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看待孩子的缺點(2 / 3)

前文提到的大科學家、發明家愛迪生,在小時候是個特異獨行的孩子,正規教育無法收容他,正常的郊遊無法接納他。他成為大家眼中的白癡,隻有愛迪生的母親始終相信愛迪生不是個智能低的孩子。她確信愛迪生的行為,是因為他思考的獨特性,不被一般人所了解罷了。所以,她給愛迪生源源不斷的愛和自信心。

很多功成名就的人都承認,在他們少年時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怪癖,或也如愛迪生一樣比較特異獨行。正是他們在無意識中排斥與別人雷同,因此與別人不同的思維方式也就確立起來。

孩子說謊不一定都是壞事

最近有一項關於兒童欺騙行為的研究顯示,所有謊言的動機都不能一概而論。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表示,兒童捏造謊言的種類並不亞於成人,包括無惡意的謊言、社交性的謊言、殘酷的謊言和善意的謊言、隱藏事實逃避處罰的隱匿性謊言,以及蓄意說謊以獲利或增加威信的明顯謊言。

年幼孩子的謊言一般沒有“不良”企圖。年幼的孩子難以明了是非真假的區別,對說謊的定義也不清楚,加上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較強,常常有過度的幻想,將自己向往的事情說出來:“我昨天和媽媽、爸爸、姨姨、婆婆一起去海洋公園。”但根本沒有其事,隻是孩子渴望工作忙碌的父母可以陪她一起玩玩而已。

孩子語言能力尚未發展成熟,找不到貼切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意思也像似說謊。例如孩子看見一隻很大的老鼠後,對媽媽說:“那老鼠好大好大……好像一隻貓那麼大!”

對於這種沒有不良企圖的“謊言”,父母不應過分緊張,以免為幼兒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當孩子日漸長大,語言、認知能力成熟,父母可開始灌輸正確語言用法、是非觀念等,培養他們誠實的個性;另外,小孩子的心理困惑多是暫時性的,隻要父母能從孩子的立場去了解他,為他設想,自然能夠緩解孩子的心結,事情也就容易解決。

有些孩子,確實慣於說謊,常常弄虛作假,掩蓋事實真相。對此,另一位兒童心理學家,美國的基·諾特認為:“說謊是兒童因為害怕說實話被責罵,而尋求的一種避難方式”。這話千真萬確。孩子們一方麵被教導“不要說謊”,另一方麵又有會因說實話而挨罵的親身體驗。可以說,是大人給孩子造成了不得不說謊的形勢,亦即許多父母認為嚴厲的處罰可以製止說謊,事實上卻增加了孩子說謊的機會。

然而,若透過孩子所說的謊言,透過他們所編造的許許多多情節離奇的虛假故事,似乎還能得出這樣一種看法:說謊的孩子,可能表明他更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

2.父母在糾正孩子毛病時不應犯的錯誤

父母愛子女之心,無微不至。為了孩子的學業、前途、品德、言行都費盡心思,猶恐孩子出現差錯。令人感到可惜的是,由於父母對孩子的發展階段及特性不了解,或因父母本身的個性等因素,做出種種傷害孩子的行為而不自知,於是,愛孩子之心反而變成害了孩子,實在令人惋惜。要孩子真正快樂成長,擁有健全的人格發展,父母必須了解孩子的特性,並注意自己的言行。這實在是刻不容緩及要嚴肅麵對的。

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是教導孩子時首要大忌。

所謂自尊心,可以說是優越、自豪、維持體麵和爭取榮譽的心理。一個人如果沒有受到尊重,尊嚴備受踐踏,就很難以正常心態麵對人與事,亦難以抬頭麵對人生。

嬰兒期的孩子由於思想方麵發展有限,凡事對母親惟命是從,逗得父母笑嗬嗬。但到了三四歲以後,孩子開始進入反叛期。兒童的思考力漸趨成熟,開始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也就是自尊心的醒覺時期,開始反對父母的提議,對於父母來說,就開始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了。

處於這個時期的兒童,思想始終欠成熟,認知亦不足,情緒未穩定,父母應作出輔導,培養孩子自尊。但父母常常有一個錯誤觀念藏於心中,尤以母親為最。母親十月懷胎,好不容易才生下子女,對孩子往往有一股強烈占有情緒,將孩子當作自己的一部分,甚至有控製的欲望。此外,父母希望借自己豐富的人生經驗,給孩子設計一條坦途,希望協助孩子。但協助的過程若把持不好,很容易變為對孩子的控製及幹預。

所以,無論父母多疼愛子女,請體會孩子一旦脫離母體後,就是一個獨立個體,可當作一個人去尊重。以下各點必須注意:

(1)切勿在氣惱時辱罵孩子。

(2)切勿對孩子天生缺陷、缺點作嘲笑。

(3)尊重孩子穩私權。切勿將孩子不欲公開的事情公諸於世。

(4)請勿將孩子和別人比較。

“三思而後行”,父母小心言行,以免因一句話而傷害了孩子,人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一旦受傷就難以填補了。

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不要相信給予孩子挫折、低貶、踐踏,會令孩子發奮圖強。用這種“激將法”冒的風險太大了,如果失敗的話,付出的代價是難以想像的。誰可保證對孩子使用激將法時,能夠把話說得中規中矩,既不傷孩子,又可以達到激勵效果呢?

要徹底戒除打擊孩子自信心的習慣,父母要緊記:

(1)不要用大人眼光對小朋友的表現作評估標準。麵對小孩的塗鴉,不要再說:“這怎麼會是蘋果!”“什麼?你把媽媽畫成這麼難看!”

(2)不要用嫌棄的語句責罵孩子,像:“生你這樣的孩子,倒不如生一頭豬!”

(3)請勿否定孩子將來的發展,孩子因一次的成績不好,而獲得“你以後長大,肯定要受氣兒了!”這種評語,未免太過殘酷和武斷。

(4)不要嘲笑孩子的幼稚。孩子天真爛漫,赤子之心猶存,常會忽發奇想:“我要把天上的彎彎月兒摘下來當頭飾!”請別以“神經病!你一點常識也沒有。”來回報。

(5)請勿再在親友、鄰居前說:“我這孩子一點用處也沒有。”

叱責打罵孩子

無可否認,打罵是最收效的方子,它能夠即時把孩子的頑皮行為以高壓手段平伏下來,孩子的皮總硬不過藤條;孩子的聲音也比不上父母;父母工作了一整天、疲倦、壓力、委屈也可以借機發泄出來,但這也是打罵孩子的最大危機。打罵孩子所收到的即時效果非常易見,但這效果卻是非常短暫的,而它帶來的後遺症更是深遠及長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