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黑色悲壯(下)
福特中國副總裁許國禎:與長安的合作是場百年約會。
其實在與長安合作之前,我們還和其他國內有名的汽車企業都談過,但最後福特和長安互相選擇了對方。這不隻是福特選擇了長安,長安也選擇了福特。
雙方走到一起是因為兩個公司的本質相同,更重要的是遠景相同。如果追溯長安的源頭,100多年前是赫赫有名的漢陽兵工廠,那是中國民族工業多麼值得自豪的一段曆史。同樣,福特也是全球規模的百年大企業,本質相同是這兩個企業都是肩負著百年以上曆史的重任,也經曆了百年的曆練,對事情、對市場已經形成了係統的看法。遠景相同是兩個企業都想在中國做出一番事業,要做汽車企業的領頭羊。經過雙方討論,我們合二為一。福特和長安的關係定位是戰略合作夥伴,福特在中國大的項目或者以後要發展一些項目都會和長安一起做。比如不久前長安和江鈴重組成立控股公司,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因為雙方都是福特的合作夥伴,它們兩家結成親家,福特自然在旁邊高興得不得了,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合作能夠更緊密。
至於如何看待長安堅持自主開發,我認為,長安的進步,也就是福特的進步,福特的成績裏麵有長安的貢獻。長安本來就是一個汽車企業,重慶長安、長安鈴木這些都是在福特和長安合作前已經既存的企業,它們不可能因為一個新成立的企業就不做了,我們的業務發展基本上是互不幹擾,但又是相輔相成的。作為長安的戰略合作夥伴,說到對於他們堅持自主開發對我們雙方合作的影響,這要看從哪個角度看,有的人會產生防範之心。但我們認為兩個合作夥伴如果在技術、業務操辦的經驗上都比較貼近的話,事情反而更好辦,更容易溝通,思路更契合。長安集團對於福特的文化,包括做事方法、產品開發、投產、現場管理、安全、環境,甚至細小到廠裏通風設計,都會有深人了解,就可以揚長避短。合作夥伴體力越來越強健,對我們而言是好事。
尹家緒在重慶是家喻戶曉的人。然而這個神秘而值得人們尊重的人,現在已經悄然地離開重慶,到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任老總去了。但尹家緒這個人的影子會在很長時間內一直留在長安、留在重慶人的心目中。透過浩如煙海的中國微型車世界的那層神秘麵紗,讓我們來真正認識尹家緒這位在中國汽車行業中為重慶人爭得極高榮譽的民族英雄。
尹家緒把長安從一個隻能年產幾萬輛的危難企業,發展到2000年的20萬輛、到2005年的60萬輛……50歲的尹家緒於2006年初離開長安出任中國南方汽車公司總經理。但長安快速發展的步子絲毫沒有減慢,2006年的年生產汽車總量達70萬輛,收人達432億元,占重慶60?的10左右。現在尹家緒走了,但長安則會永遠地留在重慶,而且其步伐越走越豪邁。十一五發展規劃中的長安,要實現四年翻番跨百萬,六年收人過千億的目標。即到2008年,收入再翻一番,產銷汽車突破100萬輛;到2010年,產銷汽車150萬輛以上,其中,海外銷量8萬輛以上,銷售收人突破1000億元,實現159的整車市場占有率,進人國內汽車行業第一陣營。
沒有人作過這樣一個設想:如果將長安年產的70萬輛車排成隊,同時起步,那陣勢不知有多麼壯觀和氣魄!那陣勢,真的是車輪滾滾,驚天動地!
其實我知道,在重慶,長安僅僅是直轄市車王國中的一個諸侯而巳。它還有名聲和實力不相匕下的嘉陵、建設、慶鈴、精通、宗申、隆鑫等汽車摩托車企業。據2005年統計的數字表明,重慶以汽車和摩托車為代表的車子工業所產生的工業產值就達800億元左右,占全市00?的以上。重慶的汽車產量使其穩坐中國四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的寶座,而重慶摩托車的700萬輛的產量水平,則穩居全國第一。
重慶車輪子的厲害,國人早有所聞,並且載人中國當代工業史冊。
說到電慶的車輪滾滾的隊列中,我們不得不提到同樣有著民族英雄情結的一位重量級人物,他也姓尹。那便是通過黨的政策,順應直轄市的發展軌跡,靠個人的力撤躋身於中國車業霸主之一的尹明善先生。
尹明善在重慶和全國的名氣都不小,外地人知道他是因為尹先生在2000年時,就以重慶力帆集團董事長的身份,以總資產18億元而躋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出的中國大陸50位富豪排行榜。之後,尹先生多次被列名中國富人榜。
然而他是典型的民營企業家,是重慶民營企業家中的傑出代表。
尹先生在外第二次出名是他在2000年8月19日,以5580萬的代價買下了寰島足球俱樂部,改旗號為力帆。這回使名不見經傳的力帆從此揚名神州大地。尹明善當時說,足球是絕對的朝陽產業,我希望我能成為中國的尤伯羅斯。
尹先生第三次在外出名是在2003年,他當選為重慶市政協第二屆委員會副主席,成為改革開放以來全國首位進人省級政協領導班子的民營企業家。想不到,實在沒想到。尹先生在描述自己成為政協副主席時非常激動:實際上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商人,一下子讓我當上了省部級的職務,所以當中央組織部找我談話的時候,我聽到時頭轟地一下炸了,我就跟他們講老實話,我是連科長都沒有當過的人,怎麼一下子把我提那麼髙?從那個時候開始,尹明善的名片上一直掛著這樣四個頭銜: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重慶工商聯會長、重慶力帆集團董事長。
尹先生第四次在外出大名是在2005年。他尹明善在這一年向全中國宣布:麾下的力帆集團要進人汽車行業,並且出資24億元,砸出了一款力帆520。不信神州無此時,家家買得香車歸。老尹以詩言誌,誓言要拿全部身家進人汽車行業。如當年的浙江台州汽車狂人李書福一樣,老尹的話很是驚天動地。老尹先生還有一套論斤說車理論:在研究了摩托車的價格後,他得出的結論是,125毫升排量的摩托車在1997年是1.6萬元,現在隻有3000元,合14元斤。捷達、桑塔納大概是50元廣斤,我預測8年之後這些車會降到20元廣斤左右。尹先生想告訴世人,目前轎車利潤很髙,力帆轎車的價格很便宜。
當年追車兒,今朝造車人。恍然如夢中,幸運中國人。60多歲的重慶老尹一腔造車熱血,濕示了他要像長安老總尹家緒那樣,成為汽車工業中的中國製造的民族英雄。
這一年,尹先生以5000多萬元義款捐獻給光彩事業,從而獲得中華慈善家的美名。
在重慶車輪滾滾壯麗事業中,尹明善其實隻能算是個後來者,但這位人物的車業傳奇使他同樣成為今天新直轄市的一位標誌性人物和3000萬新重慶人心目中的英雄。介紹他的文章多得很一明善是地道的重慶人,出生在重慶涪陵的一個破落的地主家庭。對童年的往事,尹明善記憶猶新:我出生的時候家裏生活是挺好的,不需要養豬,天天買肉吃也沒什麼問題。但地主家庭的身份,注定了解放後他的口子不會太好過。我和母親被發配到郊區的一座山上住……那段時間,我和50多歲的老母親相依為命。為了謀生,12歲的尹明善向人借了5角錢,幵始做賣針頭線腦的小生意。我手端一個小盒子,裏麵放著幾十根針,以批發價賣給別人。尹明善介紹,他到城裏買針,花一角錢買50根針,再回鄉下每根針賣一分錢,一次買一角錢的人可以買到20根針,因而利潤不錯,一天能賣針賺一角多錢,3天就可以幫母親買一升米,剩下的還可以買拽油鹽和菜什麼的。他由此成了家裏的頂梁柱。
童年的經商經曆,使尹明善從小有了濃厚的商品意識。通過賣針,我居然還學到了現在才興起的資金調用和拆借。他說,自己一般是先在鄉下賣掉針,賺到錢後再到城甲.進貨。一位相識的賣雞蛋的年輕人則是先到鄉下花錢買雞蛋,再拿到重慶賣掉。於是,尹明善和賣雞蛋的年輕人商量,采用融資的辦法,把兩人的資金合在一起用。我把在鄉下賣針得來的錢都交給他,這樣他可以多收購一些雞蛋,到靈慶他賣掉雞蛋後再把錢交給我,我又可以多進些針頭線腦。一年下來,尹明善居然賺到對於當時的他來說是個天文數字的幾十元錢哪!
有了比別人多的錢,在安頓好母親的生活後,尹明善便來到重慶求學。校園裏的尹明善如魚得水,成績一直很好,深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生不逢時,在1958年那場反右運動中,高三學生尹明善,因被揭發有右派言論而失學;1961年,他因罪名上升為反革命而坐了9個半月的牢,後來又被發配到塑料廠監督勞動。從此,尹明善曆經了近20年牛鬼蛇神的日子……
1979年,尹明善終於摘掉了反革命的帽子。那一年,尹明善41歲。照著鏡子,看著自己頭上過早長出的幾根銀發,尹明善心裏暗暗發誓道:薑子牙81歲出山,我今年41歲,還年輕,一切從頭做起!
從骨子裏說,尹明善是個文化人,他在41歲之後的幾年裏,仍然沒有超越於他的文人情結,先是去當電視大學的英語教師。再後來重慶出版社恢複,他應聘去當了一名編輯。在20世紀80年代中葉,在下海浪潮的衝擊下,尹明善的那顆不安分的心也跟著沸騰起來一之後便是他的數年書商生涯。
然而幾年過後,尹明善清楚:再大的書商也融人不了重慶這個以車為代表的經濟新王國的主潮之中,更成不了被人注目的英雄。
此時的重慶,以長安和嘉陵為代表的車業經濟如火如荼,尤其是嘉陵引發的中國摩托熱,將處在萬元戶水平的中國人惹得整天都在做摩托夢―摩托市場讓重慶人風光無限。
尹明善也要做摩托了!當時像他這樣想在摩托這塊大蛋糕上分一勺羹吃的人多了去了,但沒有幾個人相信書商出身的尹明善會幹出什麼大名堂來。
然而他成功了!重慶車王國成就了一位吟著小詩走天下的文化人向大企業家轉型的全部過程
1992年的一天,當他站在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不足40平方米租來的車間裏,向手下的9名員工宣布我要造出全中國、全世界沒有的發動機時,沒幾個人拿它當真。甚至有人偷偷地在底下嘲笑這個連摩托車輪子怎麼轉都搞不清的尹書呆子是在發神經病。而在泱泱重慶摩托幫的大海洋裏,他尹明善更是個不人流的無名小卒。
改革大潮造就英雄豪傑。無名小卒加老人革命的尹明善,他在加入車業行列時已年過半百誰也沒有將他當回事,尤其是後來被他甩在屁股後麵的幾家摩托老大,尹明善?尹明善是誰?嗨,別管這類小個體戶,老子幹老子的!人家這麼說。
可彈指一揮間,10年之後,重慶沒有人再不把這個尹明善放在眼裏了,他競然超過了所有摩托老大,坐上了中國摩托老大的交椅。
10年的時間太短,一瞬間的工夫。而就是10年工夫,尹明善使自己的事業和重慶人在全國人民麵前大大露了臉。看看有人給他記述的這段發跡史吧一一
55歲人行的尹明善,要在夾縫中殺出條生路,隻有劍走偏鋒。老尹的絕活是一個老得不能再老的新招:創新。
他沒有重複其他小企業為大廠做邊角料的老路,一開始就直指摩托車心髒一發動機的生產。因為他看到,盡管當時的摩托車市場熱浪灼人,但發動機一直是瓶頸,國內隻有50毫升和70毫升兩個型號,其餘大多從日本進口,當地摩托車小廠還不得不遠到河南買質次價高的國產發動機。
尹明善的判斷是:做摩托車盡管市場空間不大,但技術空間很大,創新空間更大,利潤空間無限大。不懂技術的尹明善,把市場琢磨透了。他發現,把建設集團維修部的發動機配件買來,自己組裝後再賣出去,成本僅1400元,而賣價高達1998元,這是一條當時無人知曉的捷徑,建設集團對此也渾然不覺。於是,他開始悄悄分批從建設集團躉來發動機零部件組裝銷售,同時積極聯係配套廠,設計自己的零配件。4個月過後,當建設集團突然醒悟,下令一個零配件都不許賣給尹明善時,他自己獨立設計的關鍵配件已橫空出世,企業輕舟巳過萬重山。
隻有過時的思路,過時的技術,沒有過時的市場。短暫的原始積累過後,尹明善有了500多萬元資金,他一狠心拿出50萬搞開發,研製出當時全國唯一的100毫升四衝程發動機。消息傳出,浙江錢江集團主動上門要求一年包銷8萬台。接著尹明善又一鼓作氣,投資100萬元開發出100毫升電啟發動機,兩個全國沒有,一下子就為尹明善博回3100萬元。
嚐到創新的甜頭,尹明善一發不可收拾。此後,他的企業幾乎半年就推出一個新品,現在每月就能推出一個全國沒有,甚至全世界沒有的新機器。舍得,舍得,有得必須能舍,在科技投入上,尹明善是慷慨的。公司每年要拿出銷售收人的搞新品開發,創出全國同行業的紀錄。公司最火的時候,廠商提前幾個月打來預付款,天天到廠門口排隊取貨,以至於公司每星期都得到機場包機發貨,這在同業裏也是破天荒的新聞。
創新是企業的馬達。7年來,尹明善在業內創出8個全國第一、3個世界第一,其銷售收人709來自新品,他創辦的力帆集團,也借此打敗業內老字號,一步步登上摩托幫幫主的位置。
麵對一些人的摩托車行業將要成為夕陽產業的預言,尹明善信心十足:隻有夕陽的技術,沒有夕陽的產業,隻要創新不斷,製造業永遠是不落的太陽。
……熟悉尹明善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民族意識很強的山城漢子。在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期間,朱鎔基總理就台灣問題答中外記者提問後,尹明善連夜寫下我擁護的短文,在報紙上以自費廣告的形式刊發,被稱為愛國廣告,拳拳之心躍然紙上。這種精神用在商戰中,那就是讓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用足社會主義的政策,賺足資本主義國家的錢,為中華民族爭足光。
走進力帆集閉工廠的大門,迎麵就是國內賺錢,市場好漢;海外獲利,民族英雄的大幅標語,充滿豪情和霸氣。人說力帆三件寶:創新、出口、信譽好。尹明善開拓國際市場的成功經驗,徹底改變了人們對民營企業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普遍看法。
當別的企業正在國內市場卜.大打白刃戰的時候,尹明善及時把目光投向了海外。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原來摩托車出口的利潤是內銷的4倍以上!於是,尹明善集中了公司的最強陣容力拓國際市場,他和同事兩年之內跑了20多個國家,平均每三天中就有一天待在國外。走出去天寬地闊。現實給尹明善上了生動的一課,原來這個市場大得很,原來我們的東西不比別人差,對國際市場我們缺的是了解,缺的是開拓。
當時東南亞流行彎梁摩托,恰好力帆彎梁車享譽全國,轉眼間,力帆順勢席卷東南亞;白種人喜歡高架跑車,這種車我國僅兩家生產,力帆又由此贏得阿根廷、烏拉圭等國的市場。
在越南、印尼等國,過去是日本摩托車大行其道,在力帆的強力攻勢下,日貨節節敗退,力帆在當地占到809左右的市場份額,打破了國內製造業逢日必敗的神話。如今輛輛奔馳在大街上的、有中國製造標誌的摩托車,已成為東南亞當地一道獨特的景觀。過去並不把中國同行放在眼裏的外國摩托車公司,一覺醒來忽然發現,自己的傳統領地已經被這位不速之客衝得七零八落,其驚訝可想而知。他們成立了同業協會,聯手對付力帆,並建立了專門機構,研究力帆的一舉一動……生產全球化、技術全球化、人才全球化、資本全球化,是尹明善推行其市場全球化路線的4隻輪子。
如今,僅拿下自營進出口權兩年多的力帆,已在南非、伊朗設立了組裝廠,並還計劃在越南、印尼、美國等地設廠,初步實現了生產的全球化。在技術全球化上,尹明善計劃投資100萬美元購買國外軟技術,以圖站在巨人肩上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