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散文詩如何能進入中國文壇主流社會(1 / 1)

——蔡麗雙杯祖國情全國校園散文詩大獎賽頒獎暨研討會上的講話王劍冰

我就想,機場車站人頭攢動中,怎麼會有四麵八方走來的一群人彙聚在這樣一個地方。當祖國的首都正在悄悄進入夢鄉的時候,一幫子人還在這裏探討散文詩的話題,這就是一種熱情,一種情分。就是這樣的情將我們攏在一起。這就看出散文詩這個文學門類的熱火,這真可說是一個大的群體,從近幾年所參加的散文詩的活動來看,完全有理由相信,散文詩是會有著大的前景的。而且這次蔡麗雙杯祖國情校園散文詩大賽,參賽者都是來自於校園的老師和同學,是一個較為年輕的群體。這或許是大賽組委會的一個預謀,要散文詩發芽生根得更早些,生命力更強些。因而說這些應征稿件都有著朗朗向上的讓人感染其間的衝擊力,此絕非是統一商定好的,因為這些作品來自全國上百家大專院校,朝氣蓬勃的追求與自信,校園的生活氛圍,構成了他們的心境與思想。

再就是語言的亮度與色澤也還是讓人欣慰的。不少作品語言有著明顯的個性特征,如:“一萬朵玫瑰在飛舞,組成時間揮動的手臂,拂過遼闊的天地。”(《一萬朵玫瑰盛開》)如:“拈花一笑的飛天,依舊繪在雪白的宣紙裏,輕盈的金絲雀,依舊鑲在紫色緞子的屏風上,粉紅的花瓣,依舊飄零在潺潺的流水裏”。(《你是否看見我的眼淚》)如:“花兒對種子說:我用一生的燦爛,迎接你的誕生。”(《幸福母親》),這些語言的出現,表明了年輕一代對詞語理解的透徹。

第三點是緊扣“祖國情”去發揮,結合建國六十周年,十月的禮讚,奧運會的舉辦,抗震救災以及上海世博會等鮮明主題,還有一些關於西藏的,關於孔子學院的,這些都很好地展現了年輕學子的心理素質與思想境界。

但是我們不能不談一些我們的希望,探討散文詩的發展方向,這或許也是此次研討會的一個宗旨。

如果這次散文詩大賽,也能表明是散文詩的一朵浪花,一景芳園的話,那我就感到,散文詩仍然離中國文學的主流社會有著一定距離。這裏僅提出三點:

一是雷同性仍明顯存在。像是一個模子出來的,一下子竟有如此多的篇章是這樣的讓人無從選擇。倒是一些寫母親的,寫個人感悟的顯出另類,我們現在就缺少另類,另類才能出彩,沒見街上的女孩子穿著小吊帶裝,那原來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捂在衣服裏麵的,但是有人將它穿了出來,讓街上多了些許美麗,膚色的美麗,線條的美麗,色彩的美麗,這個美麗就是散文詩。膚色不美的、線條不美的、不懂色彩的,都成不了散文詩。所以要有另類的、出彩的東西,不能大眾化,不能批量生產。散文詩因其短小,較容易進入雷同的怪圈,這些年我一直以此詬病散文詩的發展。

二是我覺得在語言的錘煉上仍不能盡如人意,很多的語言是批發出來的,還有可怕的華而不實,像極力妝飾的女子。打動人的語言無非兩種,一種是來自生活的語言,顯現出那種純粹、那種味道,一種是給人突然亮眼的神來之筆,在順常的語句中有著斷裂的、嫁接的、爆炸的效果。另一點是押韻的誤解,其實按照現代理念,散文詩是不必刻意強調押韻的,除非為了朗誦,連現代詩的寫作都不要求押韻了,橫著排的散文詩還要一韻到底嗎?散文詩真正的韻味在內裏,那才是真正的詩的效果。否則隻是表麵一片喧嘩,內裏波瀾不驚。

三是概念性的理解和圖解主題,除了少量的寫西藏寫母親的篇章有驚人的一喜,其餘皆不能撩心逗眼,這是年輕作者的視野所限,或是創作理念一開始就進入了陳井陋巷。

“祖國情”是一個大題目,完全可以五花八門色彩斑斕的,我十分希望看到那些更接近於生活、接近於感性的東西,這種更真實的東西未必不充滿著祖國情、赤子心,但好像不寫“大題材”、喊大口號,就無以表達主體性,這是寫作者的意識的局限。可怕的局限。社會生活色彩斑斕,著眼點是否再大一點,廣一點,散文詩過去就吃了小花小草的虧,我們是否去看看麥浪,讀讀梯田,甚至它們下麵的東西;是否去走走工地,逛逛菜場,甚至棚戶窄巷。我們隻有讓文字表現的東西色彩斑斕,才能使得散文詩色彩斑斕。

在散文、小說、詩歌和散文詩中,最容易犯毛病的恰恰是散文詩,太容易雷同,太容易矯情,太容易圖解主題,太容易做作詞語。我們隻有正視這些弱點,才能使散文詩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進入文學的主流。願此次蔡麗雙杯祖國情散文詩大獎賽是個起點,發人思索的起點,催人向上的起點,圖謀發展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