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抗日遊擊隊的戰場攻勢
在廣東,最大的一支遊擊隊活躍在東江地區。1943年12月2日,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戰鬥在東江地區的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改稱為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曾生任司令員,林平任政治委員。
日軍為了發揮廣州和香港兩個中轉站的作用,於1943年11月中旬發動攻勢,打通了廣九鐵路。東江縱隊成立後,繼續向廣九鐵路及其兩側的日軍出擊。1944年1月,進擊了廣九路的常平車站,殲滅偽軍一個連,爾後又連續進攻了東莞、安步、橫瀝、寶安等地及平湖車站。
2月,攻擊了廣九鐵路林村車站日軍的物資搜集隊,2月13日奔襲寶太公路上的霄邊,全殲偽軍一個重機槍連。3月,攻擊了廣九鐵路上的石灘。4月中旬,在港九地區全麵出擊,先後在大埔、元望之間和吉拗地區打擊日軍,並襲入九龍市區,炸毀鐵路大橋。日軍遭打擊後,圖謀報複。5月7日,駐廣九鐵路樟木頭車站的日偽軍遠道奔襲東江縱隊領導機關駐
地東莞梅塘,東江縱隊經激戰斃傷日偽軍100餘人,迫使日偽軍撤退。1944年夏,日軍進攻湖南。7月25日,中共中央在致廣東軍政委員會與廣東臨時工作委員會的指示中
指出:
敵閣雖更迭,但對打通粵漢路仍勢在必行,你處工作應一本開展敵後遊擊戰爭之方針加緊進行。
凡敵向北侵占之區,隻要其有久占意圖,即應由你處派出得力幹部或武裝小隊至該區與當地黨員取得聯係,盡力發展抗敵武裝鬥爭……同時敵向北行動,三角洲及其以西地區亦有可能擴大我現有武裝。希望廣東我黨武裝能擴大一倍,並提高戰鬥力。
在廣九市上的武裝鬥爭有成績,但不宜常做,以免引起敵人對我過多報複和進攻,並妨礙我城市秘密和搶救工作。
同時,還指示與瓊崖、潮梅閩西南溝通聯係等。為了貫徹中共中央這一指示,1944年8月,中共廣東臨委和軍政委員會在大鵬半島的土洋村召開聯席會議。會議決定:
在鞏固現有各抗日遊擊區和根據地的同時,東江縱隊應創立羅浮山以北、翁源以南、東江、北江之間的抗日根據地,並向東江、韓江之間伸展,然後準備向閩粵邊、粵贛湘邊、粵桂湘邊開展工作。中區部隊則首先求得普遍發展,然後向西江、粵桂邊及南路前進。東江縱隊和中區部隊要互相配合,取得對廣州的包圍形勢,將來會合於粵桂湘邊。要大力發展武裝,至1945年上半年,東江縱隊應擴大4倍,中區部隊應擴大6倍。
根據土洋村會議的決定,東江縱隊以東莞地區的部隊及在增城的部隊一部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向粵北挺進,其主要任務是弄清敵人的動向,采取敵進我進方針,相機進入北江。
該部由東莞出發,經博羅、從化等地北進,沿途打擊日偽,截擊日軍進攻廣西的後續部隊,一度解放清遠縣城。後決定退回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