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兒,陶知縣見羅天嘯身後站著的仆役手中拿著一個牛皮紙信封,就指著那信封對蔡玉霞說:“蔡老板,羅會長是支持你的,你瞧,他的賀儀早就帶來了,這麼厚,怕是價值不菲呢。”說著,陶知縣就讓羅天嘯將信封拿過來瞧瞧。
羅天嘯麵紅耳赤,渾身的汗頓時又淌了下來。好在他機靈,裝模作樣地從仆役手中接過信封,先掏出信紙來瞧了瞧,接著就大罵仆役:“混賬奴才,想討打不是?叫你拿裝銀票的信封,你卻拿了個廢信封來!快快回去通知賬房,給我用大紅紙重新包一張五十兩的銀票來,恭祝蔡老板開張大吉,大發利市!”
在場的人聞言一齊大笑起來。就在這時,一個人匆匆走進店裏,先向陶知縣打千問了安,接著又朝羅天嘯點點頭,然後一把拉住蔡玉霞,埋怨說:“玉霞,看你鬧的,連陶大人也驚動了。是不是出了什麼事?那樣的話,就是我的罪過了。”
滿屋道賀的客人聽他這樣說話,不禁呆了一呆。這人是誰,竟然恁大口氣!
5.夜宴
原來此人叫汪士良,是當時漢口第一富商,名下開有一百七十八家店鋪,遍布漢口大街小巷,經營有當鋪、成衣店、布店、米麵油店、桐油煤油店、船廠、車行、旅館、碼頭等,家資不可計算,就是沒有茶葉店。現在好了,茶葉店也有了,而且一炮走紅,名聞漢口。“汪玉霞茶葉店”的老板蔡玉霞不是別人,正是他的愛妾。
蔡玉霞本是安徽人,出身貧苦,稍讀過幾年書。她原是汪家使女,汪士良看中了她的聰明美貌,便納她為妾。但蔡玉霞心懷高遠,不安於這種身份,想投身商界,另有作為。汪士良既沒有讚成,也沒有反對,好歹給了她一些銀子,讓她好自為之。她卻雄心勃勃地加上自個兒積攢多年的私房錢,開了這麼一家茶葉店。因為多半是汪士良資助,所以此店便姓了“汪”。
本來汪士良也沒把這茶葉店當回事,還想著蔡玉霞新鮮勁過了,自己就會偃旗息鼓。誰料今天聽說竟把陶知縣也給驚動了,這才忙不迭地撂下手頭的事趕了過來。
汪士良將這開店的緣由一說,陶知縣對蔡玉霞是越發欽佩了,直歎她是女中豪傑,商界奇葩。就是羅天嘯,也暗自慶幸自己的三招沒有得逞,否則以蔡玉霞這麼大的來頭,自己真是不好收場了!
直到羅天嘯告辭,眾人散去,蔡玉霞才跪倒在地,對陶知縣說:“大人光臨,實對奴家有救命之恩,否則奴家作為女人,怎能鬥得過他們?現在好了,就是大人坐過的這把椅子,也可說是奴家的護身符了,再也無人敢欺負奴家了。奴家一定全力以赴,辦好茶葉店,便利百姓,以報大人厚恩!”說罷,蔡玉霞又是一拜。
由此可見,在那個年代,縱然是蔡玉霞這般精明強幹的女人,要衝破傳統勢力,也有著莫大的苦衷。
當晚,汪士良在花樓街設宴款待陶知縣與一幹同行近鄰。在燭火高照中,蔡玉霞紅妝妖嬈,陪起客來。她不光花容照人,而且殷勤豪爽,酒量嚇人,與客人從容對飲,千杯不倒。陶知縣固然說她了得,巾幗不讓須眉,就是世故圓滑的羅天嘯和他兒子羅勇福厚顏坐在席上,心裏也是一齊驚呼:“果然是女人上陣,必有妖法,看來咱盛明店終究不是她的對手!”
由於蔡玉霞的出奇製勝,再加上陶知縣的慰問與汪士良的財源人脈,“汪玉霞茶葉店”初出江湖便聲名鵲起,生意一炮走紅。幾年後,中國茶葉中心轉移,河南、廣州、蘭州、昆明等地的茶商後來居上,加入戰團。蔡玉霞是何等冰雪聰明之人,當即轉向,棄茶葉而悉心經營起糕點來。由於品質絕佳,又借了“汪玉霞”已有的盛名,同樣是一炮走紅,使“汪玉霞”三個字成了漢口食品界第一個老字號品牌。
直到現在,老武漢們大概都還記得一句話:“汪玉霞的堿酥餅——絕酥(意指汪玉霞點心酥爽可口,又與方言“劫數”諧音,離不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