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道在何方(2 / 2)

三清觀現在實在是清靜得嚇人,老道士不知又跑哪兒去了。這讓趙平書很失望,在他的想象中,老道士應該是一個能夠洞悉天機的仙長,早已看穿一切,在那裏等著他這有緣人的到來。他甚至準備了大量台詞,比如老道士會刁難他:“你滿腔癡怨而來,何以能求天道。”

他就回答:“天本無心,怨恨貪癡與清淨自持相比,又怎知誰是追求天道的更佳動力。何況小子以為,不以天道為意,才是無為而為的真意。”

“你若不能自持道心,便易入魔,又怎過得了那些天地劫數?”

“我本無道心,又怎麼會有魔心,我無魔心,又怎會入魔。至於劫數,芸芸眾生,那些黯然銷魂者、長籲短歎者、焦心如焚者、憤懣不平者、冤屈難申者……凡此種種,誰沒有他的劫數,豈獨修道者有之。”

“須知修道非是旦夕之功,你等得及麼。”

“我不修道,便能等得及麼?”

“塵世牽拌無數,親人、朋友、事業,你本至情之人,我不信你放得下。”

“弟子本就未打算離開塵世。弟子曾聽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傅如願領我進門,弟子在塵世中修行便是了,又有何不可。其實對師傅來說,又豈能了無牽拌,否則,又何必在意什麼天道,何必在意什麼修行。弟子想,一個人有多少牽拌不是問題,問題是他每天花多少心思,放在牽拌他的事物上。”

回憶著此類台詞的趙平書,嘴角泛起一絲微笑。罷了,小說中那些想要求得明師的人,不是通常都不太順利麼,也許這等待,便是老道士安排的考驗呢。想通此節的趙平書,就在三清觀住了下來,反正這裏的一切,他都熟悉無比了。至於飯食,周附近農家有的是可以打秋風的地方。此地民風淳樸,生活也還過得去,外出打工的甚少,他那些兒時玩伴,如今多已是赳赳壯漢,田間主力。

這一住便是半個月,據村民們說,老道士離開此間已半年有餘,這消息讓趙平書倍感不安。老道士再厲害,也未必能提前半年知道他要來拜師吧。縱是知道,要考驗他也不必提前半年開始啊,那不是折騰自己麼,除非老道士根本就是想避開他。

趙平書每日無事,胡思亂想間念及老道士曾經一走十年,便不寒而栗。終於在住了半個月後,承認自己鬥不過老道士,怏怏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