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內 讓
朝廷得了岑猛的人頭,平定了田州之後就把兵撤走了,田州一時陷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態。
此時,瓦氏夫人經過數夭的苦苦追尋,終於在石山中找到邦彥的媳婦趙氏和她年幼的兒子岑芝。
婆媳婆孫相見,大家相擁而泣。趙氏在明軍圍剿田州之前就已離開,到鄉下娘家避難。後來隻聽說明軍蕩平了田州,還要清期岑家家眷,於是就嚇得躲到山裏來,一直未敢露麵。她和兒子在山中過了一段糊裏糊塗、提心吊膽的日子。
如今見到瓦氏,不禁悲喜交集,委屈和恐懼的淚水流如泉湧。當瓦氏知道她還夫知曉岑邦彥戰死的消息時,禁不住也潛然淚下。
這個消息對趙氏來說將是個噩耗,得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告訴她。瓦氏心裏想著,抱起已經淪為孤兒的幼孫,攜著嬌弱的趙氏,走下山來。
找到趙氏母子以後,瓦氏因為不知道田州方麵的情況,就暫時留住在趙氏娘家。她一麵派人潛回田州去打探,一麵思索著該如何把家中發生的不幸告訴給趙氏。
這時正是1527年的2月,這期間,都禦史姚漠親自主持了籌劃田州府事後的對策。
他認為之所以出現岑猛之亂是因為以前改土歸流不徹底,要防止類似事件發生就必須徹底廢除土司、土官製。
為了反對朝廷強化改土歸流,岑猛舊將之一的田州土著上層人物盧蘇和思恩土目王受發動了叛亂,推擁岑猛不足十歲的小兒子岑邦相為土官。朝廷知道後也無可奈何,因為這時候不可能再打一場鎮壓田州的戰爭。
得知田州平靜的消息後,瓦氏立即決定攜趙氏母子回家。
這一天,當瓦氏帶岑芝到外邊玩耍回趙氏娘家時,卻見趙氏哭成了個淚人。
顯然,那個不幸的消息已經傳到了她的耳裏。
瓦氏把孫兒交給別人,默默地佇立在一旁,趙氏悲切的哭泣似在撕扯著她的心肺。
她能對她說些什麼呢?說媽媽也和你一樣麼?說我們都成了寡婦了?瓦氏真不知道該對自己的兒媳婦說些什麼。
當天夜裏,悲痛欲絕而又軟弱無比的趙氏終於經受不住精神上的打擊,懸梁自級而死。拋下年僅兩歲的兒子,走了。
由於都禦史姚漠對桂西政策的失誤,11月,新任王守仁抵達唇栩姍懷下守護具個淚和濡官吊。卞非寒杆懷勇政笛。不卞張強化統治。
上任伊始,他首先對田州、思恩的盧蘇和王受實行招安。同時為了削弱土官勢力,采取了分剖統治的辦法,把田州一分為二,增設田寧府,由流官知府統治。而田州的土官吏則由岑邦相擔任。盧蘇等則被任命為土巡檢。這樣做既緩解了矛盾,又大大地削弱了土官的勢力。
王守仁敢於重用被視為叛賊之子的岑邦相,主要是考慮到岑家在田州乃至桂西的影響和根基,認為統治桂西最合適的人選還是岑家。
兩年後,朝廷撤銷了田寧府,並繼續讓岑邦相掌管田州州事。
自然,瓦氏是支持官府這一任命的。因為岑猛的大兒子岑邦佐已經外出任職,岑邦彥又戰死了,岑邦輔雖然比岑邦相年紀稍大,但因生母的出身使他沒有襲職的資格。因而,邦相主政是順理成章的。
平定田州之亂,可以說是把岑家搞得家破人亡,百廢待興。岑猛死後,四房妻妾雖然都回來了,但因大婆張氏沒有管理能力,沒有足夠的威信來影響、團結別的家人。家庭內部的混亂與矛盾也在加劇。
排位最末的韋氏本是個嬌生慣養、刁蠻任性的土官千金小姐》父親因屈服於岑猛而把她嫁到田州當四姨太,她心裏很不是滋味。那些年,因為岑猛是個專橫、暴庚的男人,治家嚴厲,她生怕落。得像瓦氏一樣的下場,所以一直忍氣吞聲,不敢放肆。
如今自己的親生兒子有了大出息,當了州官,這一意外的福運使她喜不自禁。丈夫的死她並不感到悲哀,反而值得高興。要是他活著,她的兒子怎麼會有出頭之日
於是,年紀最輕的韋氏開始像個大婆一樣,在家中說三道四,指指戳戳,全然不把張氏瓦氏和林氏放在眼裏。
張氏生性善良質樸,一心隻想多養幾個孩子,照顧好丈夫,隻要溫飽,別無他求,對於韋氏的飛揚跋馗,她既不感到氣憤,也不願與她論爭, 自己過自己的日子。
瓦氏還是住在原先的破房裏,官兵來的時候居然沒有把這棟破屋燒掉。她每天照看著孫兒岑芝,食著自己的份田,對家中的變故似乎有點充耳不聞。
她把唯一的慰藉與希望全都寄托在了岑芝的身上。
州官岑邦相是個生性多疑而又有些陰毒的少年。
小時候,他上有三個哥哥和幾個姐姐,下有侄兒,父親又整天忙於備戰、打仗,極少關心到他。加上母親所處的位置,使他在這個龐大的家族中處於一種受排擠、受壓製的境地。
“相兒,哥哥姐姐他們不願跟你玩是不是?因為你最小。”
“相兒,大媽二媽三媽她們都不愛跟你說話是不是?因為媽是小媽。”
“你要乖,聽媽的話,快快長大,給媽出口氣。”
韋氏時常這樣教導他,他也使勁地點頭。
得到正式任命後,一些壓抑很久的念頭漸漸萌生了。
韋氏對他說:“相兒,你不單是一州之主,也是一家之主,家事治不好,怎麼能管好州事?”
他有些疑惑地看著媽媽,問道:“那我該怎麼管好這個家呢?”
韋氏說:“首先不能讓誰在這個家中擁有特權,除了你之外。你看,有些人還有自己的田畝, 自己收租自己吃,太自在了。”
她指的是岑猛生前曾經給瓦氏和林氏劃定的田賦。把那些田收上來,斷了她們的生路,至少不能讓她們過得悠然自得。同時還使瓦氏撫養的岑芝和林氏養的邦輔生活發生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