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下)(1 / 3)

遠處塵煙滾滾,蕭遠山大喜過望,耶律裏思終於來了,如果再晚來一個時辰,他還真的支持不住了。

唐軍也看到了飛起的塵埃,有經驗的人都能判斷,那是大隊騎兵狂奔掀起的。攻城的唐兵認為是援軍到了,突然士氣高漲,冒著城樓的射下的箭雨拚命前衝。

史思明感到奇怪,安祿山的主力怎麼這樣快就來了呢?這與戰前的計劃不相符。他立即判斷,這是契丹的援軍。

戰前安祿山已經作了安排,當時他就預料到契丹人會采用引誘唐軍攻城,然後反包圍,內外夾擊,擊潰唐軍。他采用將計就計,讓史思明作為誘餌,實行反包圍。因此史思明在安排攻城時,多了一個心眼,隻用一部分攻城的軍隊。大部分軍隊留著打防禦戰,準備堅守,等待安祿山主力的外層包圍。

雖然戰術運用適當,但其中的風險很高。在契丹軍隊的內外夾擊之下,他的軍隊能堅持多長時間,是個未知數。

如果契丹軍隊在途中設伏,阻擊安祿山的援軍,安祿山的主力還能不能及時趕到?他心裏沒有底,已經作了最壞的打算。

飛揚的塵土挾雜著密集的馬蹄聲,從四麵八方滾滾而來,史思明警覺起來,判斷出是契丹的援兵到了,立即作出反應。

他沒有抽調駱悅攻城的軍隊,駱悅還以為是安祿山的主力到了,帶領忘命的攻城。史思明親自指揮預留的主力,排好陣式,抵抗契丹援兵。

蕭遠山在城樓上看得真切,契丹的大隊騎兵已經包圍過來了,為了吸引唐軍的注意力,發揮裏應外合的最大效果,他主動出擊。

駱悅還在護城河邊指揮架橋,突然城樓上的吊橋放下來了,蕭遠山手提狼牙棒一馬當先衝出城門。駱悅立即拿起陌刀上前攔截,揮刀砍向馬腿,蕭遠山揮動狼牙棒磕開陌刀,戰馬訓練有素,雙蹄猛然上抬,衝過了吊橋。

唐兵並沒有慌亂,他們是當時世界上素質最高的軍隊,長年訓練,即便遇上最惡劣的環境,也能戰鬥。

架橋的軍士拿起陌刀結成陣式,攔在蕭遠山的麵前,阻擋他向前衝擊。駱悅越過蕭遠山揮刀砍向他身後一名騎兵的腦袋,那名騎兵揮槍上擋,怎奈力量不及駱悅,沒有擋住,從馬背上滾落下來,一名唐兵手起刀落,很熟練的斬下了他的首級。拾起首級送到駱悅的手中,駱悅將契丹兵的首級掛在腰間,對那名士兵說道:“有你一份功勞,下一個的首級歸你。”士兵笑了,緊跟在他的身後。

安祿山的賞罰分明,作戰時以抓到敵人的俘虜和砍下敵人的首級的多少進行賞賜,少的賞金錢,多的記功,功勞大的晉升官職。因此,即便是將領,對敵人的首級也很感興趣。

唐兵相互結對,配合默契給衝出城門的契丹兵沉重打擊。蕭遠山認為契丹兵大量援兵的到來,唐軍會自亂陣腳。現在發現他的觀點是錯誤的,唐兵的攻擊,條理分明,配合默契,戰術用到極至。

他舞動狼牙棒與幾個唐兵搏鬥在一起。沒想到的是,他這個契丹勇士竟然對付不了幾個普通的士兵,狼牙棒呼呼作響,力量千鈞,但唐兵並沒有被其威勢所懾。他們遇強則退,有空子就上,進退有序,攻守自如。再看看身邊,同時衝出城門的契丹兵死的死,傷的傷,許多戰馬成了唐兵的坐騎。蕭遠山這時意識到唐軍的厲害,收起傲慢的神情,穩紮穩打。

駱悅的腰間掛上了三個契丹兵士的首級,搶到一匹契丹戰馬,帶領著唐軍正衝向吊橋。他要衝進城去,占領城池。如果讓唐軍的目的達到,蕭遠山的罪過就大了,不但不能幫助耶律裏思提前圍殲唐軍,反而丟了自己的根據地,為唐軍提供了庇護所。麵對唐軍配合默契的攻擊,蕭遠山奮起神威,猛力揮棒,圍攻的唐兵慌忙後退,他衝到吊橋,截住駱悅,狼牙棒披頭蓋臉的猛然砸下。

駱悅也是一員猛將,武藝雖然不是特別出色,也可算得上好手。見蕭遠山的狼牙棒勢大力沉,便使出全身力量,擺動手中陌刀,向上擋去。

碰的一聲巨響,駱悅的戰馬退了三步,蕭遠山占據了吊橋。駱悅揮動陌刀向他攻去,蕭遠山用狼牙棒回擊,兩人戰在一起。

衝過吊橋的契丹軍士已全部被唐軍殲滅,蕭遠山氣得直咬牙,真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將所有的怨氣都撒在駱銳的身上,狼牙棒神出鬼沒,招招指向他的要害。駱悅手忙腳亂,拚命支撐,希望能扳回劣勢,怎奈技不如人,沒辦法衝過吊橋。

蕭遠山一記重擊,打退駱悅之後,立即向城樓上發出信息。立時箭如雨下,唐兵措手不及,紛紛拿起盾牌防禦,有些動作稍慢便中箭受傷,軍士們亂成一團。

蕭遠山乘亂退回城內,吊橋重新拉起,駱悅指揮唐軍撤退,治療傷員,準備再次發起進攻。

史思明傳來命令,讓他帶一個鎮④監視城內之兵向外攻擊,其他部隊交給他來對付包圍過來的契丹騎兵。顯然,他已經感到危機來臨了,要集中力量,擊退敵人的包圍,能堅持到明天,就意味著勝利。

奔馳中的契丹騎兵並沒有停歇,而是鋪天蓋地的直接衝向唐軍,這種陣式,如果是缺乏戰鬥經驗的人,早就嚇破了膽,亂成一團了。

唐軍訓練有素,對這種排山倒海的陣式,視而不見。史思明早有準備,一聲令下,車駑、伏遠駑一齊射向衝鋒的敵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