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上書借兵祿山想擴軍 巧作安排忠嗣破陰謀(上)(1 / 3)

第二十一章上書借兵祿山想擴軍巧作安排忠嗣破陰謀

沈州城外戰不休,亂殺契丹積如丘。

勇士鐵驄流汗血,將軍邀功名利收。

安祿山指揮大軍向契丹軍隊衝擊,唐軍三麵出擊,成扇形衝向包圍史思明的敵軍。耶律裏思驚慌失措,命令軍士丟下輕重物資,保護迪輦俎裏倉惶撤走,為了逃命也無法照顧從城中衝出的蕭遠山的軍隊。

安祿山冒險獲得成功,十分得意。跟在他身邊的副節度使賈循說道:“大帥神機妙算,反包圍來得及時,不但解了史將軍的圍,而且擊垮了契丹軍主力。這一仗大獲全勝,可以向皇上請功了。”安祿山說道:“現在報功為時尚早,隻有全殲契丹軍,迫使他們投降,才能算立了大功。”

蕭遠山已經衝進了駱悅把守的營盤,見契丹的大隊人馬已經全部逃走,他這支軍隊將要麵對十倍以上的敵人,如果不能乘亂突圍出去,他和他的軍隊就會全部留在這裏。因此不惜一切代價,衝入營壘。

由於唐軍主力正在衝擊外層的契丹軍主力,在內線契丹人占有絕對優勢。駱悅知道唐軍的主力援軍已到,隻要不讓他們衝破柵欄,就能全部將他們殲滅。因此全力抵抗,阻止了蕭遠山的衝擊速度。但兵力相差太大,還是被拚了性命的蕭遠山衝破了防線。即使這樣,還是拖延契丹軍,為唐軍返回圍攻贏得了時間。

史思明從內向耶律裏思的主力衝擊,契丹人遭受突然襲擊,已經亂成一團,丟棄所有物資逃跑。他立即進行追擊,但契丹丟棄物資,輕騎兵跑得快,沒能追上。他停止對耶律裏思的追擊,立即組織軍隊回過頭來圍攻沈州城內突圍出來的契丹軍。

蕭遠山的軍隊剛剛衝破駱悅的營壘,就被史思明的軍隊堵住了。蕭遠山見勢不妙,帶領一部分勇士,拚命衝擊。這時史思明的主力已經趕到,不管是數量上,還是氣勢上都戰有極大的優勢。蕭遠山的軍隊,成了甕中之鱉。他不敢戀戰,帶領軍隊向耶律裏思逃走的方向逃跑,一批又一批契丹軍隊留下來阻擊。

史思明令旗一展,唐軍全力追殺,契丹軍士成了俎上肉,死傷慘重。斷後的軍隊,一批批倒下。契丹人奮力反抗,唐軍的衝擊如牆推進,陌刀兵陣從契丹人屍體上踏過去。

蕭遠山左衝右突,拚命奔逃,還是他武藝高強,戰馬跑得快,唐軍沒有人攔得住他。即使這樣,也隻帶了數十名勇士逃脫,基本上全軍覆沒。

這一仗,唐軍雖然沒有徹底消滅契丹軍的主力,但也擊斃了兩萬敵人,消滅了他們的有生力量。而且獲得大量的軍用物資。安祿山十分高興對隨行的賈循說道:“這一仗打得好,我軍的收獲頗豐,既武裝了自己,又削弱了敵人,為今後的戰鬥開了個好頭。”

軍隊打了大勝仗,安祿山的心情舒暢。親自走到史思明的軍隊裏,一眼看到韓德霖等人的腰間掛滿了契丹軍人的首級,親自走到他的身前問話。

韓德霖第一次見到穿紫袍的將軍,有些拘謹,臉都紅了。安祿山打趣的說道:“這樣靦腆,那來的膽量砍掉敵人的腦袋,你腰間那些東西是自己沾上去的吧。”韓德霖站直身子大聲說道:“報告元帥,我們三人配合,共同殺敵,努力得來的。”祝林森、佘彪也過來了,他們的腰間同樣掛滿了首級。

史思明匆忙向這邊跑來,安祿山高聲喊道:“慢點,兄弟,這仗打得不錯,看到你的這些部下,真讓人高興。”他指著韓德霖三人說道:“他們立了大功,應該獎賞,可以升官,你看著辦。”

史思明恭敬的回答道:“是﹗”轉身對一名下屬說道:“書記官,任命韓德霖為上戍主①,祝林森、佘彪為中戍主。回到據地之後立即向大帥府上報。”他立即進行任命,一方麵是討好安祿山,對他的指示一絲不苟。另一方麵表現他對部隊的了解,隨時隨地能叫出普通士兵的名字。對於一個掌管幾萬軍隊的主官來說,的確不同於一般人,確有過人之處。

安祿山上前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高興的說道:“你帶兵,我最放心。這次讓你當先鋒,我有些擔心。但其他人更不行,隻有冒險啦。想不到任務完成得如此出色。契丹稱臣後,我上報皇上,給你記功。還要加官晉爵。現在立即出發,追擊敵軍。”史思明提醒道:“契丹人靠放牧為生,善於騎馬,北方草原縱橫上萬裏,如果他們在遼闊的大草原上與我們捉迷藏,對我軍不利。我軍的這些重裝備,搬運困難,行動不便,如果放棄這些裝備,又體現不了我軍的優勢,等於是用我們的弱勢去對抗契丹人的長處。我們分兵進擊,則力量分散,很容易中敵人的圈套。集中兵力又跑不過他們的輕騎,很難捕捉戰機,是個費力不討好的戰鬥,根本就不能取勝。”

安祿山沉思起來,史思明提出的問題是實事存在的,他以前也遇到過,這是最難對付的難題。他若有所思的說道:“契丹人有十萬騎兵,不但機動快,而且有很強的戰鬥力,要徹底打垮他們很難。如果再增加一支軍隊從另外一個角度偷襲他們,效果就不一樣了,”

高尚在旁邊建言道:“大帥何不向朝廷要求增援呢?”安祿山眼睛一亮,他不隻是要朝廷派兵增援,而是想要朝廷為他增加軍隊。立即讓高尚草擬奏折。對高尚說道:“向皇上和朝廷上奏:‘啟奏皇上,臣在沈州圍殲契丹主力,斃敵兩萬多人,繳獲軍用物資無數。已經將契丹擊潰,而契丹軍向大漠縱深逃竄,在大草原中與我周旋。為了徹底消滅契丹,請求河東節度使借三萬軍隊交給臣統一指揮,定能全殲契丹軍,讓迪輦俎裏向皇上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