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敵後戰場貫通南北(1 / 1)

中原敵後戰場貫通南北

1944年4月18日,侵華日軍開始實施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的第一步——平漢作戰,5月9日打通了平漢鐵路,5月25日攻占河南省政府、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所在地洛陽,河南大片國土淪入敵手。5月27日,日軍開始實施湘桂作戰,向湖南發動大規模進攻,戰事重心南移。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決定以太行軍區第三團、新編的第三十五團和豫西地方工作隊共1500餘人,組成八路軍豫西抗日獨立支隊首先挺進豫西,開展抗日遊擊戰爭;以太嶽軍區第十八、第五十九團等部組成豫西抗日遊擊支隊隨後南下。

第一支隊在司令員皮定均、政治委員徐子榮率領下,於9月6日由林縣出發,22日由濟源西南之寥塢渡口渡過黃河,從新安以西越過隴海鐵路,進入豫西嵩山、箕山、宜陽東趙堡、臨汝大峪店及登封以南的東、西白栗坪地區。

第二支隊在司令員韓鈞、政治委員劉聚奎率領下,於1944年11月6日渡過黃河,進入隴海鐵路新安至澠池段南北地區活動。

12月底,中共中央黨校幹部100餘人、晉綏軍區第六支隊3個連,奉命來到新安以北之園山與第二支隊會合。

中共中央接著決定,以駐陝甘寧邊區的第三八五旅第七七零團和警備第一旅第二團,組成豫西抗日遊擊第三、第四支隊,共約2200人,由王樹聲、戴季英率領,挺進豫西。

該部於1944年11月28日跨過黃河,進入豫西。1945年2月底,正式成立河南軍區,直屬中央軍委領導。王樹聲任軍區司令員,戴季英任政治委員,統一領導豫西的抗日鬥爭。

1945年3月下旬,太行軍區根據中央指示,又以第十三團主力為骨幹組成第六支隊,進入豫西。至此,八路軍在豫西的部隊增加到10000餘人。

1944年6月,冀魯豫分局、軍區遵照中共中央和北方局關於加強水東、開辟水西,擴大豫東抗日根據地的指示,抽調300餘人南下水東。1945年1月,又調第八團開赴水東,隨後劃水東為第十二軍分區。

5月14日,第二十八團從扶溝東北的呂潭渡過新黃河,進入水西。

6月20日,冀魯豫軍區為統一水東、水西區領導,決定成立豫東指揮部,調第十五團加強水東,將第二十九團調水西,隨後成立水西軍分區。

1944年8月15日,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率師主力從泗洪縣東南的半城集等地出發西進,20日在宿縣以北越過津浦鐵路進入蕭縣以南地區。

國民黨軍極力阻止新四軍西進,新四軍進行反擊,師長彭雪楓於9月11日在河南省夏邑以東八裏莊戰鬥中英勇犧牲。

10月,新四軍第四師在第三師第七旅及八路軍冀魯豫軍區3個團的協助下反擊,將國民黨頑軍趕回渦陽縣城。

11月,新四軍第四師又開辟了商丘、亳縣、永城之間地區,至此,基本上恢複了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

鄂豫邊區黨委和新四軍第五師決定,以1000餘人組成豫南遊擊兵團,以黃林為兵團指揮部指揮長,向豫南敵後進軍。

1944年7月29日,豫南遊擊兵團先遣隊從羅山西北的陡溝以西北渡淮河,進入確山、正陽、信陽三縣邊界地區,以胡衝店為中心開展工作。

8月中下旬,轉至正陽西南的張儀店一帶分散遊擊。8月29日,豫南遊擊兵團指揮部率主力夜渡淮河北上,再次進占胡家衝,隨後將進入豫南的部隊擴編為挺進第一團至第四團。

11月,鄂豫邊區黨委決定將豫南遊擊兵團改稱為河南挺進兵團,並增派第三十八團到豫南。

1945年4月間,邊區黨委和第五師決定,以淮南、信羅、信應、信隨等縣成立第六軍分區。不久又以豫南之信確、信桐、泌陽等縣成立第四軍分區。此外,以挺進第二、第四團組成豫中兵團,黃林任司令員,栗在山任政治委員,活動於西平、遂平、葉方舞等縣。

8月上旬,豫中兵團與河南軍區陳先瑞支隊合並,成立河南軍區豫中軍分區。發展河南,是中共中央統一部署的戰略任務。經過八路軍、新四軍的共同努力,開辟了豫西,發展了豫南,擴大了豫東,恢複了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進一步打通了它與華中的聯係,基本上達到了“綰轂中原”的戰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