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責備孩子的基本原則必須尊重孩子的人格
4歲的威威把飯菜灑了一桌,還故意用手把桌子抹得一團糟。他這樣做被媽媽發現過好幾次,每次媽媽都很生氣地揍了他的屁股。媽媽總是大聲嗬斥道:“我告訴你多少次了,不要這樣,你就是不聽,打你多少次了,還不改。你還想讓媽媽打你打得更厲害嗎?”第二天,威威還是把飯菜倒在桌子上。
為這事挨了多少次打,可威威還是不改。他是不是太小,不明白媽媽為什麼打他?不是的。威威完全明白他是在幹什麼,他故意這樣做。他的行為對家長是一種示威,他的家長說“不要這樣!”而他以行動回答,“我來讓你們看看,我就這樣做,看你們能把我怎麼樣?”
如果懲罰能使威威不把飯菜倒到桌子上,那麼打一次就該夠了,事實並非如此。很顯然,媽媽不尊重威威對威威過分使用權力,過分專製而導製威威的反抗。用懲罰來顯示家長的權力,來把自己的意誌強加在孩子頭上,隻能使孩子在幼小的心靈裏感到厭惡,產生反抗、蔑視的心理。孩子也是社會的產物,孩子的人格也需要得到肯定。如果父母不是從愛出發,隻是維護自己的權威地位,態度不平靜,動輒惡語相向甚至傷及皮肉,孩子便會“冥頑不化”。
對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家長更不能輕易使用懲罰。孩子們在學校已學到了民主思想,民主就意味著平等,孩子和家長一樣有平等的社會地位。今天許多孩子寧願承受任何懲罰,而決不拋棄他們已經嚐到甜頭的“權利”。家長希望僅僅用懲罰達到教育孩子的效果,以便使他們的說教更有說服力,形象更具權威,使孩子們對他們言聽計從,實際上是辦不到的。
必須讓孩子了解為什麼會遭到責備
必須讓孩子了解為什麼會遭到責罵,而如果充分說明之後,孩子即可反省改過的話,父母就不要嚴加追究,因為一意孤行,往往會傷及孩子,而造成相反的效果。
常聽見一些父母在叱責孩子時說:“難道連父母的話你都敢不聽了?”或者:“你敢不聽?”這當然也是父母對不肯聽話的孩子,氣得沒有別的辦法時才說出的氣話。而且它也似乎成了父母在對付不聽話的孩子最後的一張王牌。
這是一句強迫的話,而且還帶有威脅。如果孩子很小,是個小學生,聽了可能會真有些懼怕,因而也會屈從。但是,這種王牌、這種強迫加威脅若施之長久了,對孩子的頭腦、思想的發展卻都會造成一些消極的影響。
“連父母說的話你都敢不聽!”這話的背後就是“父母所說的具有絕對權威,而且也是絕對正確的。你必須服從,不容討價還價!”這是顯示父母權威的一種恐嚇行為。這是父母要求孩子們的絕對服從。平日我們所常說的“聽話”,實質上就是服從。
這種話會妨礙孩子完整人格的發展,影響他們思考力的發育和成長。他們可以成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但同時也可能變成毫無判斷能力和無法獨立生活的人。
再說因為孩子還小,不容易理解父母話中的道理。父母就要耐心地說明自己的看法和要求,讓孩子認同父母的道理,進而知道什麼是對是錯,什麼是好是壞。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而然便能養成自己判斷是非的能力。若不加以任何解釋,不作耐心的說服,隻是說:“難道你連媽媽說的話也不聽嗎?”這樣強迫孩子服從,他們並不知道父母是對的以及對在什麼地方;自己是錯的,錯在什麼地方。孩子盲目的服從,也就無從養成自己的判斷力。更壞的是有的孩子心理不服,消極地或公開地與父母對抗。
責備孩子時,要注意保護他的自尊心
大部分的父母太注意小孩子考試的成績,小華期末考試,英文考了六十五分,這種成績在班上算是居於中等,可是他母親卻罵他:
“考不上八十分,以後還有什麼出息!”
甚至還說:
“你為什麼不好好用功?是不是相當小太保?”
像這種責罵的方法,簡直是毫無理性可言。孩子當然知道要用功,隻是一時還無法達到母親所要求的水準,怎能一生氣就罵“想墮落當太保就說一聲”呢?這實在是太過分了!
或許他的父母認為,這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他們心想:“兒子都念初中了,即使罵得重了點,也不會怎麼樣,何況,如果不這麼罵,他根本就不當一回事。”可是,他們沒有想到,在孩子的心裏卻覺得人格受到輕視。不管怎樣,這種責罵的方式,都顯得非常不智。
第一,孩子心中會想,就算別人都不了解,母親總該站在自己這邊,誰知道母親卻以分數來評判孩子的好壞,當然會使他傷心失望了。
其實,在孩子的心目中,再也沒有什麼時候比在學校考試時更迫切地需要母親了,聰明的母親就應該在這種時候安慰他說:
“我知道你是因為考得不理想而難過,不過,你也已經很努力了,所以才能考到這種成績是不是?我覺得還可以嘛!”
而像前麵所述那位母親對孩子如此責罵,可以說隻拿孩子當出氣筒而已,不但無法達到鼓勵孩子的目的,反而在孩子心中留下不良影響,使他起反感、鬧別扭,認為“反正不管自己再怎麼用功,也考不到令母親滿意的分數!”
容易傷及孩子人格的罵法不勝枚舉,如在孩子年幼時對他說:
“還不快點!真是笨手笨腳!”
“你這麼不聽話,媽媽不要你,你還是滾到一邊去好了!”
如果經常對孩子的行為感到不滿,在氣頭上的母親難免會脫口說出這類話來。當然,母親並不是真心要孩子滾開,但在孩子純真的心靈上,已經蒙上一層陰鬱的黑影來,他會不安、懷疑,心裏恐懼父母並非真心愛自己,母親的一句話,已深深的刺痛他的心了!
用這種方式對待孩子,年紀小的會害怕、懷疑,年紀大的則會心生反感。不論如何,這樣都無法達到父母當初采取責罵態度時所預期的效果。這種拙劣的責罵方式千萬要不得!
切忌對孩子譏諷挖苦、算總賬
比如,孩子從幼兒園回來,興衝衝地拿回她的作品——一張畫有長頸鹿的圖畫給媽媽看,不料媽媽不屑地說:“什麼長頸鹿?我看像棵大樹。別顯擺了,一邊玩去!”
又如,8歲的彬彬一不小心把一杯牛奶灑在桌上。
母親:真煩人,你這麼大了,杯子都不會端!對你說過多次了,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