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平書的父母都是CQ知青出身,年紀尚輕時,便在這個共同“上山下鄉”之地相識,早早紮下了根。
改革開放伊始,見識遠勝那些縣城土著的老趙,想法承包了縣裏那個不死不活的采石廠,很快就妙手回春,一時采石廠成了縣利稅大戶。完成原始積累後,老趙找了個借口與主管單位頭腦大起爭執,然後作一怒辭去工作狀,占領了早已勘查好的地盤,新建起一個采石廠。由於老趙在原廠中威望相當高,給出的待遇又好,一時原廠骨幹紛紛來投,搞得上麵甚是尷尬。所幸小縣特產的石料是上等建材,兩個采石廠不會產生多大競爭,而且老趙與縣委書記關係極鐵,辭職一事又占住道理,政府也正在宣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所以另立山頭幾乎沒遇到什麼麻煩。
到現在,那個國營采石廠早已被老趙兼並,此外,他還擁有兩座煤礦,一座有色金屬礦,一處茶場,三條采沙船,一家建築公司,還有一家外貿公司。兩家公司總部都在省城CD市,老趙目前在全省也是排名靠前的富翁。
奇怪的是,老趙固執地居處在這個小縣城裏,既不願搬去已漸成自己生意重心的省城CD市,也不願搬去生養自己的CQ市。倒是趙平書,9歲就被送回CQ,因為其母實在瞧不上W縣的教育水準。但更深的原因,似乎是一個老道士對趙平書的批語:“此子麵相貴不可言,惟額雖廣卻生隱紋,鼻雖隆卻遮人中,一生恐有不可思議之劫數。其掌平紋少,肉厚指纖,亦主平安富貴,且為人忠厚,心性寬廣,可惜紋雖少卻長勢繁亂,前途難測啊。”
老道士法號玄元,是城外三清觀的觀主。此觀離縣城有四十餘裏山路,有過神仙的傳說,有許多治病救人的實例,也曾旺極一時。自解放後破四舊,觀裏的人便星流雲散,隻剩下他一個。老道士倒是從不憂心,靠著觀外幾畝空地,種些菜蔬,周圍村民也周濟他些米糧,多年來倒也把自己養得麵色紅潤、精神健旺。若不是一身道袍破破舊舊,看上去竟很有幾分仙風道骨。
*時當地紅衛兵曾打算把三清觀這個封建殘餘之地砸個精光,卻被聞訊趕到的附近村民阻攔在外,說老仙長醫術高明,活人無數,不得無禮等等。秀才們這次有理說不清,加上很有些人受過父母濡染,心中本對老道士有幾分敬畏,隻因受挾裹不得不來,鼓噪之下,便鳴金收兵去也。因此比起那些名山大觀來,小小的三清觀竟保存了為數可觀的古代建築和雕刻。
趙平書父親在CQ的家便離CQ最大的道觀很近,觀裏有位跛腿道士,據說隨川軍抗戰時被日本炮彈炸斷了右腿,回來便出了家。這道士一身武藝可驚可怖,拄著拐棍一躍便是兩、三丈,奔山如履平地。老趙小時候頑劣,和一群兒童拿石頭擲人家跛道人,然後一哄而散,卻被那道人幾步趕上,挾住一個,朝另外一個方向追去,再挾上一個,最後一群頑劣兒童,竟無一個跑掉的。跛道人把孩子們放下,疼愛地拍拍他們腦袋,嗬嗬一笑,拿出個用白紙包得好好的饅頭來。此後有如神人的跛道士便被一群頑童視為師傅,跟著紮紮馬步,打熬些力氣。可惜這個西南大觀*時也未逃過劫火,所有建築雕刻毀於一旦,跛道士也鬱鬱而終。當時武鬥尚未展開,老趙也還未做上南城區革委會委員,無力阻止,心中憾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