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芒種安苗(2 / 2)

皇上下了龍輦,在監斬棚裏落座,向為首的由老漢問話:“你等為何如此,且向朕講來。”

由老漢向上磕了一個頭,聲淚俱下地說:“每年的安苗節,我們的知縣老爺劉大人都要和清原百姓們一起安苗,並吃下第一個安苗包。他與百姓情同魚水,對待我們恩重如山。可是今年劉大人無法和我們一起安苗了。我們隻好抬上供品,趕到京城,送他上路!”

皇上點了點頭,起身離開座位,看了看桌子上那些供品,說道:“難得一個七品知縣,竟能如此體恤民情,與民同甘共苦。拿來一個安苗包,朕也嚐嚐!”

“陛下不可!”監斬官俞權急忙搶上一步,說道,“此等山野刁民,萬萬不可輕信。先讓微臣代萬歲嚐上一嚐……”

“大人……你不能吃啊……”跪著的由老漢急忙搖手阻擋。

俞權用手一指,喝道:“放肆!小小的七品縣令吃得,難道老夫吃不得?”說著,從供桌上抓起一個安苗包,三兩口咽了下去。

皇上問道:“老愛卿,味道如何?”

“陛下……”俞權嘴巴張了張,忽然臉色大變,捂著肚子倒在地上,七竅流血而死!眾人大驚失色,皇上龍顏震怒:“大膽刁民,竟敢包中藏毒,圖謀不軌!給我拿下!”

禦前侍衛如狼似虎撲上來,由老漢竭力掙紮:“萬歲,草民死不足惜,肚裏的話不能不說啊……”

皇上怒道:“死到臨頭,你還有何話講?”

由老漢說道:“我清原百姓結隊進京,早將生死置之度外。我們為劉大人乞命求情,哪裏知道萬歲要來法場,怎麼會陷害萬歲呢?實不相瞞,這桌上的安苗包,我們都是為自己準備的啊。除了中間那個春牛形狀的之外,其餘一百個,全都下了劇毒砒霜。隻要入口,絕無生還之理。”

皇上大為吃驚,詫異地問:“這是為何?”

由老漢說:“清原去年大旱,顆粒無收。劉大人心急如焚,如牛負重,到處奔走,為百姓籌集糧種,才使我們種下了麥子,躲過了饑寒交迫的劫難。全縣百姓感恩戴德,那頭春牛就是獻給劉大人的。倘若我們求情不準,劉大人含冤而死,我等就把其餘的安苗包吃下去,心甘情願陪著劉大人上路。”

皇上沉吟半晌,才說:“百姓能以死相隨,可見這個劉玉柱是個愛民如子的好官了。劉玉柱,朕且問你,清原遭了如此嚴重的旱災,你為何不上奏朝廷?”

劉玉柱緩緩抬起頭來,傷心地說:“萬歲,卑職連上三道奏折,請求撥糧賑濟,可朝廷並無回音呀!”

皇上皺著眉頭說:“撥付錢糧的奏折,該由戶部轉呈,朕為何從來沒有見到過清原的折子?這就奇怪了。”又問,“劉玉柱,難道你和俞權有什麼過節?”

劉玉柱回答:“劉玉柱官卑職微,從來沒有見過俞大人。不過,本縣去年出過一樁人命案子,案犯是富紳景盛源之子,俞大人曾經給卑職去過一道手諭說情,卑職不敢徇私,不曾理會……”

就在這個時候,人群外麵突然一陣騷動,傳來淒厲的哭喊:“劉大人,是我們害了你啊……”

“何人在此喧嘩?”皇上正要派人查看,三個人已經從人群裏擠了出來。

劉玉柱猛地一愣,其中一人竟然是他的管家劉安!

劉安趴在地上磕完頭,擦了一把眼淚說:“小人劉安,是劉大人府上管家,這位是我在清原的拜把兄弟張豐,這位是張豐的兒子張慶,在景盛源府上做事。去年我家少爺私自動用官糧,全是小人帶著幾名衙役幹的,做得極為隱秘,怎麼會走漏了消息?我苦苦思索了兩天,終於想起來了。一個多月前,我曾在張豐家,和他父子二人飲酒,酒醉之後口風不嚴,把這件事情泄露出去了。哪裏想到景盛源早就在算計劉大人,他聽說劉知縣私動官糧的消息以後,如獲至寶,馬上修書一封,派人星夜趕到京城,送給了私交甚好的戶部尚書俞權。我家少爺就這樣大禍臨頭了……”

水落石出,真相大白,皇上拍案喝道:“大膽俞權,徇私枉法,不顧百姓生死,罪有應得,死有餘辜!”隨即命人趕奔清原縣,捉拿景盛源到案嚴懲。劉玉柱私放官糧,但事出有因,功過相抵,封為安苗侯,進京供職。由敬民重情重義,賜號‘安苗翁’。上京百名百姓不顧生死,伸張正義,各賞銀百兩。

第二年的芒種,清原縣又舉行了隆重的安苗節。皇上親率滿朝文武前來,和百姓們一起安苗。祭罷,皇上拿著一個安苗包,語重心長地向文武百官們說:“自古民以食為天。百姓重稼穡,事農桑,無苗則心不穩,心不穩則民不安。百姓即國之苗,大家都吃一個安苗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