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賈東亮從妻子臉上的神態推測出她的心思,便以調侃的語調說:“瘦一些有啥關係?聽說城裏有許多時尚女人都喜歡瘦,她們為花錢做美容減肥卻沒能見效而苦惱哩。我是通過勞動去減肥,多好!況且,中國有句古話,千金難買老來瘦。”“老來痩”諶豔文的嘴巴往上一嘟,“問題是你現在才3多歲哩,一下子瘦得像個猴子。”“老婆大人,你講話有點兒誇張吧。”“誇張?喲,看,你的皮膚曬得黑黑的,好似一個非洲大叔。如果在街上突然遇到,我可能會認不出你就是我的老公。”賈東亮的回答仍然是那麼樂觀:“皮膚黑沒有什麼不好。美國人喜歡在加利福尼亞的海灘上曬太陽,他們認為皮膚黑才健美哩。”諶豔文嗔了他一眼:“你呀,總是喜歡死撐。”“我這是實事求是。”八一生態農場現貌“從這車站到你的八一生態農場有多遠”“不算遠,不到5公裏。”“我們怎樣去”“你放心,不會累壞你的。到那邊上車去。”賈東亮一把奪過諶豔文手中的傘兵袋。“上車”諶豔文驚愕地望著他,“你什麼時候買了車”“到那邊你便知道。”賈東亮語帶含蓄笑著回答。諶豔文跟他到了車站廣場的一隅,賈東亮向停在那裏待客的摩托車司機招了招手,側頭對諶豔文說:“我們搭摩托車到八一生態農場去。”賈東亮跟他們講好了價,每人5元。夫妻倆便各自坐在摩托車司機後麵。兩輛殘舊不堪的摩托車挾帶著轟鳴的噪音,尾部噴著嗆鼻的黑煙,穿過縣城南街後,在崎嶇不平的鄉間小路上顛簸著,約莫2分鍾,終於來到了黃盆山下。下了摩托車,賈東亮向諶豔文說:“老婆大人,路上辛苦了,先到我的司令部去喝熱茶吧。”賈東亮諧趣樂觀的講話仍帶著部隊的常用語。“司令部”諶豔文巴眨著明眸,“你的司令部在哪裏”賈東亮指了指池塘邊的鴨棚:“那就是我的野戰司令部,也就是你我在這裏的新家。今晚我們就住在那裏。”一眼望見那邊的破舊鴨棚,諶豔文的眉宇往上聳了聳,但很快又平複下來,她對丈夫這次南下創業的艱苦性早已有思想準備,便不再多言,拿著傘兵袋跟著賈東亮走進了鴨棚。賈東亮向妻子問過在湖北的兒子賈一鑫與嶽父、嶽母的情況後,指了指傘兵袋,道:“那麼一大袋,是什麼東西”湛豔文從傘兵袋掏出了一大堆餐具,還有湖北的特產風味臘味。她那雙明眸閃爍著晶光,帶著絲絲神秘,道:“你猜一猜,我還帶了1十麼東西來”心有靈庫一點通。賈東亮從妻子的眼神中已破譯了其中的密碼,笑了笑回答:“應該還有我平日最喜歡吃、又是你親手醃製的火腿肉臘腸。”諶豔文嗔了他一眼:“總是瞞不了你,你應該當偵察兵才對。”說著從傘兵袋裏掏出了一大包她自製的火腿肉臘腸來。“好,好”賈東亮拿起火腿肉臘腸湊到眼前看了一會,笑得燦如蓮花,又指了指不遠處的那片菜地:“有你帶來的這些北方好東西,我在那邊種了南方的菜心和大白菜。今天的晚飯算得上是南北合璧,我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好,我跟你到菜地去摘青菜。”在這個簡陋的新家,諶豔文親自下廚,讓賈東亮嚐一頓既簡單儉樸又富有紀念意義的團圓飯。很久沒有吃諶豔文親手做的飯了,加上這次老婆又帶來了久違的火腿肉臘腸。尚未起筷,賈東亮已覺得那味道勝過在長江邊黃鶴褸酒家所吃的燕窩魚翅,飯菜進嘴還未落到肚子他已一個勁地嘖嘖稱讚。飯後,賈東亮興致勃勃地向諶豔文介紹他未來那八一生態農場的規劃藍圖。諶豔文是一個搞經濟的人,在聽了一半後忍不住問道:“世間的一切都講求成本核算,做人也是一樣。阿亮,聽你講述的規劃那麼大,描述的藍圖那麼好,你有沒有算過,需要多大的投資?投資下去回報率呢”賈東亮蠻有信心地說:“我作過初步的框算,隻要投資5萬元,就可以將農場辦起來,並且很快就可以收回投資成本了。”諶豔文有點懷疑:“這麼大的農場隻要投資5萬元就可以了?你有沒有算錯呀”“我怎會算錯呢?你出身於數學世家,自己又當個數學老師,雖然在數學方麵我比不上你,但有一句話你應該聽過。”“什麼話”“名師出高徒。我曾是你在數學方麵的學生,辦農場的數很簡單,一一出,我絕不會算錯。隻要投資5萬元就足夠了。”賈東亮在辦農場這方麵算是一位涉世未深的新兵,隻是從最好的角度去考慮,未曾想到創業前路會有幾多的風風雨雨與艱難曲折。當夜,墨藍的天宇上皓月高照,銀河渺渺,星漢迷離。冬天的黃盆山溝,蛇蛙等早躲進洞中去冬眠了,此刻,並沒有夏天時山野蟲鳴蛙叫的喧鬧,聽到的隻是山風掠過草木的聲音。獨立在山野裏的鴨棚被月亮女神抹上了一層銀色,宛若世外桃源裏的畫卷。月華如水,透過棚頂與板壁的小洞灑了進來,印在地麵那斑駁之色更為這對久別夫妻的重逢增添了一份詩情畫意。這裏,沒有豪華賓館的席夢思床,也沒有醇香濃鬱的咖啡牛奶,更沒有醉人的又洋酒,但對於他們來說卻是另有一番情趣。兩人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談到了家中的老人孩子,談到了親朋戚友,更多的是談到這裏未來的發展。賈東亮的聲音帶著幾分自豪:“我們國家的發展大計有好多個五年計劃,而我對創辦這八一生態農場也有三個五年計劃。”諶豔文側頭問:“哪三個五年計劃”賈東亮滔滔不絕地講述著這八一生態農場的美好前景:“第一個五年,重點發展種養業,發展特色農業;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加工和貿易;第三個五年計劃,根據市場的需要,發展生態旅遊觀光農業……”諶豔文被他描繪的藍圖深深地吸引住了。穿過山溝吹來的北風特別凜冽,從板壁的大縫隙中穿掠肆虐,破舊的鴨棚就像一條在驚濤駭浪中將要顛覆的小舟。但那北風呼晡之聲,在這對重逢的夫妻來說,似乎變成了妙曼的仙樂綸音。雖然這裏住宿簡陋,生活條件艱苦,但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人喪失了理想與意誌。幾天之後,便是春節。除夕之夜,神州大地家家戶戶都在吃團圓宴,到處都是喜氣洋洋的景象。除舊迎新的爆竹賀歲聲從遠處的黃盆村接二連三地傳來,此起彼落。當地人已是酒酣飯飽的時分了。這對從北方大城市來的夫妻在廣寧沒有熟人,偌大的黃盆山野間,隻有孤零零卻又不是孤零零的夫妻倆。破鴨棚裏,熱飯香菜,擺在木板架起的小餐桌上。賈東亮與諶豔文對麵而坐,在搖曳的蠟燭光影裏,吃著家鄉風味的火腿肉臘腸。相濡以沫的夫妻,在這異地他鄉,度過了難忘的除夕之夜。大年初一,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都穿著新衣裳,走街串巷,與親朋戚友共敘歡愉。而賈東亮身上還是穿著那套轉業時帶來的迷彩服,與妻子諶豔文麵向北方,祈禱心願,遙祝家人,之後在黃盆山上悠悠轉轉。賈東亮一邊走一邊指點江山:這裏以後是果園,那邊是良種豬場,山下的池塘養魚,那邊是場部……一幅八一生態農場的藍圖緩緩展開,諶豔文被帶進了未來美好的憧憬之中,在她看來,似乎一切都很快變為現實。就這樣,賈東亮與妻子在鴨棚裏一起度過那一年的良宵佳節。當地人問諶豔文:“老賈離開你們母子倆,老遠跑到這裏來當山大王,承包期又是那麼長,你能習慣嗎”諶豔文認真地回答:“他在部隊時,我們已是聚少離多,夫妻分居是習以為常事。他有理想,有大誌,橫下心來在廣寧山區創業,就隨他吧。”妻子的理解與支持無疑是賈東亮前進的助動劑。賈東亮對不能長留在妻兒身邊照顧她們感到內疚,但他將人間親情化作創業的動力。提到這舊鴨棚,賈東亮既有感情卻又心有餘悸。第二年夏天,天氣酷熱,即使這裏地處山野,但鴨棚也好像一個大蒸籠似的。勞累了一整天的賈東亮躺在床上睡覺,迷迷糊糊中快要進夢鄉,此刻已是半夜三更了。忽然耳畔傳來了哀叫聲,賈東亮警覺地睜開了眼睛,使勁地揉了揉,確證那並非夢境,側耳細聽,哀叫聲是從床底下傳來的,並且叫聲不止。此時賈東亮的床墊已不再是初來時的用破磚頭壘疊,而是用兩張鬆木長凳把床板架起來,這是為了騰出空間,在床底下可以堆放鞋與雜物。“這是什麼哀叫聲”疑團在賈東亮心頭繚繞,他把枕頭被鋪挪開,掀開床板,拿電筒往床底下一照,不由自主地驚叫了起來:“哎喲”頓覺毛骨束然。原來,床底下有一條毒蛇正咬著一隻大青蛙。那毒蛇看來有一米多長,粗壯的身子上花紋是一圈黃色間雜著一圈黑色。賈東亮知道,這是被人稱為“蛇王”的金環蛇,當地人叫它為“金腳帶”。如果被它咬了一,劇毒就會沿血液在全身循環,若救治不及,很快就會令人死亡。一直活躍在塘邊草地裏的青蛙為了逃避天敵,鑽進了舊鴨棚賈東亮的床底下,以為就會平安大吉。豈料,毒蛇也很聰明,循跡追蹤而至,青蛙便成了它的獵物,難逃大劫。那條金環蛇突然被手電筒光照射,可能是受驚嚇的緣故,腦袋一甩,扔下了被咬住的大青蛙,挺起身子,轉向賈東亮,敵意地昂起頭來,身子晃擺著,那火紅的長舌頭一出一進地伸縮著,噴著毒氣,發出“噝、噝”的聲音。賈東亮快步走到一隅拿起了一條木棍,一手拿著手電筒,手拿著木棍打蛇。那毒蛇靈性甚高,左閃右避,床底下的空間狹窄,雜物又多,木棍總是打不著。雙方糾纏了幾個回合,那毒蛇趁賈東亮一個不防,飛快地從舊鴨棚木板的破洞竄了出去,逃之夭夭了。舊鴨棚四周的木板壁有很多破洞與縫隙,下麵是魚塘,離山邊又非常近,外麵長滿了雜草灌木,故此,毒蛇、山鼠、青蛙及各種蟲蟻隨時自由地進進出出。這裏成了它們擋風避雨的“樂園”與“快樂王國”。其後,住在鴨棚裏的員工與前來探望他的嶽父嶽母都有類似的遇險經曆。這樣可怕的場麵,後來賈東亮見多了,也見怪不怪了。住在這破舊鴨棚,無怨無悔,這是賈東亮創辦八一生態農場的起步點。賈東亮在這裏一住就住了兩年多。夏天與蚊蟲毒蛇為伴,冬天與寒風陰雨相隨。在既陰暗又潮濕的鴨棚裏,他除了對妻兒親友的無盡思念外,最親密的就是那隻看家的大狼狗。承包荒山的合同簽了,定金也交了,從某種意義來說:農場到手了。下一步就是開始新的人生之旅,自己大展拳腳的時候了。賈東亮考慮最多的是如何才能使八一生態農場快速上馬。一個好漢三個幫,辦農場光是自己一個人幹是不行的,請工是免不了的。在這個新地方,請周圍的村民,首先碰到的最大問題是語言障礙,另外是價錢一下子難有一個合理的標準。有道是,打虎不離親兄弟,上陣不離父子兵。賈東亮首先想到了家鄉的親朋戚友,動員了家鄉的表哥孫修業、還有表弟和他們的妻子、親友南下,到廣寧這山區來參加創業。“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這一句流行語在中原地區早已是家喻戶曉。很多外省人以為:廣東富得流油,滿地都有俯首可拾的黃金。孫修業與那班親朋戚友帶著夢幻般的憧憬,結伴南下,來到八一生態農場之後,卻被眼前的荒涼景象驚呆了:“場長”賈東亮居住的竟然是破舊不堪的鴨棚,農場更沒有任何現代化的設施與裝備。賈東亮知道他們離鄉背井南下前來八一生態農場不容易,並沒有把他們視作自己的“打工仔”,對他們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沒有地方住?怎麼辦?賈東亮與他們一起動手,將舊鴨棚分隔成三間房,與他們同住。能跟場長享受一樣的待遇,員工們自然無話可說。賈東亮帶著新來的員工在黃盆村的幾個山頭轉悠著,見到山上的土質如此差,員工們都皺起了眉頭:“你要搞承包辦農場應該找一個條件理想的地方,怎麼找土質這麼差的山頭呢?豈不是自己找硬骨頭來啃”“這裏山頭的土質的確是差一些,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造它。正是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畫最好最美的圖畫。”賈東亮向他們講述未來這裏的藍圖美景。大家都被賈東亮放棄副團級待遇到山區創業的精神所感動,表示一定要盡自己之力,協助他把農場辦好,這裏,便是自己的新家。所以在工資待遇方麵,員工們並沒有跟他討價還價。在這個新地方,該種什麼,該養什麼,這的確是一個新課題。浮上賈東亮腦海的第一個想法就是種嶺南佳果。以前在家鄉河南及軍隊駐湖北時,北方人最想品嚐的水果有荔枝、龍眼、香蕉、菠蘿。那些嶺南佳果在南方與北方的市場很廣闊,銷路應該不成問題。賈東亮去做過市場調查,進行了多番比較:種植荔枝、龍眼的生長周期比較長,投資下去兩三年難產生經濟效益,這樣不容易維持整個農場的經濟運作,隻能種少量。相對而言,香蕉苗種下經過14個月便會掛果,種苗並不貴,3元便可以買到一棵。菠蘿的苗更便宜,隻要2毛錢便能買一株,並且它當年就可以開花結果有收成。香蕉與菠蘿都是粗生易長、容易管理的作物,生產周期短,資金回籠快,可以說是立竿見影。再來個滾動運作,擴大生產,農場的生產規模就很容易上去。想到這裏,賈東亮樂滋滋的,綻露笑容,便向附近的苗圃場購買了大量的香蕉、菠蘿種苗。除了種,還要養。以後自己開挖魚塘後,究竟養什麼品種的魚為最好呢?聽人說羅非魚與蹌魚很容易養,投放下魚苗後很容易管理,技術要求不高,正好適合自己這個新兵。何況魚苗價錢便宜、大眾化,市場銷路也不錯,便決定在塘裏養大批羅非魚與蹌魚。在大忙的時候,場裏的人手不夠,賈東亮還請了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