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大 捷

這一年,岑芝四歲。

明軍屢戰屢敗,連連失利。就連俞大獻、白法等將領也是屢陷敵陣,這使瓦氏夫人對他們的作戰和指揮能力大打問號。

官軍如此不堪一擊,這使瓦氏大出意料之外。如是長此下去,不僅不能打大勝仗。就連四千多田州很兵也不能活著回去見鄉親父老了。

她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之中。這時候她忽然想起了檳榔,要是有一順檳榔就好過得多了。

“還有沒有檳榔?"她問身邊的女親兵。

“早就沒有了,夫人。”女親兵答道:“我去男兵營找找看。”

她知道男兵們嚼檳榔嚼得更凶。他們也是很苦悶的,他們打仗那麼拚命,卻沒有他們喜歡吃的檳榔。她感到很歉疚,對不起他們。

這天,總督張經來到金山衛,一方麵看望苦戰後休整的抗櫻將士,同時來向各路將士部署新的作戰方案。

張經給很兵們帶來了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幾天前,駐守在嘉興附近的抗樓部隊,在浙江巡按禦史胡宗憲的率領下,打了勝仗。

有些很兵將領不太相信,間張經:“總督大人,是怎麼打的勝仗?”

張經告訴他們:胡宗憲取來近百譚酒,摻進毒藥,然後讓膽大的士兵裝扮成酒商,用船載酒到僑寇駐地附近,遇到樓寇就棄船而逃,樓寇以為是得了戰利品,搬回去大飲一番,結果死了幾百人。一些將領趁機進擊追殺,又斃敵數百,樓寇敗走。

很兵們聽後,都奔走相告,慶賀友軍的勝利,頓時士氣大振。

這段時間來,張經四處奔忙穿梭於各路抗俊部隊之間。接待遠道而來的各地很兵、土兵和苗兵,協調各方麵的關係,調解糾紛,慰間將士,鼓舞士氣。

因所調集的各路抗僑部隊已經全部到達前線,他認為已經到了反擊的時機,打一次圍殲僑寇的大戰,以扭轉戰局。

張經親臨瓦氏夫人的營帳,和她討論如何打一次大仗的問題。瓦氏受寵若驚:“總督身經百戰,是個軍事行家,我怎敢在總督麵前胡說八道呢。”

張經說:“夫人這樣說就見外了,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我過去反對打盲目仗,是因為時機尚未成熟,現在時機到了我們就要好好打,不能打沒有把握之仗。”率的人,盡管他曾經參與攻打田州,使她失去了親人,但她仍然認為他是真誠的、可以信賴的,就像他信任她、信任浪兵一樣。

聽了張經一番肺腑之言,瓦氏也就打消了顧慮,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她認為從過去的幾次戰鬥看出,官軍的戰鬥力是比較差的,在兵力部署上,應該考慮讓很兵、土兵與官軍的整體配合,講究協同。從敵人的力量看,雖然敵人人數少於抗樓聯軍,但駐地集中,也比聯軍善戰,因而不能打攻堅戰。最好的做法是在敵人老巢周圍地區分布精兵,然後引賊出窩,在運動中把敵人殲滅。

張經一直靜聽她的陳述。言畢,他興奮得擊掌道: 哪夫人,真是不謀而合啊我也是這麼想的,經夫人這麼一說,我的思路更清晰了。”

張經又問:“夫人,這樣打你還有什麼優慮嗎?"

瓦氏不加思索地說:“我一優官軍見死不救;二優消息不通、指揮不靈;三優士兵空著肚子打仗。”

張經神情莊重地保證道:“夫人高見,我會認真解決這些問題的。"

聽說張經要親自部署指揮打大仗,很兵將士都興奮得用水桶缸姆替代獅子頭,競相舞起了獅子。

他們不僅崇拜張經的謀略,還跟隨他打過勝仗。張經成了他們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

瓦氏精神振奮,親自參加訓練各種陣法,為傷員換藥洗傷,為將士們縫補,令大家倍感溫情。

拓林番賊頭目川太郎、王直和徐海因傷員日多、斷糧缺食、後援不足又陷入了新的困境。

這一天,遊弋在上海附近海麵的另一支餐寇在賊頭辛五郎和陳東的率領下,在拓林靠岸。

他們是奉川太郎和王直的命令上岸的。一個多月來,拓林賊雖號稱有兩萬兵力,但被抗餐部隊期殺和毒死不少,還留下不少傷員。他們很想再次侵襲內地,以補充給養,但兵力已經不足。隻好調集辛五郎陳東部加入。

而徐海則以斷糧缺食為由,拒絕讓辛五郎部中的傷弱病殘者上岸,讓他們繼續在梅上遊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