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此,重慶人理當感恩於毛澤東當年留下的這篇不朽之佳作。
重慶談判4年之後,中國在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雷霆萬鈞之勢下迅速發生了徹底的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很快成立了。
那時的重慶在毛澤東的眼裏非同尋常,他把重慶作為新中國的西南重鎮,派出劉伯承、鄧小平和賀龍3名大員鎮守此地,建立了中共中央西南局。由於後來南方戰事及西藏解放的形勢需要,重慶的地位一時向西而移,讓位給了成都和西藏那一邊……但重慶的實力毛澤東心裏有數,所以人民共和國的諸多元勳級人物,相當一部分是從重慶西南局走出去的。
新中國建立之後的毛澤東,其實時時掛念著重慶,印象中最深刻的當數1954年了。那一年毛澤東流淚了:長江中下遊因特大洪災,受災人數達888萬人,光淹死的就有33000多人。中南重鎮武漢因長江荊江段決堤,被數米高的洪水淹沒數十天,屍體遍地,慘不忍睹……毛澤東為此非常難過。
從來以詩才著稱的毛澤東這次為武漢防洪軍民戰勝大洪水後而寫下的賀電,竟然用的是這樣一句沉甸甸的毫無激情的話慶賀武漢人民戰勝了1954年的洪水,還要準備戰勝今後可能發生的同樣的嚴重的洪水。麵對人民和財產的慘痛損失,一向激情澎湃的毛澤東變得毫無詩情,隻有字字擲地有聲的殷切教導。
那場洪水之後的毛澤東,經常在中南海徹夜盯著橫串中國地圖東西的那條大江以及大江沿途的一個個城市與鄉村,其中目光停在宜昌與重慶之間的江段最匕、最多。這樣的時間延續了很久,一個月?一年多?總之,我們從已知的曆史資料上可以非常清晰地知道,那之後的幾百天日子裏,毛澤東把所有的精力傾注在如何建設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偉大鬥爭中,每天隻休息幾個小時,有時甚至幾天不睡,比戰爭年代還顯得繁忙。一段時間有人說,毛澤東隻會打仗而不會搞經濟建設,這實在是極大的錯誤。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毛澤東,在處理農村的土改、城市的工商業改造和國家基礎規劃方麵的經濟才能,是當時任何一位經濟學家和政治領袖所無法比擬的。特別是他所著的堪稱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開篇之作一論十大關係,完全是一部無與倫比的經典之作。那些日子裏,毛澤東天天聽彙報、搞調査,十分繁忙。
在完成綱領性決策文件之後,毛澤東又開始將目光投向長江的那段天險……
或許是1954年大洪水的那一幕慘景依然留在這位國家領袖的心頭令他隱隱作痛,也可能是以為高吟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還不到時候,毛澤東這回沒有來到重慶,而一直停留在武昌的東湖賓館內。
然而毛澤東的心卻在不停地奔跑著,直至跑到宜昌,跑到重慶。那雙深情的目光不時地撫摸著三峽江段的每一個細微之處,並常常思緒萬千。
那些日子裏,毛澤東常常佇立在東湖畔的小洋房上的那葉臨江的窗戶前,雙逆大江之水而西望、西望……
主席,您是否想出去走走?湖北省省委書記王任重多次過來小聲詢問毛澤東。
我想遊長江!毛澤東突然說。
王任重一愣,轉而立即進一步試探地問:什麼時候?
馬上!馬上!
是。我立即派人去準備。王任重不敢怠慢,轉身去做該做的事了。
這一天是六一,毛澤東像小孩過節似的異常高興地一口氣遊了124分鍾,遊程達13公裏。爽!毛澤東一生愛好遊泳,尤其愛與大江搏鬥。
時隔一天,毛澤東再次向王任重提出要遊長江,而且這回是換了一個方向。當時的武漢正在長江上建大橋。毛澤東很想看一看建設中的壯麗場景,卻又怕影響工人施工,所以他選擇了一個奇妙的行動一在長江裏遊泳穿過大橋觀賞施工美景。夏日的漢水,桀騖不馴,水情很複雜,然而毛澤東根本沒有將湍急的江水放在眼裏,一遊就是14公裏。
6月4日,毛澤東又提出要暢遊長江。四天遊三次長江,足見毛澤東已被長江蕩漾起的激情所誘惑。無論王任重等人如何勸阻,他老人家根本不聽。長江是一個天然的最好的遊泳池,不遊可惜嘛!毛澤東說這話時,雙眼笑成一條縫,瞳仁裏滿是智慧。
毛澤東太喜愛長江了!幾天的搏浪暢遊,使其神馳意蕩,心潮澎湃,思緒湧動。這一天夜裏,毛澤東的房間內燈光徹夜長明。一束偉人的目光緊盯著地圖上的揚子江,由東而西地緩緩移動著、移動著,從荊江逆向宜昌、萬縣,直至重慶……然後,隻見毛澤東揮動大筆,寫下如下文字: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裏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曰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這首水調歌頭遊泳,氣勢恢弘,堪稱詞中極品,記載著一位卓越詩人神思飛揚的超凡才華,更閃耀著一位傑出領袖的經濟建設戰略的智慧光芒。許多年過去了,當今天我們這些有幸看到三峽大壩真的成為當驚世界殊的奇跡而挺立
在天險長江之上的現實人,再讀一讀偉人毛澤東的這首佳作時,那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壯麗圖畫已不再是詩人的暢想了。
毛澤東是詩人,但更是為人民造福的聖神。他的這首水調歌頭,其實是用超凡的智慧和遠大的胸懷所描繪出的宏偉藍圖,特別地賜給了重慶。因為髙峽與平湖、神女與巫山,都在重慶。
重慶人難道不覺得毛澤東是那麼的格外厚愛你們嗎?
如果說,1917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第一次提出在長江三峽處築壩是偉人對重慶的第一次關注的話,那麼毛澤東的水調歌頭中所言的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則是使重慶日後成為共和國第四個直轄市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決策和實施開端。
陽春三月的重慶,萬物複蘇。山城到處疊翠綠意,鳥語花香。1958年3月28日傍晚,萬家燈火通明的秀麗山城,仿佛有意裝扮一新。習習夜風下,一艘名叫江峽號的輪船迎著柔和的晚風,輕輕地靠近朝天門。不多時,一位身材髙大的巨人出現在甲板上一是毛主席!
毛主席來啦!
江峽號上的船員們又激動又緊張,因為那時毛澤東來重慶和登船都是高度機密的事,隻能激動,不能傳言,自然更不能振臂歡呼,但重慶人心底裏在高呼一萬個毛主席萬歲!
嗬,與13年前出現在重慶談判時的潤之先生相比,今天的毛澤東,不知增加了多少倍神采!其瀟灑和魄力,其精神和智慧,都到了頂峰時期。這也為他在長江三峽上揮寫定神之筆提供了排山倒海般的偉力。
1958年3月280的重慶之行,可以說是毛澤東關於決定上馬三峽丁程的一次落筆之行。我們可以從日後的史料中得出這樣的結論,因為幾天之後毛澤東在武昌東湖賓館裏,一次次地把王任重和長江王林一山叫到他身邊,並且吩咐林一山專門寫一份他所擔心的在三峽上建壩後可能出現的庫區泥沙淤積問題的報告。林一山在後來很快寫完了關於水庫長期使用的初步探索報告,經周恩來之手送達毛澤東手中。
1964年中央作出了三線建設的決定。1966年3月,毛澤東發出了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這對重慶具有特別的意義。
毛澤東的三線建設指示,讓重慶得益匪淺,大大增強了工業實力。
重慶應當始終不忘毛澤東的恩情,因為這個偉人對重慶從來就懷有詩一般的激情。他的詩,就是重慶建設的宏偉藍圖。
1985年1月19日,鄧小平謀劃建重慶直轄市……
重慶本身就是一座曆史重鎮,一座曆史名城。從19世紀80年代英國商人立德樂帶領的固陵號輪船溯長江駛人朝天門的那一天起,重慶的開埠便意味著它作為中國西南門戶的橋頭堡而從此掀開了曆史性的一頁。然而,重慶的開埠帶著列強侵略者的濃濃血腥味,它基本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恥辱的標誌。但這並沒有因此而否定重慶作為長江上遊最重要的通商口岸和城市設置的意義。
辛亥革命後的新一輪中國地區勢力範圍的調整,再一次催生了重慶的脫胎換骨。1929年之後的重慶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城市概念。
之後,作為戰時首都,重慶人因此表現出的巨大愛國熱情讓全世界為之震動。然而,重慶所付出的代價也十分慘烈,她承受了日本侵略者長達5年半的狂轟濫炸……那一次戰時首都是重慶人用血肉譜寫的民族愛國詩篇。
19*49年11月30日,在蔣介石從白市驛機場倉皇逃離不到8個小時後,重慶便在鄧小平、劉伯承領導的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的炮火下獲得了解放。作為當時中國西南地區政治、經濟、軍事、交通和文化中心的重慶,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被確定為西南軍政委員會所在地,統領管轄包括雲南、貴州、西康3省及川東、川西。川南、川北4個行政區和重慶直轄市及西藏。早在人民解放軍進軍重慶時就成立了中共中央西南局,鄧小平任第一書記,到重慶後成立了西南軍政委員會,劉伯承任主席,之後不久又任命鄧小平、賀龍、熊克武、龍雲、劉文輝、王維舟。
本節資料來源:毛毛又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李鵬X眾誌繪宏圖李鶥三峽日記,中國三峽出版社2003年版;何建明X國家行動!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人為副主席;成立了西南軍區,賀龍任司令;完善了於江震、王近山、宋任窮、李井泉、周士第、胡耀邦、張際春、陳錫聯等87人為委員的領導機構。當時的重慶市,無論從所管轄的幾省幾區看,還是從擔當西南局領導的人員看,其分量顯而易見。但隨著全國的解放和建設的需要,中央從適應國家計劃經濟建設、加強中央集中領導及解決中央機構這一級幹部不足等考慮,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作出撤銷各大區機構的決定,重慶成為了四川省轄市。
從戰時首都,到中央直轄市,到省轄市,僅十幾年間,重慶市的地位發生了連續3次變化……
好在重慶的塊頭本來就大,尤其是重工業這一塊在四川省工業生產中占絕對地位,而且在計劃經濟時期的國家範圍內也是有分量的,因而它曾在1954年至1958年和1964年至1967年及1983年至1997年間,三度被中央確立為計劃單列市。特別是第三次計劃單列,無論從時間上,還是中央所賦予重慶的權限上,均為前兩次計劃單列所不能企及。但畢竟是計劃單列,也並不能消除重慶發展的體製上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