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黑色悲壯(中)
重鋼本廠動得了?你還沒有動哪一塊,有人便直起嗓門告訴你:老子這兒是當年張之洞辦洋務時就有的中國鋼鐵第一!你不知道?那給你來上上課:我們重鋼是中國最早的鋼鐵廠,它的前身是漢陽鋼鐵廠,成立於890年,滿清時期就是國有企業了。當年的漢陽鋼鐵廠,是張之洞從歐洲的工業發源地德國引進的主體設備。因為鋼廠用的是大冶的鐵礦,萍鄉的煤,所以後來又改稱為漢冶萍公司。1938年武漢淪陷前,經蔣介石的手諭,才落戶到重慶,取名10工廠,它是國民政府的國有,打日本鬼子的槍炮和裝甲武器多數是我們造的。在解放戰爭時期,是我們廠的地下黨組織了著名的三,二三大罷工。解放前夕,又是我們廠的地下黨用生命保護了鋼廠的設備沒被國民黨政府搬到台灣。新中國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所用的鋼軌,全是我們廠出的。在共和國初期建設中,我們重鋼與鞍鋼、太原鋼廠齊名,成為中國鋼鐵三雄。即使在改革開放年代,我們重鋼也有過輝煌的曆史。是我們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第一個在行業中把超產的部分鋼材作為商品上了市場進行銷售;是我們第一批進行補償貿易;是我們因技術改造需要第一個在國內發行企業債券……重鋼是中國最早的國有企業,也是共和國國有企業的傑出代表。怎麼,你們想把這樣的功臣毀滅?門兒都沒有!鋼鐵人要麼不幹,要幹就視死如歸。
你想動重特?你以為它真是死人了?大錯特錯。別說12200名注冊職丁―,就是廠裏的一塊破銅爛鐵你要敢輕易把它扔了,先死的是你個龜兒子!咱特鋼的一磚一瓦是你能動得了的?那是咱共和國的基石之一,它的功勞和苦勞都是百分之百的含金量!敵人的導彈和大炮都打不穿用咱重特生產的鋼板和艦艇,你想靠啥子改製能讓我們死去?老子不跟你拚命就不是重特人!
唐民偉?唐民偉算老幾?他敢動咱重特一根毫毛,老子就斷他三根肋骨!
但唐民偉還是去了,去了重特,去了那個讓他看了傷心又悲痛的地方:那廠區清冷敗落,煙囪不冒煙,爐膛沒紅火,車間不見人,有的隻是滿院瘋長的雜草……
恥辱!地獄!不死亡就不能新生!唐民偉從重特回來的路上,內心隻有這幾個詞彙在心頭如峽江之滔,洶湧地衝擊著他的胸膛。於是隨後有了他的六大施政方案——
第一招:調整班子,創新體製。這一點可以略去不說,但卻是最重要的一環,沒有好的領航人,即使再好的客觀條件,也會迷失航途。峽江之穀,天下最險,而這裏卻能輕舟漫流,是因為執掌船隻的舵手有超人的勇氣,超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
第二招:調整機構,裁減臃員。這事最難,但再難也得舉刀往下砍。國有企業之所以不堪重負,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浮於事。市場經濟講究的是效益,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積累的問題,現在必須決斷處理。於是重組後的特鋼公司,光廠級、處級幹部就精減了11人,減幅達52.79;科級幹部精減281人,減幅也達46.89。另有24個機構被撤銷編製。
第三招:推進技改,爭取立項。這是新特鋼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希望所在。新特鋼的汽車線和摩托車及特殊鋼材生產線的技改項目,經努力得到國家批準,總投資9.3億元,這坷以說是一個不小的偉大勝利。
第四招:精幹主線,分離輔助。意思是把原先一線生產的單位強化起來,將後勤等輔助單位分離出去。所有分離出去的非鋼產業子公司全部實行斷皇糧,自負盈虧,獨立核算,自主經營。很清楚,按市場規律辦事,你有本事自己養活自己,沒本事就關門歇業,沒人再養你。
第五招有人說狠了一點,唐民偉等班子成員說,不這樣狠,重鋼和特鋼就不能真正實現浴火之煉。於是重組的當年,原特鋼的12200名在冊職工全部下崗,然後再按雙向選擇的原則,重新競爭上崗。最後,一線生產人數從原來的10000人,減少到4300人。光這一項,企業一年負擔減少多少?你算一算吧!
第六招是經濟運營賬,我不管你采取什麼招術,在全集團公司的統一規則下,所有部門和子公司,你必須保證記住一件事:不做賠本生意,誰虧誰負責!
好你個唐民偉,夠狠的啊!
唐民偉笑了:我不是經濟學家,怛搞經濟的不能沒有鋼鐵人的性格,沒有鋼鐵意誌的人是辦不成大事的。
就這麼照幹!幹不了的換人!
當然,唐民偉還是黨委書記,黨委書記就得有動員和教育職工之本領,於是,在重鋼一邊進行市場和技術改造與改革的大動作的同時,轟轟烈烈的廠情教育、士氣鼓動在黨、團、工、群,甚至家屬和青少年中間,遍地開花,熱氣騰騰。那些曰子裏,重鋼所在的大渡門區,到處可以聽到類似高唱英特納雄耐爾的戰鬥進行曲,其勢其聲,威壯無比,猶如山呼海嘯、驚濤駭浪……
更新觀念,調整思路,精心設計,周密安排,步步為營,重點出擊,各個突破,左望右觀,上看下察,前行後動,內煉外助,高開低入,今殺明衝,你死我活……重鋼人在新世紀到來的2000年開年後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裏,都在進行著從未如此緊張、如此激烈、如此壯麗的舉動和戰鬥。他們在為自己的命運而戰,為新重鋼而戰,為第四直轄市而戰!
戰得那麼波瀾壯闊,那麼風起雲湧,那麼上下一心,那麼步調一致,那麼精彩無比,那麼刻骨銘心一後來,人們看到和聽到的是:活著的活得更好了,死亡的重新站立了起來成為了新的活人!
嗬,浴火熾煉一煉出一個霞光滿天的新天地。
嗬,浴火熾煉一煉出一道道如虹的金光大道。
2000年9月的最後一天,財務部負責人將集團公司的產銷成本賬送到唐民偉手裏唐總,特大喜訊,全集團公司在填補特鋼公司當年累計虧損的基礎上,贏利501萬元,提前三個月實現全年扭虧為盈的目標!
是嗎?唐民偉雙手拿著報表,兩眼盈著閃亮的晶瑩。他忍不住站起身,走到窗前,推開窗戶,喃喃地說了一聲:該喝酒慶賀。
這一年的國慶,十裏鋼城,一片酒香……
重鋼的整體扭虧為盈,可不是件小事,它對重鋼自身和重慶的意義遠遠不在簡單的一個數字上,它標誌了重慶直轄市工業生產的一個裏程碑!
賀國強書記為此作了熱情洋溢的批示;
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作了熱情洋溢的批示;
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也作了熱情洋溢的批示!
並且,2001年元旦剛過的第四天1月5日,國家總理來到了重慶,來到了重鋼人麵前——朱鎔基總理:你們過去真是全國冶金行業第一虧損大戶?
唐民偉:是。沒有比我們虧損更多的……但去年我們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關懷幫助下,全集團公司幹部職工奮力拚搏,一舉實現了扭虧為盈。
朱總理:可喜可賀!
那天,安排唐民偉向總理彙報的時間是半小時,結果國家總理與重鋼總經理的一對一答,整整用去了一個多小時。
那才叫痛快!總理對我們重鋼太關心了!數年過去,唐民偉每每談及那次難忘的與總理的對話,總是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
唐民偉的精神風采和重鋼人的扭虧為盈,給國家總理留下了深刻印象,因而有了不到一個月之後的國家經貿委下發的那份93號文件一一關於重慶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板帶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建議書的批複。這是唐民偉和重鋼人最想得到的,它是扭虧為盈後的重鋼人得以雄起的一個關鍵性項目,即324億元的板帶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的上馬。
這是總理對我們重鋼人的特別關懷!是黨和國家對我們重鋼人的特別關懷!唐民偉拿到這個批複文件,逢人便如此說。
重鋼後來的路走得豪邁而瀟灑,直到今日,他們年年贏利過億元。2004年,成為重慶市市屬企業中第一家年銷售收人過百億元的企業。2006年,重鋼的銷售收人是24億元,為直轄市之前的1996年的252%的增長率。職工收人也比1996年增長了233。
在直轄市建市10周年前夕,我到重鋼采訪時,老領導唐民偉巳經離崗退休了,他的家人都在成都,即便如此,老唐仍經常回重鋼,過著普通重鋼人的生活。現在的重鋼一把手是董林,這位專家型出身的新董事長,更是一名管理能手,在以他為首的重鋼班子的領導下,今日重鋼人有了更加遠大的奮鬥目標。現在他們正在做兩件大事:一是在重慶長壽區建一個現代化的新重鋼;二是在西昌礦石基地建一個年生產鋼鐵墾達250萬噸的第二重鋼。幾年後,這兩個新重鋼建成時,它們的年生產鋼鐵能力為800萬噸。
北有鞍鋼,南有重鋼,這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時在中國鋼鐵行業裏流行的一句話。幾十年過去了,重鋼人丟失了很久的曾經的榮耀。現在,他們又開始在夢想這句話,而這一次他們重新找回那份榮耀時,便永遠不想失去了!
在重慶國有企業改革屮,浴火重生的企業何止重鋼一家,那些國企的老總們也都有與唐民偉類似的經曆。現任詩仙太0集團董事長的朱治平,便是其中之一。
朱治平以前一直在萬州區政府機關丁工作,當詩仙太白老總之前是萬州區財辦副主任。2000年,重慶國企改革進人攻堅階段。這年有一天,萬州區委書記聶衛國突然找到老朱,說區委已研究決定,讓他到詩仙太白酒廠出任政府工作組組長,任務是整頓該企業的問題。
不行不行,我身體不好,這副擔子我挑不起來,你還是另找人吧!朱治平敢在區委書記麵前當場拒絕組織的任職,身體原因其實是一個借口,主要是他認為自己能力有限,對詩仙太白酒廠這樣的單位實無起死回生之力。可不,政府門口此時此刻還圍堵著許多詩仙太白的人,他們甚至喊著口號要政府給他們飯吃。職工連吃飯問題都要找政府,可想企業之爛!
而詩仙太白現今在重慶街頭,到處可見其宣傳廣告,特別是外地人一進入重慶地域,滿街跑的出租車上都是詩仙太白。但公元2000年前的詩仙太白可是一塌糊塗,讓萬州區領導頭疼不已。
說起詩仙太白,其曆史可不淺。1917年秋,當時的萬州大富翁鮑念榮是個實業資本家,他遠赴瀘州,花巨資買下了具有400年曆史的最古老的溫永勝酒坊的兩個酒窖國窖的窖泥母糟,順江而下在自己的家鄉辦起了酒坊。這就是詩仙太白酒廠的前身。因唐代詩仙李白流放夜郎,滯於萬縣西岩,把酒吟詩弈棋,尤其鍾情於萬縣的大曲酒,後人為紀念李白,遂取名詩仙太白,這便是詩仙太白的曆史源頭。
1959年,詩仙太白被推薦為國慶十周年國宴用酒,4次蟬聯四川省名酒;1984年獲國家商業部優質產品金爵獎;1988年榮獲國家優質產品銀獎。雖然榮譽獲了一籮筐,詩仙太白仍逃不出它的曆史命運。因生產經營管理不善,酒廠舉步維艱。在三峽庫區工礦企業兼並浪潮中,1998年11月,主營飲料、生物製藥的武漢北鬥集團,以承擔債務的方式兼並詩仙太白酒廠,並更名為北鬥集團重慶太白酒業有限公司。
照理說,詩仙太白是個運氣不錯的國企,它沾了三峽庫區移民政策的實惠,同時又是直轄市國企改革的第一批關停並轉的企業,政策優勢占了不少,包括與武漢北鬥集團的這種兼並。然而,國企在改革中雖然有些措施做法是好的,但實施過程中的各種險情危情無法料及。北鬥集團兼並詩仙太白酒廠後,職工發現養老保險費沒有如期繳納,合同規定的第二期1000萬元的資本金也沒有到位,而且北鬥集團還在第一期注人的1000萬元中抽走了710萬元。北鬥集團顯然是在違約。詩仙太白酒廠的職工因此紛紛上訪,並在廠內貼出標語追究違約責任,保護國有資產,維護職工利益,拯救太白酒廠。矛盾由此逐漸升級,甚至發展到最後,職丁動用武力,將北鬥集團的代表趕出了酒廠。
詩仙太白從此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時達5年之久。如此一個老國企,成為了重慶區縣級國企改革中的一個重點企業。
聶衛國當時剛任萬州區委書記,了解詩仙太白的情況後,征求區委其他同誌的意見,有人推薦了朱治平:此人,曾先後將3個特困企業扭虧為盈,在萬州有扭虧將軍之稱。
拒絕任職隻是暫時的,這一點老朱也清楚。不幾日,又有其他領導找他談話:
政府已經決定了,你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領導還向朱治平交了底,隻要能將職工穩定下來,詩仙太白立即改製為私營企業,政府出點錢都可以。
也許這是句照顧情緒的話,卻激起了朱治平一身革命豪氣我就不相信國有企業搞不好。領導暗暗一笑:老朱的牛脾氣又犯了!你聽他說什麼呢搞不好我爬著回來!
這回朱治平自知話說過了頭,他到酒廠一看,情況比他想象的還要糟得多。
2000年2月11日,春節剛過,朱治平瞞著極力反對他上任的妻子,出征詩仙太白。上任時真有些悲壯一一兩名警察和一名醫生陪著朱治平,這是政府領導考慮朱治平的安全,特地做的安排。這陣勢在中國國有企業改革史上恐怕是獨―無二的。
這哪像個酒廠!朱治平踏進廠區,看到的是長得比人還高的雜草,那雜草叢中的雞鴨悠閑地在曬太陽……一問,說都是職工自己養的。廠區內看不到兒個工人,卻見得到貼滿的標語和大字報。
馬上通知職工來開會,告訴他們:要想有飯吃,就過來開會!老朱強壓心頭之火,對看守的一位幹部說。
破舊的車間裏,被武漢北鬥集團兼並了一年多的詩仙太白酒廠第一次職代會在此舉行,81名職工代表群情激憤,一致要求解除兼並合同。你們當官的沒一個好人!我看你也是個貪汙犯!是貪汙犯就馬上給我們滾!朱治平被職工團團圍住討要工資,亂嚷嚷的,還有人拿著刀子舞來舞去,聲稱拿不到工資就砍人。有人竟然還拿著炸藥包,聲稱要炸當官的,後被攔截,經查發現裏麵包的是鹽。
這陣勢,膽子小一點的肯定被嚇得屁滾尿流了。可朱治平麵不改色地靜觀著現場,突然隻見他跳上一個包裝台,奮力舉起兩瓶酒,啪啪地砸在了地上,酒水頓時灑了一地。現場頓時鴉雀無聲……
告訴你們,我不是貪汙犯,我是共產黨員,真正的共產黨員!我今天既然來了,就不相信國有企業搞不好,就不相信詩仙太廣1搞不好!
是朱治平的凜然氣勢,震撼了職工,職代會最終還是正常地召開了。朱治平當晚沒冋家,住進了招待所,而且一住就是半個月。這半個月中他沒回過家,天天在廠裏處理當急要務。
第一件事自然是與違約的武漢北鬥集團解除兼並關係事宜。在事實麵前,武漢北鬥集團不得不同意退出了詩仙太白。
接下來,詩仙太幻酒廠要不要破產,便成了困擾當時萬州區領導的一個棘手問題。據稱,到1999年底,詩仙太白酒廠已經負債1.28億元,負債率高達148.39,嚴重資不抵偵。而詩仙太所麵臨的問題遠不止資不抵債那麼簡單,不足千人的這…酒廠,文盲就有100多人。由於管理混亂,廠裏偷盜成風,有的甚至將成品酒別在褲襠裏帶出廠,有個女工每次最多偷7瓶酒。有的用衣服浸,然後裝在塑料袋裏提出去。更有甚者,用塑料管把酒從生產車間直接引出廠去……這樣的國有企業,怕天下難找第二家。
連鄉鎮企業都不如。幾個月後,有位重慶市副市長到酒廠視察,沒看完就氣走了。
朱治平是個極具挑戰能力的共產黨人。他意識到,要救活企業,首先要從加強管理人手,凝聚人心、鼓舞士氣。上任第二天,他就連夜製定管理規範,堵塞偷酒竊料之風。同時,朱治平又組織職工到五糧液、茅台等酒廠參觀,讓他們看看真正的企業是什麼樣,真正的企業職工是什麼樣。職工們回來後,感慨萬千: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人家幹的是人事,我們千的連賊都不如。賊還知不吃窩邊草呢!朱治平順勢開展了企業破產了我該怎麼辦,企業發展我該怎麼辦的主題演講比賽,讓職工看到希望,教育職工怎樣做企業的主人。
緊接著,朱治平要求領導幹部帶頭戒腐、戒浮、戒煙、戒酒、戒賄、戒賭,並約法三章:領導在廠裏就餐必須跟職工一樣到食堂排隊打飯,出差不準坐轎車、不準住賓館。十部像了樣,職工自然也開始精神振奮起來。
2000年5月20日,朱治平被任命為詩仙太白酒廠法人代表、董事長、總經理兼黨委書記。
然而改革僅是開始。朱治平帶領詩仙太白要走的路還長著呢!好在朱治平是個扭虧將軍,所以一路走來,他招招得勝。
詩仙太白酒廠在他的引領下,內提升管理水平,外力爭市場份額。同時,他還積極爭取到了將詩仙太白酒成為重慶市政府接待專用酒,大打直轄市招牌酒的經濟仗,取得明顯收效。
經過6年的發展,如今,詩仙太白巳經從一個瀕臨倒閉的小廠,發展成了年銷售收人達4億的集團公司,累計上繳財政2個多億,成為重慶工業50強。
朱治平和他的詩仙太白酒廠是重慶國企改革中的一個亮點,這亮點閃著淚光……
10車輪滾滾一民族英雄這樣煉成在年輕的直轄市,有個每年一度的獎項特別引人注目,這就是1999年由市政府出麵組織的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該獎項是直轄市為表彰那些在某一方麵為重慶做出特殊貢獻、爭得榮譽者的最高榮譽。能夠進人這一獎項的都是在重慶響當當的人物。因為這獎項的評選完全來自市民的投票,所以公眾認知度之高,超過所有其他榮譽。我見過一位在重慶大名鼎鼎的人物,她說自己得過全國甚至是世界一類的榮譽不下十幾個,但卻格外看重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這一榮譽。我們是重慶人,如果在自己的家鄉得不到這個榮譽,就意味著你在外麵幹的事業再火,牛皮吹得再大,可也得打折扣,因為家鄉人民沒有認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