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乾隆的香妃
圓明園的長春園內,和大水法一樣,方外觀也隻剩下一把“老骨頭”了:幾根高低不一的石柱,搖搖欲墜,點綴著廢荒的台基。如果無人提示的話,你簡直猜測不出這些破石頭是作什麼用的。幸好石柱上皆有精雕細刻的紋路,使你能隱隱約約感受到殘餘的王氣。
查閱乾隆末年的西洋樓二十景銅版畫(影印件),才能一睹方外觀的芳容:三間坐北朝南的兩層小樓,左右各有環形石梯,而樓上的落地窗戶和帶欄杆的陽台,都顯得洋味十足。假如此樓不是出現在圓明園裏,我可能懷疑這是某位歐洲貴族的豪宅。庭院構築得很整齊,用成行的綠樹劃分出不同的使用空間。西南橋外另有一座西式八角亭。
方外觀建於1759年(與大水法同時)。看來中國皇帝從那時起,喜歡住洋房了。
方外觀是乾隆金屋藏嬌的地方。他見到信仰伊斯蘭教的香妃,一高興,就將此樓賜予其作為禮拜堂。傳說室內供奉著兩塊神聖的石碑,碑文可意譯為:“奧斯曼愛真主,真主愛奧斯曼”,“阿裏愛真主,真主愛阿裏”。可惜二碑今已不存。
香妃來自新疆,這位體有異香的維吾爾族姑娘,在異鄉的莊園裏,守望著自己的神。她的靈魂肯定與其容貌一樣美麗,散發出鮮花的芬芳。我估計,當時整個方外觀,都籠罩著浪漫的氣氛,如同灑滿香水的天堂。但實際上,香妃已像籠中鳥一樣失去了自由。假如說方外觀是天底下最豪華的牢房,那麼,香妃則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囚徒。一位冷豔且憂鬱的女俘虜。
我還見過一幅記錄方外觀殘跡的老照片,拍攝於1879年:小樓雖經煙熏火燎,主體建築依然保留著,透過樹叢,能清晰地觀察到精致的屋頂、鏤花的窗欞與陽台……此照足以證明,方外觀是1860年那場大火的幸存者。它僥幸躲過了浩劫,最終卻未能戰勝時間,如今在其遺址,隻有幾根殘柱為昔日的繁華作證。對於它來說,還有比烈火更為可怕的敵人。
台灣女作家瓊瑤拍了部電視劇《還珠格格》,其中一個叫香妃的角色,寄托了這位言情高手對古典美人的理想。劇情發展到香妃病歿,在紅木雕花的床塌下合攏眼簾,身體散發出一種異香,吸引了成千上萬隻蝴蝶聯袂飛來,蜂擁進繡房,在半垂的紗帳裏翩翩起舞,仿佛舉辦一場既淒婉又華麗的告別儀式。在蝴蝶的簇擁下,淑女的遺容栩栩如生,悠悠的芳魂,一定伴隨輕揚的音樂升上天堂了吧
這斑斕的畫麵,令我聯想到一段外國名曲《蝴蝶夫人》和我國戲曲《化蝶》。香妃所做的這個蝴蝶夢,一點不比莊子的遜色,人們幾乎不用懷疑,這位國色天香的皇妃是蝴蝶的化身。曾經塑造無數個女性形象的瓊瑤,對香妃的刻劃,是很煽情的,使用了浪漫主義的手法。或許,她無意識地在模仿白居易,力圖為一位傳說中的女性譜寫長恨歌吧。不巧的是,在該劇紅遍海峽兩岸之後,飾演香妃的那位女演員劉丹,在廣東遭遇車禍香消玉歿,為流傳了數百年的香妃故事,續上了一段哀傷的弦外之音。
香妃確有其人。我偶然見到宮廷畫家郎世寧繪製的香妃像,用西洋油彩記錄下衣香鬢影,令人懷想當時的情景。這位“老外”居然很會欣賞中國美女。可惜他過於追求錦上添花了,無法還原一個真實的香妃,他筆下的香妃雍容華貴,太近似於西方的聖母像了。郎世寧畢竟是有福的:香妃做過他的模特兒。耶穌會傳教士卡斯提利尼也為香妃畫過肖像,隻不過構思更離奇了:香妃頭戴戰盔,身披意大利式灰暗金屬的鎧甲,一定很像希臘神話裏的雅典娜女神,此畫我未親眼見過,隻是見林語堂在文章裏提過。他說這幅香妃像一直保存在故宮博物院裏。傳教士們紛紛畫香妃,恐怕是為了巴結中國皇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