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冷箭暗射皇帝輕處置 重鏢遇險俠士連出招(上)(1 / 3)

第二十三章冷箭暗射皇帝輕處置重鏢遇險俠士連出招

蛛絲馬跡追輪廓,背對天子暗操作。

處心積慮陷對手,皇帝心明不予奪。

輕罰對頭心不甘,蠱惑禦史再上火。

牽強附會證據無,君王裁決如金落。

韋堅與皇甫惟明一案,唐玄宗持否定的態度,沒有批準李林甫的奏折。但李林甫仍然抓住韋堅和皇甫惟明不放,而且要把皇太子也扯進去。進宮向唐玄宗上奏:“啟奏皇上,臣已經調查核實。刑部尚書韋堅,與兩鎮節度使皇甫惟明擾在一起,是事出有因。他們是受太子的蠱惑,臣認為太子有不軌行為。”

唐玄宗聽到上奏大為震驚,太子與尚書、節度使一起那還了得。本想發作,轉念一想,皇甫惟明剛上奏彈劾李林甫,李林甫便反過來告他的狀,這裏麵可能是他們之間的權力之爭。漫不經心的說道:“可有證據?”“臣正在全力追查。”“無稽之談,太子住在內宮,安分得很,哪來的不軌行為?此事不要再糾纏了。”唐玄宗斷然下了結論。

李林甫仍然不死心,拿出兩份奏折,交給唐玄宗說道:“侍禦史①王鉷和剛剛由監察禦史升任侍禦史楊釗的奏折,對唐玄宗說道:“啟奏皇上,禦史台的人對官員有監督查察的權利,這兩名侍禦史也上奏,皇甫惟明進京之後就與韋堅絞和在一起,經常出入太子府。”

唐玄宗看過兩人的奏折之後說道:“全是捕風捉影的事,禦史台查案要講證據。用臆測、設想是不能定罪的。”李林甫說道:“啟奏皇上,因為沒有徹底調查,才沒有拿到確鑿的證據。臣奏請進一步調查,讓禦史台下大力偵察。”

唐玄宗雖然不相信韋堅和皇甫惟明會反對他,但韋堅是太子的內兄,皇甫惟明與太子關係密切。他還是不願太子的勢力增長,有意限製東宮的勢力,也滿足一下李林甫、楊釗等人的要求。在龍椅上挪動一下身子說道:“此事不用再查,將韋堅、皇甫惟明貶為太守,警告他們一下,讓他們今後收斂一些。”

李林甫說道:“啟奏皇上,不將皇甫惟明與韋堅逮捕入獄,也要將他們請到禦史台過一下堂,弄清事件的原因。”唐玄宗將奏折重重的摔在桌上說道:“一點小事,值得大動幹戈嗎?中書省起草詔書,此事以後不要再提。”

李林甫沒有辦法,躬身說道:“尊旨,臣這就去擬旨。”殃殃的退出皇宮。唐玄宗沒有批準他精心準備的奏折,心裏實在不甘,但沒有任何辦法。

天寶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唐玄宗下製書責備韋堅極力謀求官職地位,存有野心,貶為縉雲②太守;皇甫惟明挑撥離間君臣之間的關係,起心不良,貶為播川③太守。唐玄宗不願將事情鬧的太大,到此為止最好,本意還是為了保護太子。他也知道,太子與宰相有隔閡最好,這樣他的地位才能穩定。如果讓宰相和太子絞在一起,隨時都有架空他這個不大上朝的皇帝。

皇甫惟明貶到播川任太守,隴佑、河西兩鎮的節度使就空缺了。唐玄宗在宮內思考由誰來擔任這個位置。高力士站在他的身側,對唐玄宗說道:“啟奏皇上,貴妃娘娘要上華清宮,車馬都準備好了,隻等皇上上車了。”唐玄宗回過神說道:“將軍,朝中誰能打仗?”高力士說道:“啟奏皇上,王忠嗣將軍最能打仗。”

唐玄宗說道:“你也這樣認為,英雄所見略同。忠嗣既能衝鋒陷陣,又能運籌帷幄,是我大唐少有的帥才。讓翰林院擬旨,任命忠嗣兼任隴佑、河西節度使。”

“是。”高力士答應一聲,立即去了翰林院。楊貴妃一陣風似的旋來,對唐玄宗說道:“皇上,一切準備就緒,隻等皇上了。”“走,到華清池住兩月,再回來。長安的燈節也過了,在京城朕的事格外多,想清靜一下都做不到。還是華清宮好,既清靜又溫馨。”唐玄宗上前攜著楊貴妃的手,一起出了皇宮。

皇甫惟明的兩鎮節度使的頭銜移到王忠嗣的頭上,王忠嗣成了四鎮節度。掌握朝廷差不多一半的兵力,負責整個西北的邊防。

安祿山心中不服不行,他和王忠嗣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不管是能力上還是背景靠山,他都無法望其項背。要實現他的出將入相計劃,他必須超越王忠嗣。但王忠嗣比他還要小兩歲,按照自然淘汰的法則行不通。他十分惆悵,坐在帥位上悶悶不樂嚴莊將朝廷送來的詔書存放好之後,走近安祿山說道:“王忠嗣擔任四鎮節度使,為大帥進京又近了一步。”

“我覺得更加遠了,有他阻在我的前麵,可以說已經無望了,我還是安安心心的做好將軍,其他的事不用再想了。”安祿山提不起精神來。高尚進了帥府,對安祿山說道:“皇上任命元帥兼任河北采訪使,大帥成了名符其實的東北王,步入京城的路又近了一程。現在加緊實施,出將入相的目標,很快就能實現。”

安祿山沒好氣的說道:“你們兩個,一唱一和,津津樂道,我看到的都是別人的高興事,皇上隻是給了我一個名份,采訪處置使的職權,節度使也能行使。”

高尚說道:“有了河北采訪處置使的身份,大帥用人的權力加大了,可以從河北各個郡縣甚至全國招攬人才。可以采用很多方法,上門聘請,舉行比武擂台,破格任用等非常之法。將人才聚集到了大帥的身邊,何愁大事不成。”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