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婆飛了(2 / 2)

華強不知道,趙平書現在已淪陷於回憶之中。

1996年8月21日,趙平書認為自己應該永遠記住這一天。

那天上午他向單位遞了辭職信,任頭兒好說歹說地挽留,他自巋然不動。趙平書94年大學畢業後一直在CQ市晚報工作。趙平書在晚報跑餐飲,這個口子不算什麼肥缺,但每個月的紅包少說也有5、600,當時很多人甚至一個月工資都沒這個數。這還是趙平書堅持原則,從不“打兔”的結果。當然如果有人找上門來要求他寫有償稿,趙平書還是不會拒絕的。韋爵爺早就說過,花花轎子眾人抬,老是削江湖朋友的麵子,你又怎麼擴大你的采訪資源呢。

一晃兩年過去了,趙平書也成了小有名氣的寫手。進報社不久,他就提議讓餐飲娛樂版塊雜誌化,每周做一次食評和一次搜店,主任抱著姑且試之的態度讓他做,結果這兩種文章做出來很是受好吃的CQ人歡迎,餐飲版也從可有可無的二等公民,變成固定一個版,有時甚至兩個版的版塊。趙平書戲稱這是農民工終於獲得了城市戶口。而趙平書機敏貼切的食評,也讓商家又愛又怕,誰都想被讚上兩句後食客如雲,誰也都怕挨罵後生意一落千丈,趙平書在圈內威望一時狂增。

後來趙平書又提議利用晚報的號召力,與市商業局、衛生局、旅遊局合作,每年搞一次CQ名菜大選,在大選期間,召集商家搞一個美食節,讓全市人都能參與進來。不過這個活動隻限於中餐,趙平書又針對那些愛趕時髦的讀者,提出“老外評西餐”的活動,邀請本市的外國人挨著吃遍市內西餐廳,並逐個點評,這個活動同樣每年一次。

兩個頗為前衛的想法實施後,晚報在經濟與名聲上都有所斬獲,趙平書更是受到領導青睞。到96年8月,晚報準備擴版,有傳言說,上麵要提拔年青人,趙平書很有可能成為晚報史上最年青的主任級人物。就在此時,趙平書提出了辭職。

趙平書認為自己三年來已經積累了足夠的資源,可以出去為自己打工了。比如說媒體,這兩年新報紙多,現在跑餐飲的一群記者當中,他也算是前輩了,平時大家遇到,能幫人的地方他都盡量幫,比如指點一下寫作思路或者提供幾個電話號碼,加上他的能力確實出眾,有不少同行封他為偶像。他出來就是想搞餐飲業,到時候叫上這些人吃一頓,按行規一人一個信封,還有不落力吹捧的。想想全CQ市報紙的餐飲版同時吹捧一家新店,有夠壯觀的。

再說政府主管部門,因為那個美食節連續三屆的宣傳都由他統籌,幾個主管部門都打過交道,雖說跟那些頭頭腦腦談不上情分,但下麵的辦事的人卻被他帶著吃了不少白食,以至見麵就稱兄道弟的,而且以當時的社會風氣,這些人能出去宣稱自己與晚報記者稱兄道弟,也算是有幾分薄麵的事情。

最後說餐飲這行,稍有名氣的店誰不了解他這位本土美食家在行內的影響力,想來也沒人敢和他搞惡性競爭吧。

所以不管那位分管領導在對他的辭職表示理解之後,再怎麼勸說年青人不要浮躁,應該多沉澱一下自己,積累更多資源,豐富更多經驗,再作打算,並暗示很看好他的前途,近期可能有所調動時,趙平書還是笑著感謝了領導的好意,留下辭職信,堅定地走出領導辦公室。開玩笑,前途?去年就是這位領導否決了他的數個創新構思,還聲稱餐飲娛樂類版麵也應該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宣傳工作中隨時不能忘記黨的領導。跟在這種隻會做八股文的領導手下能有什麼前途。

趙平書辭職是1996年8月21日,他認為自己應該永遠記住這一天。因為這天晚上,他撿到了何菱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