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團在崇山密林中開道前進,向甘馬因以南實行縱深迂回,於5月26日渡過孟拱河,秘密迂回到甘馬因南麵的西湯,突襲守敵,於27日攻占該地,切斷了甘馬因到孟拱的交通,使甘馬因日軍陷入包圍。
日軍調集其第二師第四團一部、第五十三師第一二八團進行增援,先後實行14次反撲,均被擊退。
19日,駐印軍在重炮和坦克支援下,攻入甘馬因,日軍第十八師師長田中新一率殘部向南潰退。此時中國遠征軍已開始滇西反攻,進入高黎貢山,正向鬆山、騰衝攻擊。
在攻克甘馬因前,駐印軍總指揮部為策應中美混合突擊支隊進攻密支那,即於11日令新編第三十八協同英印軍第三十六師第七十七旅奇襲孟拱日軍。此時據守孟拱的日軍,為第十八師殘部及第二、第五十三、第五十六師各一部,總兵力約兩個團。新編第三十八師奉命後,即以第一一四團為先頭部隊,冒雨沿公路東側之孟拱山秘密急進,並沿途擊退日軍警戒部隊,於6月15日進抵孟拱東北側的康堤及其以南地區,一舉攻占巴陵林。
第一一三團主力即由支遵南下,協同第一一四團圍攻孟拱。第一一二團由西湯南下,肅清孟拱與甘馬因之間殘敵後,從孟拱西北進行側擊。
6月18日,第一一四團正準備由孟拱東側向南迂回時,碰到英印軍第三十六師第七十七旅遭日軍獨立混成第二十四旅追擊,在孟拱南方約35千米處的南克塘被圍。
該旅旅長卡爾弗特準將即派人向第一一四團求援。經電告新編第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即令第十一團強渡南高江,前往救援英印軍第七十七旅,使其轉危為安。
孫立人即指揮所部於23日完成對孟拱的包圍。24日,攻克孟拱外圍各據點,並突入城垣一角。
經兩晝夜激戰,於25日將孟拱日軍大部殲滅,日軍殘部向密支那及沙貌方向撤退,孟拱城遂為新編第三十八師攻占,並以第一一三團沿孟密鐵路東進,於28日攻占南堤。
7月5日,中國駐印軍新編第一軍軍長鄭洞國、新編第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抵達密支那,直接指揮第三十、第五十師及第十四師一部繼續進攻。
7月11日,新編第三十八師和新編第三十師會合,打通了從甘馬因經孟拱到密支那的鐵路、公路交通。
密支那是緬北重鎮,是曼(德勒)密(支那)鐵路的終點,中印公路必經之地,同滇西重鎮騰衝隻有一山之隔,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日軍自3月上旬瓦魯班敗退後,即加強了對密支那的防守。
此時,駐印軍總指揮部為支援中美突擊支隊襲擊密支那作戰,決定以新編第三十師第八十九團、第十四師第四十二團,編組為空中突擊隊,由印度空運密支那參加作戰。
從13日起,駐印軍重新進行攻擊,連戰3天,於16日晚迫近市區。
7月17日,中美突擊支隊第二縱隊向密支那西郊機場發起突然攻擊,一舉奪取機場,掩護空運部隊著陸。第八十九團、第四十二團和炮兵部隊,相繼於18、19兩日空運到達密支那。中美突擊支隊第一縱隊正與日軍在密支那北側對峙。
18日,駐印軍在強大的空軍、炮兵火力支援下,向密支那市區攻擊,與日軍展開逐巷逐屋的爭奪戰。
至26日,接近密支那市中心。是日,新編第三十師第九十團空運到達,第五十師第一四九團在攻克孟拱後,迅速趕往密支那。
8月5日,駐印軍全部占領密支那,困守密支那的日軍大部被殲,殘餘日軍乘竹筏及泅渡沿伊洛瓦底江撤向八莫。
10月10日,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下達緬北反攻第二階段作戰命令,其部署是:
以英印軍第三十六師為右縱隊,於10月19日以前肅清和平之敵,占領傑沙、英多地區並確保之,並準備爾後繼續推進。
新編第六軍新編第二十二師為中央縱隊,於10月19日到達和平,22日前肅清和平之敵,經摩西前進,占領伊洛瓦底江以南之瑞姑地區,並準備繼續推進。
新編第一軍為左縱隊,迅速向八莫推進,擊殲或包圍八莫至曼西地區之敵,並準備繼續推進。
第十四師、第五十師及美軍第一四八團為總預備隊。
新編第一軍奉命後,立即以新編第三十八師向丹邦陽推進,為第一線兵團。新編第三十師仍在原地區為第二線兵團,並決定以主力沿中印公路南進攻擊,另以一部由左翼迂回策應主力作戰。
八莫是日軍侵略中國滇西的重要據點,是伊洛瓦底江流域僅次於曼德勒的第二大城市。
日軍自密支那失守後,即由南坎抽調第二師搜索團、第十六團第二營、混合炮兵一個營以及由孟拱、密支那潰退的日軍殘部,總兵力約5000人,在八莫周圍部署防禦,並以第二師主力於8月28日推進到芒市,第十八師殘部由英多移守南坎,企圖阻止中國駐印軍與中國遠征軍會師,後又改令第十八師主力移守蒙米特,留第五十五團防守南坎,並令第二師主力移向曼德勒。