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溝通來激勵孩子 責備是為了孩子上進
1.科學認識責備孩子的作用責備與讚美一樣,都是父母的責任
前些日子/我向星星祈求/要它把現在的我/換另一個我/因為我常常挨罵/連隔壁的阿姨都說/如果我能改變/她才喜歡我。
這是一位幼兒園的老師,花費了十年時間,將兒童們說的話記下來加以整理後所出版的一節。書名為《改變我吧》。在這本書中記載著經常受到大人們責罵的孩子們的希望和煩惱,它完全保留兒童的口吻。
有個小孩子,經常因為在洗手時將水開得太大,濺到別人身上而被責罵。有一天,他要求他同學當工匠的父親為他做個霓虹燈。
“就是那種有人走過去就會發亮,警告我什麼事不能做的燈。比方說我到人家家去,霓虹燈就告訴我水不能開得太大,或是要把水籠頭關緊。”
為人父母者經常責罵孩子,但孩子仍然不聽話,所以父母就會說:“到底要講幾次你才會記住!”但事實上,小孩子是會注意到父母說過些什麼話的。由上麵所舉的例子知道,小孩子也是感觸良多!
雖然孩子在受到父母責罵之後又傷心、又懊惱,但父母卻不見得能夠了解孩子的心情。相信許多父母都有經驗,有時會因睡眠不足,或病痛纏身而心情不佳,以致孩子在有一點點小錯誤發生時就罵個不停,另外也會因夫妻吵架情緒不佳而以孩子作為發泄對象。
究竟做父母的是為了什麼目的才責罵或褒獎孩子呢?這點各位可曾詳細檢討過?
責罵孩子,是因為孩子做出不當的行為而加以阻止,而讚美孩子,則是因為孩子有了好的表現,希望能鼓勵他繼續下去,但不論是責備或稱讚,都是以讓孩子成長適應社會為目的,這是為人父母者的責任,也是一種義務。
責備孩子是一種複雜困難的教育方法
責罰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一種方法,但它是最複雜、最困難的方法,它要求大人掌握好分寸,要非常耐心和謹慎。使用責罰這個方法時,首先要考慮到時間、條件和具體情況;這種方法和其他的教育方法之間的聯係,采取的形式和對孩子的影響,是否有助於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以及是否有助於預防今後在類似的場合下他不聽話。但絕不容許讓孩子受到這樣的處罰:讓孩子的身體感到痛苦或不適、心理產生恐懼、意誌遭到壓製。
責罰可以有不同的性質和任務,但在各種場合,使用這種方法的目的,都是幫助孩子認清自己所犯的錯誤並糾正錯誤,在大人和同齡兒童麵前產生並加強自己行為的良知和責任感。
這裏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把主觀因素(氣憤、激動、疲勞等情緒)滲入到處罰中去。
家長對孩子的斥責和懲罰,是要把孩子的錯誤言行與不愉快的心理感受聯係在一起,阻止他們重犯錯誤。但是,有些家長見孩子犯了錯誤,就狠命地抽打。打完之後,又覺得心痛,便又去向孩子道歉,結果懲罰對孩子變得完全無效。更不應該的是,有些家長把斥罰變成了發泄自己不滿的手段,見到孩子的錯誤言行,就怒氣衝衝,拳腳相加,這樣,如果孩子無過受罰,心中就會積聚起孤癖和怨恨,對父母的親情消失,最後家庭觀念也隨之消失。
對此,斯賓塞曾作過這樣的評述:“粗糙輕率的家庭管理作風是最貧乏最無教育智慧者都能采用的。最不開化的野人和最笨的農夫都會想到用打幾下和罵幾句作為懲罰。獸類都能用這個辦法來管教,從一個母狗用吠聲和假咬去製止一個要求過分的小狗,就可以看得出來。”因此,要想真正使斥罰成為教育和阻嚇的有效手段,斥罰時就必須倍加謹慎,否則,便會成為家庭不幸的誘因。
不適當的責備會產生不良後果
首先,往往由於先入為主,有失偏頗。父母責罵孩子時,往往說出“過火”的話,令孩子感到絕望,失去自信。父母責罵時,也可能引起孩子反駁。如果這種情況長久存在,對親子關係有嚴重影響,衝突和敵對局麵無法避免。特別是有的父母本身情緒容易不穩,易動肝火,責罵語氣過重,侮辱性的名詞層出不窮,例如蠢鈍、無用,大大損害孩子尊嚴,也給予孩子一個錯覺,以為自己真的一無是處,而不思進取,對自己采取放棄態度,被責罰的孩子一旦得不到公平對待,蒙上冤屈,就會嚴重影響親子關係,並會對世界產生敵視,甚至導致人生觀消極。
怎樣責備實在大有學問。因為簡單、粗暴的叱責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懷,反而易引起孩子的反抗。這種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會造成父母和子女間的隔閡和衝突。一個女學生訴說她對母親的怨恨與不滿時說,她小時候,做事馬虎,常弄壞家裏的東西。有幾次洗碗,一失手把一摞子的碗都打爛了。母親聽見碗打碎了的聲音,就厲聲地責罵了她一頓。她心裏很不服。她覺得打碎了碗,她心裏已經很害怕,母親還一味責罵,於是對母親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不滿與憤恨。這種怨恨嚴重到母親因病住院她都不想去看望的程度。
世間由於父母一句過失的話、過火的責罵而使孩子感到絕望,甚或自殺,以及舉刀殺死父母的事,亦時有所聞。
另一方麵,在生活中也常常還會發現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大人責罵孩子時,孩子根本就不理會。他既不頂嘴也不反抗,就是不聽。你罵你的,他做他的,這種消極反抗,日積月累的結果孩子越變越壞。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曾對父母的責罵是否對孩子成長有所影響進行過研究。他舉出了一些會使孩子變壞的責備方式:
使用難聽的字眼——傻瓜、騙子、不中用的東西。
侮辱——你簡直是個飯桶!垃圾!廢物!
非難——叫你不要做,你還是要做,真是不可救藥!
壓製——不要強詞奪理,我不會聽你的狡辯!
強迫——我說不行就不行!
威脅——你再不學好,媽就不理你了!你就給我滾出去!
央求——我求你不要再這樣做了,行吧?
賄賂——隻要你聽話,我就給你買一輛自行車。或者:隻要你考到一百分,我就給你一百元。
挖苦——洗碗,你就打爛碗;真能幹,將來還要成大事?
這種惡言惡語,強迫、威脅,甚至挖苦,都是那些年輕母親在氣急了的時候,恨鐵不成鋼的情況下,訓斥子女時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它們通常也是最不能為孩子,尤其是有些反抗性或自尊心強的孩子所接受的。它們不但不能把孩子教好,隻會把事情弄僵,在不知不覺中給予孩子不良的影響。至於央求和用金錢來誘惑,更是隻會把孩子引上邪路。這方麵的例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實在是太多了。近年來發生的子殺父就是一個慘痛的教訓。父親對兒子的要求非常嚴格,略有過失,便打罵,兒子在不堪如此對待之下,有一天下午趁父親午睡之際,終於拿刀殺死了父親。由於父母管教方式的不當,而產生的類似的悲劇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