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下)(3 / 3)

作為翰林院的負責人,張垍在唐玄宗麵前,參了一本,列舉了李白的這些壞毛病,認為他不適應在朝廷為官。得到了左仆射裴耀卿支持,唐玄宗已經開始冷落李白了,撤銷他的職務是遲早的事情,對皇上寵愛的人他都敢反對,要硬生生的將他趕出朝廷。這樣的人太可怕了,如果讓張垍主考,李林甫便無法操縱科考結果。因此李林甫極力反對,拉攏一幫親信上書,終於說服了唐玄宗,放棄了由張垍擔任主考。

李林甫做事從來都是兩套做法,表麵上一套,暗地裏又是一套。對於地方主官舉薦的舉子,他不予理睬,但對朝中要員私下裏的交易,卻是盡量滿足。

張倚為了兒子能被選中進士,帶著重禮進了宰相府。李林甫早在廳堂等候,見麵就說道:“張大人現在是皇上眼前的紅人,有事說一聲就夠了,何必親自上門?”

張倚將禮物交給總管李凡,對李林甫行禮說道:“我張倚雖然得到皇上的重視,那也是李大人的提攜,我永遠都是李丞相忠實的部下。”

他轉過身來對隨行的一名女子說道:“小燕,快過來向李丞相請安。”

“小燕見過相爺,祝相爺千歲、千千歲。”“哎呀,小燕真逗人喜歡,聲音這樣甜蜜,張大人好福氣呀。”李林甫看著小燕不轉眼。

“小燕今年十六歲,是我派人專程從揚州買來的,聰明伶俐,善解人意。大人如果喜歡,就留在相府,供大人驅使。”張倚用巴結口吻說道。

李林甫這才從小燕的身上轉過眼來,喜笑顏開的說道:“怎麼好意思奪張大人所愛呢?”

張倚說道:“我家那口子管得緊,兩個偏房醋勁十足,還沒進門就鬧得不可開跤,我可不敢動她。”他這是向李林甫表明小燕的清白,李林甫會意,笑著說道:“張大人忍痛割愛,我就收下了,令公子叫什麼呀?”

“張奭,”“好吧,張大人這樣能幹,公子一定錯不了。”他走進書房,拿出一張寫滿人名的紙箋,提筆就將張奭的名字單獨寫在第一行。

科考剛剛結束,考試院的人都忙著整理收上來的試卷。李岫來到考試院,走到一個中等身材的官員身邊,此人頭戴進賢冠④,身穿深緋色官服,五官端正,五綹胡須掛在胸前,正在集中精神批閱試卷。

李岫靠近他的身邊說道:“苗大人聚精會神啊。”那人抬起頭來,認得李岫是李林甫的長子,笑嗬嗬的說道:“為朝廷辦差,苗晉卿不敢有絲毫懈怠,將作少匠大人,不是來監督的吧。”

李岫將一張紙箋,偷偷的遞給他說道:“丞相很關心科考,特地舉薦了一些人,你看著辦吧。”轉身走了。

苗晉卿拿著李林甫送來的名單看了又看,沉思了很長時間。找來副主考宋遙到一隱蔽處商議。

宋遙看過之後說道:“這事難辦得很,科考選士是排沙簡金,為朝廷選拔人才。你要是從社稷的利益出發,秉公辦事,按才能取士,必然會得罪宰相。如果按宰相的意見辦理就不能秉公辦事。如果得罪了宰相,立馬就要下課,如果不秉公辦事,便打擊了天下讀書人的積極性,給社稷帶來隱患。”

苗晉卿說道:“你知道這第一名是誰嗎?乃是皇上麵前紅人,負責考察官員的禦史中丞張倚的兒子。下麵的這些人名,也都是朝廷中有地位、有影響的官員的子嗣或親戚,一個都得罪不得。”

“你可想好了,要是皇上知道我們舞弊,怪罪下來,那是要下大獄的。”宋遙嚴肅的說道。

苗晉卿說道:“事情是難辦呀,但現在的朝廷由李林甫一人把持,我們不按他的意見辦,宰相追究下來,禦史中丞向皇上報告,他們就會羅織罪名。我們雖然是秉公辦事,但到了皇上那裏,就成了玩忽職守,皇上知道的是另一種情況。”

宋遙說道:“我們不能向皇上上奏折嗎?”

苗晉卿說道“你就是向皇上上奏折,皇上也隻能讓禦史台和刑部調查。你看這名單上的人名,不但有禦史台首席長官的兒子,還有各個要害部門有人,刑部官員的子嗣就有五人之多,他們來調查,一定會按照相爺的意見辦。到時候黑白顛倒,我們秉公辦理,成了貪贓枉法。得罪人太多,你我的飯碗就要掉了。”

宋遙說道:“事情真的難辦哪,皇上很少上朝,要做到公正,不容易了。”苗晉卿和宋遙拈著李林甫的信箋,兩人犯難,不知如何辦才好?

注①:翼善冠是唐朝皇帝戴的帽子,分為“前屋”“後山”和“金折角”三個部分,冠上加二龍戲珠。

注②:反綰髻是唐朝流行的一種婦女的發型,將頭發反綰於頂,不使蓬鬆垂,便於輕捷姿態的活動。

注③:唐朝年號,公元734年。

注④:唐朝官名,禦史台辦案的官員。

注⑤:古代的一種官帽,諸侯王常戴。

注⑥:宮廷侍衛,正七品上

注⑦:唐朝官名,正五品下

注⑧:唐朝官名,門下省主官,正三品,宰相之一。

注⑨:唐朝官名,正五品上,禦使台次官,職責是考察朝中官員,

注⑩:唐朝官名,正四品上,吏部次官。

注⑾:唐玄宗年號,即公元735年。

注⑿:唐朝官名,正三品,宰相之一兼禮部主官。

注⒀:唐朝官名,從三品,禦使台主官。

注⒁:進賢冠是古時朝見皇帝的一種禮帽。原為儒者所戴,唐時百官皆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