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第聶伯河和烏克蘭全境
1944年年初,在蘇德戰場上,從波列西耶到黑海,從第聶伯河到喀爾巴阡山的廣闊地區內,蘇軍和德軍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展開了爭奪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和克裏木的一場大規模會戰。
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和克裏木,是蘇聯資源豐富、人口稠密、工業發達、農糧充裕的地區,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對蘇軍來說,解放這一地區就可以將德軍驅出國境,進至喀爾巴阡山脈,進入東歐國家,進而向巴爾幹推進。對德軍來說,守住這一地區就可以穩住防線,爭取到喘息的時間,調整部署,伺機反擊;否則,將全線潰退,陷入軍事、政治和經濟方麵的絕境。因此,蘇德雙方不惜一切代價,以最大的決心和力量在該地區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激烈的爭奪戰。烏克蘭第一方麵軍主要進攻集團積極作戰,粉碎了德軍在捷爾諾波爾、普羅斯庫羅夫地區的反突擊。其左翼第十八集團軍經過激戰攻占了赫梅爾尼克城,第三十八集團軍從行進間強渡了南布格河,於3月20日解放了文尼察。
右翼第十三集團軍向前推進了80千米,於3月20日進抵勃羅得城。爾後,該方麵軍主力在得到第一坦克集團軍等兵力的加強之後,於3月21日再次從北向南發起進攻。
3月23日,第一坦克集團軍解放了喬爾特科夫。次日晨,其先頭部隊從行進間強渡德涅斯特河。
繼而,又渡過普魯特河,攻占了切爾諾夫策。第四坦克集團軍向卡美涅次—波多爾斯基實施進攻,從西麵包圍德軍第一裝甲集團軍,3月26日,攻占卡美涅次—波多爾斯基城。
第一集團軍和第三坦克集團軍在該城以北實施進攻,方麵軍左翼第十八、第三十八集團軍等部隊在該城以東和東北方麵實施進攻,與在南麵實施進攻的烏克蘭第二方麵軍的部隊,構成了對德軍第一裝甲集團軍合圍的威脅。
烏克蘭第二方麵軍於3月17日開始在寬達100千米的地帶上從行進間強渡南布格河,並攻占了德涅斯特河地區,進入該地區中心城市卡緬卡,開始了解放摩爾達維亞的作戰。
烏克蘭第三方麵軍於3月26日發起敖德薩戰役,以求擊潰德軍第六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三集團軍。
在戰役中,第四十六、第八集團軍、騎兵機械化集群和第二十三坦克軍組成主要突擊集團,向拉茲傑利納亞總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從西北麵迂回敖德薩。
第五十七、第三十七集團軍組成右翼集團,向蒂拉斯波爾實施進攻,第六、第五、第二十八師集團軍組成左翼集團,沿黑海沿岸向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薩實施進攻。
3月28日,右翼第五十七、第三十七集團軍利用相鄰的烏克蘭第二方麵軍的戰果,迅速將主力渡過南布格河,在45千米寬的正麵突破了德軍的防禦,並向縱深推進了25千米。
左翼第六、第五、第二十八師集團軍經過激烈戰鬥,攻占尼古拉耶夫,並開始強渡南布格河。鑒於右翼發展順利,方麵軍司令員遂將第二十三坦克軍和騎兵機械化集群從該方向投入戰鬥,向蒂拉斯波爾和拉茲傑利納亞方向,追擊潰逃之德軍。
4月5日,攻占了拉茲傑利納亞。
4月7日,進抵德涅斯特河口,從西南封鎖了德軍的退路。
4月9日,蘇軍從行進間突破敖德薩城北防禦,經過一整夜激戰,次日解放了敖德薩全城。
4月11日至14日,蘇軍繼續進攻,進抵德涅斯特河,並從幾處渡至河西岸。但在此遭到德軍有組織的抵抗,德軍在此投入新銳兵力,多次進行反突擊。
5月6日,根據統帥部命令,蘇軍就地轉入防禦。
從1943年12月底至1944年4月底,蘇軍發起的解放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的戰略性進攻戰役,取得了重大勝利。
蘇軍向西推進了250千米至450千米,到達喀爾巴阡山山麓,把德軍南方戰線截成兩段,使德軍南線瓦解,受到慘重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