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夷緣海作三窟,

(樓寇侵擾沿海築窩巢)

十萬官軍皆露骨;

(明軍潰敗,傷亡慘重)

石柱瓦氏女將軍,

(中流砒柱,女中英豪)

幾千戰士援吳越;

(率很兵赴蘇淞抗樓)

紀律可比戚重熙,

(紀律和戚繼光軍隊可比)

勇氣虛江同奮發;

(同仇敵汽,英勇殺敵)

女將親戰揮雙刀,

(女將親自揮刀衝鋒)

成團雪片初圓月。

(如雪花紛飛,·似月般圓)

魔下健兒二十四,

(瓦氏手下二十四員幹將)

雁翎五十各翁忽。

(各揮利劍,銳不可擋)

島夷殺盡江海清,

(殺盡委寇,江浙安定)

南紀至今推戰伐。

(江南人民至今仍讚頌功德)

天都俠少項元池,

(被稱為天都少俠的項元池)

刀法女將手授之。

(瓦氏親自向他傳授刀法)

乙亥春抄遇湖上,

(1575年春在湖上相遇)

霜髯偉幹殊恢奇。

(童顏鶴發,身體魁偉)

謂予長矛疏遠利,

(教我用長槍刺遠敵有利)

彼己懊密須短器。

(近戰必須用短兵器)

綏翠堂中說秘傳,

(在綏翠堂中向我傳刀法)

朔風六月生雙臂。

(舞刀的雙手如六月的朔風)

由此可見,瓦氏夫人的武術曾在江浙一帶流傳,影響深廣。

瓦氏夫人統帥的恨兵在東南沿海抗僑期間,為了戰勝饑餓,增強體能,吃狗吃蛇。後來,江浙人民還捉狗抓蛇去慰勞很兵。這些往事被當地詩人朱察卿、張之象記敘成詩。

張之象《亂後經故居》詩曰:

烏鵲飄零月滿溪,堯林何處得安棲;

萬方多難疲征斂,百戰無功厭鼓攀;

荒徑客歸惟見草,故鄰人去不聞雞;

攜家欲問桃源路,隻恐雲深路已迷。

朱察卿、張之象二人還同作了一首《江南憾事詩》,共吟作對。

朱察卿詩雲:

江南千裏暗妖氛,野哭家家不可聞。

落日群弧窺白骨,荒林萬馬臥黃雲。

將軍不下征夷令,使客空傅祭海文。

試問九重霄肝處,殿頭香氣正氮氛。

萬裏迢遙征戍士,虎符星發路何賒。

帳前豎子金刀薄,闊外將軍寶髻斜。

田父誅茅因縛犬,乞兒眠草為捉蛇。

軍儲不借人間供,願斬鯨貌淨海沙。

張之象和道:

天狼殺乞橫成氛,野哭淒涼不可聞。

幹甲愉能暗創由而抓格卜褚千弓答

登城每設觀兵宴,戰壘空傅吊古文。

漫說海神能掃亂,望洋煙雨更傲氛。

連年戰血抵堪暖,百粵征兵路轉賒。

玉帳正臨春月寒,金戈遙指暮日斜。

豈無豹隱翻求犬,或有龍潛田間蛇。

逮蛇子房倒破牆,鏟向僑賊祭海沙。

這些詩句,描述了當年江南俊亂的情景,並歌煩了日夜兼程,千裏迢迢趕到江南抗樓,解救百姓的瓦氏夫人。此詩寫出了江浙人民對瓦氏夫人的真情實感。

壯族人民的好兒女―瓦氏夫人的功德將水垂青史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