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來自大都市上海,曾主事過浦東建設和改造舊上海的工程,他懂得這一層道理,所以來重慶後對滿目滄桑的爛尾樓現象,敏感而又厭惡。加速處理重慶爛尾樓這是點活這個新直轄市生命原動力的一著重要棋子。
華渝生他們的責任肖然當廣不讓,別無選擇。
可是爛尾樓丁程並不是那麼好幹的,當初的投資人也不全是智商很差的人,他們無奈撤出,每個項目都有一本難念的經。現在這難念的經要由華渝生他們的城投人去念了。
地鐵中興花園是華渝生他們接手的第個極有標誌意義的爛尾樣板。好家夥,城投人進人這個爛尾工程,才知道它真的爛到家了。光理清官司就得用長江水來潤嗓子,至於解決老百姓在搬遷安置中遺留5的問題,你就是苦口婆心也未必能做得十全十美。但你既然接了這隻燙山芋,肀渝生等城投人就得準備把手燙破了,把嘴皮磨出血來……
華渝生是誰?他華渝生幹不了這等活,當時市委和市政府就不會將馳騁在學界的這位經濟學者放到城投上來。他華渝生自己雖然有經濟理論和經濟實踐經驗,主要的當然還是有市長、書記和一大批精幹聰慧慷業務的城投人的全力支持與配合。
地鐵中興花園在城投人接手後,通過一係列艱苦、艱難的司法途徑.理清了乩如麻的偵務鏈,並通過對其資產的整體包裝、重組、整合等措施,一舉成功地實現了二次轉讓。新投資商很快使這一在重慶影響頗久、頗大的典型爛尾樓獲得了新生。
當新地鐵中興花閌迎來業主人住的時候,重慶市民仿佛從此進人了現代居住生活的曆史新階段,仿佛第一次有現代都市人的感覺。
之後,重慶市民們從電視和報紙上一個整版一個整版地看到了那些漂亮如閫的諸如什麼丹石湖度假村,還有雄偉氣魄的海聯大姐、華僑大廈、信合大廈、養花溪大廈等尻民住宅新村和商業樓、寫字樓紛紛亮相。市民們當時可能並不沽楚,其實將這些荇經爛尾得一塌糊塗的居民新村和大度承新獲得新貌和牛命的正是華渝牛。
他們的城投人。現在重慶車:要的對外活動和主要經貿場所的國際會展中心,也是在這個時候由城投人完成對它的起死回生工作。如今我們看到的國際會展中心,無論從占地而積,還是內外的設計與建築及功能,堪稱一流,它給重慶帶來的城|形象和經濟發展絕非數字所能衡址的,重要的是對重慶人那一種大爽轄市和國際大都市概念上的心理影響!自然,後來發展經濟也在重慶出現了。這是重慶直轄後融入世界經濟的另一種標誌。
華渝生也有一種從未有過的驕傲感。城投人更不用說,他們是這個城市的舞龍人,是讓這個城市所有的物體和生靈全都舞動起來的人,他們當然最快活和最幸福。
投融資的新思路,激活了重慶原來資金層的一湖死水,使直轄市的發展如長江、嘉陵江一樣奔騰起來。政府為我們公司確定的3個職能和按規劃、帶項目、批土地的運作原則,使我們城投人有機會在為建設新重慶的重大項目中作出貢獻。而近幾年中,重慶給人最直觀的印象是城大了、城新了、城更美了!這其中,橫跨在長江和嘉陵江上的大橋多了,是一條條如充滿生命活力的巨龍,讓這個城市從根本上舞動了起來……華渝生最得意的還是他們城投人參與建設了令重慶人引以為自豪的那麼多大橋。
從石板坡長江大橋複線橋,到菜園壩長江大橋、嘉華嘉陵江大橋,從魚洞長江大橋到朝天門長江大橋……城投人將巨龍舞動到哪裏,那裏就掀起一片沸騰的世界,那裏就呈現一個繁榮的天地。新重慶也因此從渝中半島向南岸北部、向左右東西不停地延伸,不停地擴展,直至顯盡山城的風光,直至顯盡江城的嫵媚,直至顯盡新直轄市的所有獨美一這獨美中,夜景和晨光中的大橋無疑是最美的。此刻的一座座飛跨兩岸、聯結這個古老而新興城市的大橋,或通體載著各種繽紛的燈飾,或滿身披著絢麗的霞光,遠遠看去,就是一條條舞動著的彩虹,使得這個原本分割的、有一些呆板和累腿的城市,變得生動,變得多元,變得豐富,甚至有些嬌豔而浪漫,令人飄然陶醉,流連忘返。
新重慶的大橋建設史是一部城市建設史,同時又是一部世界橋梁建設新史,作為橋都的重慶,本身就可大書特書。然而,它也隻是整個重慶直轄以來的巨變滄海中所泛起的一朵浪花而已。
在華渝生他們的城投公司投融資新思路下,城市土地的市場化管理與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經濟置換,使得小城市、大鄉村格局的重慶市無論從主城區,還是廣闊的鄉村,在利用土地資源推動直轄市現代化建設方麵都取得了可喜成就。如地產集團的領導向我介紹,僅像新建的重慶大學城,當時政府配置給地產集團的是一萬畝地,約10個億的市場價。由於地產集團通過對基礎設施的投人改造,使得大學城後來的地產值升了六七倍。地產公司在整個大學城建設過程中投人共40多億元,即贏冋了二三十億元的增值資產。這種變出讓毛地為出讓淨地的盤活土地資源思路,使得代表政府用好管好土地的重慶地產集團在短短幾年間,資產總量由組建時的4億元,發展到現在的260多億元,並為政府儲備土地數萬畝,確保了飛速發展的重慶城市和鄉村的基礎建設有足夠的空間舒展。
土地不能再生,但同樣的土地在不同機製5可以生發完全不同的生命。土地本無靈性,但在思維活躍和充滿智慧的人手中,它便會產生靈性,萌發生機。曾數百年困守渝中半島的重慶,僅僅直轄幾年時間裏,其主城區麵積擴大數倍,那些以往沉睡幾年的禿丘荒嶺和灘塗殘岸,如今都成了錦繡寶地。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重慶近十年中平均每天有一至兩幢以上的20層高樓拔地而起,但重慶的房地產價格卻始終處在全國同等城市中的低位水平上。這讓我們這些生活在北京的人羨慕至極。四五千元平方米在重慶可以購到十分理想的花園別墅房,而在北京除非到遠不可及的六環路以外去享受這類價的房子,而且絕對不是花園別墅式的高檔房。真的好羨蓰重慶人!
重慶人在土地上以智慧所舞動起的彩虹,不僅使城區百姓感到激動和欣喜。
廣闊天地的鄉村農民也同樣獲得了這份激動和欣喜。地產集團的領導給我講了―則安興鄉的安心田故事,話得從2004年9月說起。地處重慶潼南縣安興鄉的曹家壩村百姓在一片數百畝長滿綠油油莊稼的地頭,用漢白玉豎起了一塊巨大的石碑,那石碑卜.刻著如此一段碑文:
安興曹家壩村,涪江畔南倚,民眾二千餘,人均地三分,今日尚安好,飯足衣帽暖。村民仍有惑:世道好,添丁不息;田無增,明曰可飽?民以食為天,
食以土為本,地乃命根。奉命受囑托,渝地產集團,癸未甲子月,沿河建大堤,荒灘造良田。冬去春夏至,築壩二千二,獲地三千三。祈求地回報,斯向土奉獻。複墾地陡增,長堤護沃土,子孫有田土。村民心得安,勤耕忙收作,緊步奔小康。田穩農則興,農興天下安,日漸升一念,遂立碑一座,名曰為安心,告示後來人:共產黨好,人民政府親。
綠色田埂頭,金光閃閃的安心碑,記載著重慶市委、市政府直轄以來堅持把土地和環境保護丁―作當做一項功垂千秋的大事來抓,每屆政府和黨委把土地管理和環境保護當做中央交付的新直轄市的重中之重來抓緊抓好。安興鄉的安心碑則是重慶土地管理和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一例。
曹家壩村地處丘陵河穀地帶,海拔250多米,氣候溫和,水源充足,特別適宜農作物種植。可是由於涪江流域年年有洪水泛濫,將這裏的良田衝成卵石灘。壩上807戶村民日子因此不好過。尤其是1981年夏天的那場大洪水,徹底衝垮了曹家壩村農民維係生計和生息的一點點土地。年輕的生產隊會計望天興歎,欲哭無淚,竟然一咬牙跳進了滔滔涪江而不歸……失地的村民紛紛背井離家,雜草叢生的卵石灘一躺就是20年的沉睡。2003年,在重慶全市發起的新一輪保護土地、保護環境的行動中,曹家壩村的這片卵石灘地成為了市政府委托地產集團公司所要完成的複墾任務之一。地產公司不是在城市建設的土地置換中賺了不少錢嗎?這冋該用上回報社會和3100萬重慶人民了:經過修建防洪大堤、修渠建排灌體係和移土複墾及植樹等丁―程措施,315公頃土質良好,又有排灌係統和防護大堤的沃土,呈現在村民麵前。這對曹家壩村的老老小小、男男女女的村民來說,簡直是做夢都想不到的天大好事!
咱家鄉也有良田沃土了!這消息不亞於當年農奴聽到自己翻身做主人的菩訊。外出打工和背井離家的人紛紛回村,他們重新把莊稼和生的希望種植到了這沃土之中。
現在的曹家壩村農民,年收人已經從複墾前的人均400多元,上升到537元。翻身要道情。村民們因此在綠色的田頭豎起了一尊石碑,感恩政府和黨使他們世代安心在此……
由來得地勢,徑寸有餘金。大詩人劉禹錫當年仟重慶奉節刺史,寫出農事詩句,他哪知道今0的巴渝農家人得益的不冉是地勢,而是愛民為民的好政府和直轄市的大發展。
數風流人物,當看今朝直轄渝人。
半小時和八小時的夢想。
在北京,有一個在歐洲呆了十幾年的朋友,曾經給我講過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亊:他說他在歐洲時總喜歡利用周末、周日駕車去旅遊。曾經他在一個周末和周日穿越過五個歐洲國家,他的行程是從法國邊城裏昂出發,經瑞十洛桑,到意大利米蘭,冉遊威尼斯,然而到斯洛文尼亞,後經奧地利,從阿爾卑斯山脈,再穿過瑞士回到法國。一路順暢走得輕鬆而愉快。有一年他回到國內,聽說美麗的三峽因水庫蓄水而即將消失,於是他乘飛機到了重慶。遊完三峽後,他在巫山聽當地人講逆大寧河往.卜.可遊一塵不染、美麗如畫的小三峽,於是他順大寧河逆上到了巫溪,遊完龍門峽、巴霧峽和滴翠峽這小三峽後,又聽得當地人講,巫溪北邊的重慶城口縣境內,有條任河,其兩岸貴色美不勝收,完全的原生狀態。於是這位廣兄便到了城口,在遊完任河的支流崩溪河上的棧道遺址後,重慶有筆生意要談,此仁兄急忙收拾行李,搭上城口開往重慶的汽車……君不知,城口雖是重慶轄區的一縣,卻與之遠隔千山萬水。令這仁兄更不可思議的是,明明城就在重慶市的版圖內,長途客車卻先繞陝西,再進四川,最後才又繞回重慶。整整兩天的汽車顛簸,不說渾身如散了架,甲說這一路所花的時間和繞了兩個省份的蹊蹺之事,就讓這仁兄回到北京後數次在我麵前感慨萬千道:走歐洲十國易,遊重慶一市難。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是古人眼裏的巴渝之道。其實,即使在重慶成為直轄市後,其境內仍有至少一半以上的道路,依然處在難於上青天的舊況。特別是萬州以東、以北的巫山、巫溪和開縣、城口,及涪陵以南的彭水、黔江、兩陽和秀山等,交通落後,帶來的必然是經濟、社會、文化和百姓生活方式的落後。外地人很難相信,就在著名的三峽風景區之一的巫山縣,兒年前一位副縣長費了近兩天時間,才翻山越嶺走到一個叫廟堂鄉的地方。當地農民高興得像過年一樣,因為本節資料來源:慶日報006年3月10日相關報道,這兒已經有幾卜年沒有像這位副縣長一樣的大幹部來過了。
於1952年從縣裏被派往廟堂鄉任職的鄉黨委副書記曹建烈,那一年巳經74歲,退休在家。之前他在鄉裏工作了近40年,直至退休。因為大山阻隔,沒有出得去的路,他因此沒離開過廟堂鄉一步,連縣城都沒有回去一次。幾一年中,他們鄉上的事都是由區公所負責。區公所離廟堂鄉65公裏,區公所的幹部同樣也因大山阻隔,兒年難得有人去一次廟堂鄉。就在曹建烈退休之前,區公所有一位幹部為通知曹建烈退休免職事宜,從區公所走路到廟堂鄉,走了一整天竟然還沒有到達目的地。麵對夜幕,麵對大山,麵對貧困,這位幹部一屁股坐在石頭上,忍不住號啕大哭。是他的哭聲,驚醒了山彎彎裏住著的一位農民,這位農民第二天抄近路,將其帶到了廟堂鄉,見到了曹建烈。此時的曹建烈,已是快70歲的老鄉幹部了,因為上麵一直沒有派幹部來接他的班,所以他繼續留在崗位上。
副縣長那年去廟堂鄉,早已退休在家的曹建烈聽說後,特意穿了一身幹淨的衣服,見了副縣長,啪的一個立正,然後舉起右手,一個標準的軍禮:報告首長!老曹的這架勢,著實把這位副縣長嚇了一跳,以為眼前的這位老同誌得了精神病,連忙讓老曹坐下來,並告訴他地方上不行這樣的敬禮。哪知曹建烈直愣愣地站在原地,對副縣長說:我參加工作的時候,綦書記就教我這麼敬禮的。一一老人所說的綦書記是巫山縣委第二任書記。副縣長一聽老人這麼說,眼淚奪眶而出,抱住老曹,嗚嗚大哭起來:老曹同誌,幾十年了,委屈你了……
因為沒有通往山外的路,廟堂鄉的農民們一直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農民們唯一的副業就是養豬,但所養的豬,基本上是自己吃的。過去有人把自己吃不掉的豬運到山外的區公所換現錢,哪知有一次4個農民抬著一頭豬,半路因山高路陡,捆著的豬一使勁,讓後麵一位抬豬的農民一滑腳,結果前麵兩個人翻到了百米深的山崖裏……豬跑了,兩個抬豬的人死了,從此廟堂鄉的人再不去到山外的地方賣豬了,唯一的商品交換方式也停止了。人們依舊過著原始式的生活一一這就是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的著名三峽風景區之一的巫山。
巫山在重慶地域並不是最偏僻的地方,比起北邊的城門、巫溪,南邊的秀山、兩陽,巫山應該算是非常方便去的地方了。重慶市政府有一位部門領導同誌給我講,他和他的副手在前些年因為工作需要,一個出訪東南亞3國去洽談貿易,—個到黔江地區的3個縣檢查工作。說好的5天後都要回來研究新工作,結果5天後,出訪東南亞3國的副手自來了,衍到南邊黔江地區檢查丁―作的他,競然想盡辦法也沒能趕回重慶。我也是走馬觀花,可那裏實在沒路可走,縣城與縣城之間的石頭公路,遇七雨天就塌方,隻能改坐拖拉機,那險、那懸,嚇得我再也不敢去了……
直轄市首任市長蒲海清說,他第一次到城口檢查工作,開的是專車,結果繞道四川和陝西兩省後才到了城口。蒲市長當時見了城口的幹部苦笑道:到你們這兒來一趟,就像出訪非洲。
1999年下半年,賀國強從福逮省來到重慶任職。
蒲海清給了賀國強兩張由他自己両的圖,一張是重慶的交通圖,一張是重慶的經濟發展圖。蒲海清對賀國強說:這都是我最關切的兩件未竟事業。重慶經濟需要加快步伐,怛重慶經濟要騰飛,首先要解決交通問題3張德鄰、蒲海清任職期間的重慶直轄市,提出了3年變樣,5年暢通目標,並且做了大童艱苦的實質性和基礎性的改善交通方麵的工作,尤其是在解決主城區的交通阻塞方麵,取得了敁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