

張之路

2010一8一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