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宋代詞人柳永的名句。用來形容頤和園的風花雪月,以及我遊園的心情,也挺合適。

現在,我是醉著還是醒著

彎彎的月亮是一個吻,正在昆明湖的嘴唇上靠岸……

西堤六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說的是揚州的瘦西湖。北京頤和園裏的橋,在數量上比之有過之而無不及。且不提十七孔橋、荇橋、九曲橋、知魚橋、繡漪橋之類,僅西堤就有六座造型各異的橋。

昆明湖是對杭州西湖的模仿。西堤是對西湖蘇堤的模仿。而順應蜿蜒的堤勢,由北而南依次陳列的界湖橋、豳風橋、玉帶橋、鏡橋、練橋、柳橋,則是對蘇堤六橋的模仿。

界湖橋相當於昆明湖和後湖的分界線,因而得名。

豳風橋令人聯想到《詩經》中的《豳風·七月》,它原先叫桑苧橋,後因避諱鹹豐皇帝奕

的名字而改換名稱。

鏡橋東臨昆明湖,西瀕小西湖,再現了李白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浪漫境界。

練橋的“練”字,指白色綢緞,靈感來自於南朝詩人謝眺的詩句“澄江靜如練”。

柳橋借用杜甫“柳橋晴有絮”的詩句,以形容西堤遍植的垂柳。柳固然構成美景,卻讓我想像出另外一重意境:“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頤和園,相當於那衰敗了的清王朝的台城。而昆明湖的西堤,恰巧長約十裏。籠罩湖堤的煙柳,究竟是無情呢,還是有情也許,是我這個慕名前來踏青的觀光客自作多情了。

以上這五座橋,都搭建著雕梁畫棟的橋亭,有的八角攢尖(如鏡橋),有的長方重簷(如豳風橋),與橋梁本身渾然一體,而各顯出或尊貴或華麗或高雅或清新的風韻。

惟獨玉帶橋沒有橋亭。它是西堤六橋中惟一的拱橋,沒有多餘的裝飾物。但它偏偏被譽為昆明湖中最美麗的橋。美在哪裏

美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美在本色。

玉帶橋純粹由青石和漢白玉砌成,圓形高拱,橋洞既可排泄湖水,又可供遊船通過。清朝帝後乘船由昆明湖去玉泉山,都走這條水路通道。從玉帶橋下穿過,他們是否會下意識地略微低一下頭

玉帶橋,猶如一根玉帶,收束住昆明湖的細腰。它量得出湖的腰圍。六橋中,它是最接近自然的一座。它不需要亭子的,因為頭頂就是天空。

讓天空來做玉帶橋的亭子吧。這一定是最氣派的,非人工所能造的亭子。把別的建築物都比了下去。

唉,六朝如夢,六橋如夢。鳥空啼。

西堤六橋,仿佛在選美。我看得眼花繚亂。

今夜,又有明月當空,我該夢見哪一座呢讓哪一座橋,陪伴我滿袖清風的孤獨

練橋

如果你在頤和園等人,最好和他(她)約在練橋。練橋,一個適合等待的地方。彩繪的亭子,像一頂鑲著金邊的草帽,遮掩住刺眼的陽光。你能看到多遠就看到多遠,連幻影般的西山峰塔都不放過。你等的人,快來了嗎從哪個方向來怎樣一身裝扮

練橋是西堤由北向南的第五座橋。它也是西堤六橋中最婉約的一座。令我聯想到杭州的斷橋,許仙和白娘子邂逅的地方。書生必須學會在橋上等待。等待比看風景更重要。因為望眼欲穿等來的愛情,才是最好的風景。

等著等著,我漸漸分不清:是在北京呢還是在杭州——那天堂的一半眼前碧波蕩漾的,是昆明湖呢,還是西湖至於我所立足的位置,是西堤呢,還是蘇堤

蘇堤是蘇東坡在杭州當官時的一項工程。西堤,則是乾隆皇帝下令模仿西湖蘇堤修築的。

我也該模仿許仙,在橋頭等人,等夢中的娘子,不管她是否可能出現。等唄,等待本身就很美妙:使時間變得漫長,或者讓人徹底忘掉了時間。

我夢見過的美人,如果你確實存在的話,就到練橋找我吧。夢中,我一直在原地等你。

練橋練橋,讓我念念不忘。掛念、想念、思念、紀念、留念……我可以一口氣報出許多跟“念”有關的詞彙。

真該把練橋改叫念橋的。

耕織圖與銅牛

西堤玉帶橋西北,有玉河齋,左右廊壁鑲嵌元代程啟所繪耕織圖石刻各24幅,並有乾隆手書的耕織圖。因而這一組建築又以耕織圖命名。包括桑局、織染局、絡絲局、桑戶房等。我參觀時很納悶:這座古老的“鄉鎮企業”,怎麼開辦進皇家園林裏莫非當時的皇帝也想 “下海”做生意

據說乾隆攜其母南巡,在南京的織造機房看工匠紡織、印染,勾起了皇太後對紡織業的興趣,回北京後就籌建了這家“紡織廠”。除了在桑芋橋邊種桑養蠶(並建有蠶神廟),解決原材料問題,每年還從金陵、蘇州、杭州三處織造抽調優秀技工,在天子腳下生產絲綢,作為貢品交內務府。相當於“自產自銷”皇親國戚就此穿上了皇太後親自督造的綾羅綢緞。

乾隆的母親鈕祜祿氏,其時年齡估計也不小了,卻依然能產生對織女生活的憧憬。真夠難得的。也許,僅僅圖一樂吧這位老“織女”,在深宮裏借此打發時間。好在不管怎麼說,勞動都是光榮的。套用今人的理論: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這樣的皇太後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應該加以表揚!像後來的慈禧,習慣了坐享其成,肯定不喜歡幹農活,或者手工。別說織布了,恐怕連針線活都不會。她哪能變作織女星呀,分明是冷酷刻薄的西王母,用玉釵劃出了銀河。

昆明湖確實象征著銀河。與耕織圖遙遙相對的彼岸,廓如亭北,湖堤上靜臥著一隻巨大的鎮水銅牛,牛背用篆文鑄就一篇80字的“金牛銘”。這隻銅牛,麵對浩瀚的湖水,雙目圓睜,我卻從它的眼神裏讀出了憂傷。它簡直是牛郎的化身,不知疲倦地眺望對岸的織女呢,連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

銅牛被運來的時候,昆明湖的東岸,原本是一片遼闊的稻田。它安放在這樣的背景裏很得體。仿佛耕田累了,小憩片刻,偷偷地想念一會兒遠方的情人。這隻害了相思病的牛喲,現在,莊稼沒有了,這銅鑄的標本顯得有點兒突兀。牛郎啊牛郎,失去了織女之後又失去了農田。感受到的應該是加倍的孤獨。

東堤的銅牛,西堤的耕織圖,分別代表著男耕、女織,被神話般的蒼茫湖水分隔開來,又聯係起來。

昆明湖上,似乎從來就不曾出現過真正的鵲橋。

銅牛身邊的十七孔橋,隻是通向湖心的小島,而遠遠不夠抵達對岸的織女那兒。牛郎,看來你隻能繼續流淚了。你的愛情,已使出了最大的力氣,也隻能半途而廢。銀河,太折磨人了!

蠶神廟

蠶去哪兒了隻留下空氣的繭殼。

莫非它已找到了一副翅膀,變作飛蛾這也一定是很久以前的事情。

在蠶神廟裏轉了一圈,我沒有發現蠶的蹤影,也沒有發現被咬齧過的痕跡。它像清風一樣地來,又像清風一樣地去。

或許它仍在用看不見的絲,織一件皇帝的新衣

皇帝已不在了,還有誰願意穿呢。

早就換季了,當年的龍袍,徹底失去了威信。蠶啊,也應該學會改變主意。眼前的這座廟宇,一半是民主的陽光,一半是帝製的陰影。哦,寂寞的繭殼,是蠶的故宮!

桑芋橋邊,帝後手植的桑樹依舊興旺,年年長新葉子,還結出紫紅的果實。它沒準是從漢樂府裏移栽過來的吧陌上桑,陌上桑,是否會夢見羅敷的笑臉

從耕織圖裏走出來,我沒找到蠶(它是織女的寵物),卻找到一條小小的絲綢之路。雖然年久失修,但路畢竟還是路。人會迷路,而路本身,卻不會迷路。

遠遠望去,昆明湖水碧綠,像一片碩大無明的桑葉,有密集的遊艇,如同一隻隻饑餓的蠶,匍匐在上麵……

十七孔橋

這恐怕是心眼最多的橋了。數過來,數過去,足足有十七個。如果加上倒影,它的心思又翻了一番。風平浪靜的時候,它在想些什麼

雖然隻是一座橋,但在水中,分明還有另外一座。估計從誕生的那天起,它和自己的影子,就作為雙胞胎而存在。昆明湖,昆明湖,一副輕輕晃動的搖籃。養育著一對不願離散的兄弟:石頭,和它的夢。

即使是它的夢,也顯得沉甸甸的。可以同時夢見十七種生活。

憑欄俯瞰,我看見水底也有一個多愁善感的守望者。那是另一個我,身不由己地出現在十七孔橋的夢境。似乎有點猶豫:該從哪個橋洞進呢,又該從哪個橋洞出

作沉思狀的十七孔橋,是中國園林裏最長的石橋,達150米。畢竟,它完美的腰身,曾陳列在天子腳下,構成天子一生中應該很難忘的一小段路。我想,天子走在橋上,一定有回家的感覺。他在十七孔橋的夢中,越走越遠。

據說十七孔橋完全模仿盧溝橋而建造,盧溝橋共有大小石獅498隻,而十七孔橋橋欄的望柱上,則雕刻著544隻石獅子。整整多了好幾十隻。

多麼好啊,在宮牆深鎖的頤和園,一樣能看見燕京八景之一——“盧溝曉月”。

雖然看著看著,我常常忘了:十七孔橋是盧溝橋的贗品。

我真的覺得,十七孔橋是惟一的。

你不這麼認為嗎

快瞧,有一艘遊艇拖曳著綿長的波浪,從橋洞下駛過,像一根線,正穿過針眼……

穿針引線的十七孔橋,在曆史與現實之間,縫補著什麼

十七孔橋頭石獸

野獸與寵物最大的區別,在於沒有主人。

即使變成了石頭,它還是孤獨的。

皇帝偏偏想做野獸的主人。在禦苑裏的十七孔橋兩頭,雕刻了四隻石獸。可它們各想各的心事,彼此之間並不相互打招呼。仿佛根本就不是同類。

皇帝從橋上走過,石獸絕不會像哈叭狗一樣上前迎接。它們沒有任何表情。或者說,它們永遠擁有相同的表情。絕不會因為皇帝而改變。

不管對於皇帝還是平民,它們統統以沉默來接待。

與其說它們忠實於皇帝,莫如說它們忠實於時光。為了保守時光的秘密,它們守口如瓶。

你可以認為它們從來就不曾獲得一分鍾的生命。我卻覺得,它們以石頭的形式永生。

皇帝都腐朽了,可它們依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