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與孩子溝通的障礙(1 / 3)

通過激勵來培養孩子的情商 消除與孩子溝通的障礙

1.父母應主動地同孩子“親近”父母應主動地與孩子消除“代溝”

近年來,“代溝”這個名詞,經常出現在人們的口中。人們通常把上一輩人和下一輩人所存在的任何矛盾,都歸究於“代溝”。甚至有人認為,父母與子女之間,出現“代溝”是無可避免的。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所謂“代溝”是否不可避免?父母與子女之間,由於家庭輩分和地位的差別,特別容易出現“代溝”問題,但並非無可避免。

“代溝”是如何形成的呢?所謂“代溝”,往往是由於“長幼觀念”加上“缺乏溝通”而產生的。這可以解釋得到,為什麼同事或朋友之間,比較少有“代溝”問題,反而家庭中容易出現“代溝”?原因是同事與朋友之間的關係,是“平等”關係,雖然年齡有差距,但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沒什麼長幼之分,說起話來顧忌也少,故溝通方麵並沒什麼困難。

但父母與子女之間,由於存在著長幼關係,地位是不平等的,父母處於絕對權威的地位,而子女則永遠也隻能處於被管束的地位。在此情形下,身為父母的,很容易會不自覺地藉著自己絕對權威的地位,將自己的一套觀念或要求,強加於子女身上,並沒有考慮子女是否願意接受。

而子女方麵,由於長期受到管束,很容易會感到壓力的存在,這種壓力感日積月累,慢慢就會產生抗拒心理。當孩子有了這種抗拒心理的時候,“代溝”便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

由於在家庭中,父母是處於主動的地位,所以要消除“代溝”,也應該首先由父母方麵著手。如何才能夠消除“代溝”,也隻是有賴於父母與孩子保持親密溝通的關係。因為,隻有父母與孩子有充分的溝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懷,同時也可了解到孩子心中所思所想,知道孩子想要什麼,需要什麼,然後才能夠“對症下藥”,給予適當的誘導,使孩子健康成長。

如前所述,與孩子親密溝通,隻限於語言上是不夠的,還應加上行為示意。例如當孩子們還在嬰兒的時期,父母對他的擁抱、愛撫,已經是一種溝通的方式,可以令孩子產生親切感及安全感。對於幼齡階段的孩子,這種身體的接觸,所起的作用仍然是相當重要的。

與孩子溝通,目的是要增進彼此的了解。有些父母隻顧向孩子說道理,惟恐孩子不明白似的,不斷解釋再解釋;或者一時教孩子“你這樣這樣做便行,那樣那樣做便好。”這些父母以為,將自己的見解和要求向孩子說清楚,讓孩子完全明白父母的意思,便是溝通。

其實,那是不夠的。因為那隻是單向性的,目的隻想孩子了解父母,以及要求孩子能做到父母所期望的。這些父母隻是要求孩子聽話和了解父母意思,但他們有沒有耐心傾聽孩子說的話,更沒有了解過孩子的想法。既然是溝通,就是要講求雙向性的,即父母既要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向孩子剖白,同時也應多傾聽孩子的心聲,互相傾聽,互相了解,這才是真正的溝通。

父母應多多了解孩子

“孩子是成人的父親”、“孩子是成人的老師”,這是幼兒教育先驅者的名言,主要是提醒父母們,在一生中有許多事情每每是要向孩子學習的。

許多時候,父母以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但這種過分熱心的教育,有時會令父母陷入自以為是的深淵中。他們有了這種自以為是、獨斷專行的作風,便無法為自己的態度和觀念作出冷靜的分析與判斷,對親子間的溝通有極壞的影響。

許多父母認為,不可以嬌縱孩子,若養成一哭便抱的習慣,便會造成孩子依賴的性格。因此,每當父母認為孩子已吃飽奶或沒有其他引致孩子哭的外在因素時,便認為孩子的哭聲隻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便不加理會。

其實孩子的哭聲,是有許多心理或生理上的因素影響的,例如身體不適或感到害怕、寂寞等,父母是不應妄自作出自以為是的判斷的。

一般剛出生的嬰兒,父母都會硬性規定喂奶的時間與分量,並主觀地認為嬰兒也像成人一般,每天定時進食,才不會出現過飽或過餓的情況。其實每個嬰兒出生的體重和消化係統都不同,一些體重較重或消化力較強的嬰兒,可能需要吃較多的奶,就如一個一百磅與一個二百磅體重的成年人,吃東西的分量便截然不同。因此父母必須首先了解原因,才能處理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